专题阅读——句子赏析【教学目标】考点:分析句子表达的意思,赏析品味句子【教学过程】一、检查与测试二、考点突破考点:记叙文——句子赏析【知识梳理】“品味语言”无非是弄明白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样的词语和表现手法,有怎样的美感。
赏析句子时,应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紧扣上下文内容和文章的思想情感来品味语言。
此外,句子赏析常见的考点仍然是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
1、看修辞手法的运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修辞的使用。
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对偶、反问、设问。
(长沙市中考常考题型,需重点注意)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引用。
(一)比喻俗称“打比方” ,用某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被比的事物叫“本体” ,作比的事物叫“喻体”,把二者连接起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叫“比喻词”。
喻体和本体必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且必须具有相似点。
比喻力求贴切,通俗、新颖。
1、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如、如同、似、好似、好比、仿佛、像⋯⋯一样、像⋯⋯似的、宛如⋯⋯一般等。
如: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2、暗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常用比喻词有“是、成为、变成、当作”等。
如:①社会是一座大课堂。
②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③他们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3、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如: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障壁。
(二)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甚至会说话。
如:那千千万万朵鲜花,仿佛在浅笑低语:“春来了!春来了!”2、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这一事物当作另一事物来写。
如:①你骄傲自满,尾巴翘上天了。
(三)夸张: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有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如:1、他外号叫张科学,种的西瓜,一百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四)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成串排列表达相似或相关的意思。
可分为句子成分排比、句子排比和段落排比。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五)设问: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
如: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
(六)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问而不答,答案就在问句之中;肯定形式表示否定,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如:1、我难道说得没有道理吗?2、春华秋实,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七)引用:在说话或行文中,引入现成的语言材料(包括诗文、成语、故事、谚语等)来提高表达效果。
如:1、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2、这一带在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的地方。
(八)对偶: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成对排列。
对偶分正对、反对、流水对三种。
1、正对:上下句意思相近、相似、相补充、相衬托。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常考题型】1、选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全文简略说说这个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 、请品味、赏析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3 、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配套例题】阅读理解①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那就是森林,地球尚未造就人类,却已经造就了它,植物世界骄傲的代表。
②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
为了寻找你,我爬上了高高的山岭,穿过了长长的石洞。
袅袅烟云身边飘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不及山坡上小草儿高。
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
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
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③干枯的小草儿在我脚下发出簌簌的响声,似乎在提醒我注意它。
它确实比你这地下森林要高出好几公分呢,这得意的小草儿。
然而我却想攀着古藤下去,下列深深的谷底去。
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④啊,我听见了,听见了那莽莽群峰和高高天庭上震荡的回声:我是森林!⑤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⑥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
愿你们创造更多的奇迹!1、请赏析下面的句子“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森林比作绿色的海和坚固的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
表达了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注:看感情与整篇感情相同才写上,若不同,就写作用,如:更突出......................................... )2、看表达方式,常考的是描写方法人物描写的作用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环境描写作用自然环境: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心理)、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衬托人物心情; 推动情节发展。
【常考题型】1、选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结合全文简略说说这个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 、请品味、赏析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3 、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配套例题】“矮胖老师依然不说一句话,但却渐渐收起了笑容,用黑板刷轻轻敲击着讲台上的课桌,待全班同学安静下来,他突然面向课堂,反手在背后的黑板上徒手画了一个篮球大的圆,紧接着,又反手画了一个等边三角形。
” (《王几何》)答: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矮胖王老师憨厚的特点,反映了王老师教学方法独特、教学技艺精湛,表达作者对王老师的敬佩之情。
【方法归纳】赏析句子要从修辞入手,看句子或词语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结合对应的修辞手法理解体会句子的妙处。
如果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看是否运用了某种描写方法,结合对应的描写方法理解句子的妙处。
(注:如果是动作描写,把动词抄写下来)如果两种都没有,可以选择表达效果明显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修辞词)等来赏析该词语对句子表达的作用,还可以直接从情感的表达或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直接分析。
要注意的是,句子赏析必须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甚至牵扯到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答题格式:句子赏析:三步法:(1)修辞手法/ 描写方法(2)句子简析(3)情感例如:运用了... 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拟人:把什么人格化)和 ............. 描写方法,写出了对象的... 特点,表达了/ 突出了... 情感。
【答题模式】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配套测试】课内: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答案:1. “低唱”、“弹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们欢快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童年生活的喜爱之情。
2.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钻”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那一股挤劲,表达出春天来临时的生机勃勃,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期盼之情。
课外:天外财富(2014 年长沙中考题)⑴雨,从天外飘来。
⑵我打着一把伞,走在一条寂静的小街上,走着走着,忽然发现路边树下站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正淋着雨水。
⑶“快进来!”我扬了一下伞,向她喊道。
⑷女孩飞快地跑到我的伞下,用小手拉着我的胳膊,缓缓地与我同行。
⑸“你是往前走吗?”我问她。
“嗯,哪儿都行”她随口而答。
⑹“去做什么?”“找一个人,不,不找了,已经找到了。
”女孩声音满含欣慰。
⑺“他在哪儿?”“就是你。
”她扬头告诉我。
⑻“找我吗?”我笑笑,觉得小姑娘很有意思。
⑼“我得了一笔财富,”她说,“可我不想要,我要把它送给雨天给我打伞的人。
” ⑽“看来,这个人就是我喽?”我试探着问。
⑾“是的,所以我要把这笔财富给你。
”她把手伸进了口袋。
⑿我不觉得欣喜,只觉得有意思,于是便信口问:“真是天外飞来的财富!你要给我多少?一块钱还是两块钱?”“不,是十万!”⒀“十万?你带在身上?” ⒁“对,带在身上。
”女孩不慌不忙,从口袋里摸出一张花花绿绿的大钱。
递到我手里。
这是一张画满谁猜得硬纸片,上面写着十万元。
这是小姑娘自己做的“钞票”。
⒂我大笑起来:“哈哈,这是天外财富!谢谢你,我收下了。
”我把“大钱”装进了口袋。
⒃“你失望了吧?——可你没让我失望。
”女孩的声音很清晰,也很兴奋。
⒄“我读到一篇小说——一个女孩得到一笔财富,她要找一个在雨天让她共伞的人,把钱给他。
第二天,她就去了。
”⒅“找到了吗?”“第二天没下雨。
” ⒆“后来呢?”“后来下雨了,但没人理她。
她在树下站了一天,只有那棵树为她遮雨,后来她哭着把钱塞进树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