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鼎峰中央公园C26#娄工程项目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策划方案中国建筑一局(集团)公司胶州鼎峰中央公园C26#楼项目2016 年5 月目录、工程概况............................................................................ -3 -1.1、工程概述 (3)1.2、工程简介 (3)二、新技术应用计划...................................................................... -3 -2.1、本工程分解...................................................................... -3 -2.2、本工程选用的新技术............................................................ -4 -三、新技术应用解析...................................................................... -4 -3.1、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 -4 -3.2、轻骨料混凝土技术(陶粒砼)...................................................... -5 -3.3、混凝土控温、控裂技术(大体积文凝土施工) ................................... -6 -3.4、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8 -3.5、整体爬升脚手架技术............................................................ -8 -3.6、铝合金窗断桥技术................................................................ -9 -3.7、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 -10 -3.8、工程信息化应用技术............................................................ -11 -四、新技术应用实施管理措施............................................................ -14 -4.1、经济措施......................................................................... -14 -4.2、组织措施......................................................................... -14 -4.3、技术管理措施.................................................................... -14 -新技术应用与推广方案一、工程概况1.1、工程概述本工程位于胶州市福州南路,东面为福州南路。
现场有可供材料加工的场地,基础施工阶段现场材料加工场地狭窄。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51766.58怦,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37719怦,地下建筑面积为7588怦,地上层数19层,地下2层,建筑功能:地下室为汽车库、设备房、非机动车停车库,地上塔楼为商业住宅综合体。
建筑物结构大屋面结构板面高75.20m ,建筑物结构最高点为81.5m。
基础采用CFG桩,结构体系采用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1.2、工程简介、新技术应用计划2.1、本工程分解2.1.1、土方工程:由我方承包和管理。
2.1.2、基础及地下室工程:26#楼采用筏板基础地下室两层,地下室地面标高-7.4m,负二层层高3.7m,嵌固层层高4.3m,室外地下室顶面标高-0.04m。
2.1.3、主体结构工程:首层层高 4.3m,首层以上为标准层,层高23.7m。
为框剪结构。
2.1.4、屋面工程:本工程为平屋面,屋面设有防水层、保温层、保温保护层等。
2.1.5、装饰工程:内装饰;墙体粉刷、大白,顶棚直接批灰,地下室内墙直接批灰,柱、剪力墙面直接批灰。
外墙:粉刷、无机砂浆保温、抗裂砂浆压入玻纤网、外墙涂料。
2.1.6、门窗工程:窗为铝合金窗、一级防火门及普通木门、防盗门。
2.1.7、楼地面工程:主要有水泥砂浆地面、细石混凝土地面、地砖地面。
2.2、本工程选用的新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键在于推广应用。
在施工期间,我们将对工程技术难点进行攻关。
同时,将把施工现场作为科技进步的主战场,围绕工程项目,根据施工需要,充分推广应用“四新”科技成果,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措施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消耗、提高效益,圆满完成工程施工任务。
熟练、掌握新技术运用,推广新技术应用。
根据本工程设计概况及实际施工作业需要,施工过程中本工程应用的主要新技术有:三、新技术应用解析3.1、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采用新技术的具体措施在有泵送砼中掺加粉煤灰,其作用是保证混凝土的水化热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特别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工业固体废渣,粉煤灰混凝土的应用符合国家的环保政策,是建设部八五、九五期间推广的十大新技术之一。
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粉煤灰,不仅改善了混凝土性能,提高了工程质量,而且降低了工程成本。
推广应用粉煤灰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是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有效地节约了能源,社会效益显著。
在本工程结构混凝土施工中普遍掺加粉煤灰,不仅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工程质量,而且降低工程成本,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保证超长混凝土无裂缝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
主要技术内容(1)节约水泥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根据本工程不同的施工条件,可掺加10〜15%的粉煤灰取代水泥用量,粉煤灰单位价格仅为水泥的1/3左右,混凝土量越大,经济效益越好。
(2)有利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水化热,确保大体积混凝土不因内外温差超过25 C而引起温度裂缝。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季节、气温和设计标号、厚度等重要因素,在不影响设计强度的前提下掺加水泥用量的10〜15%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可最直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3)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由于掺加了粉煤灰,增加了混凝土中细粉料数量,使粗细骨料得到了充分的包裹,使混凝土骨料粘聚性增强,从而增加了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在泵送混凝土施工中,有利于防止了因泵送高度高、距离远而产生的堵泵现象。
(4 )增强了结构自防水能力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掺加一定比例的粉煤灰,增强结构自防水能力。
其原理是掺加粉煤灰后,使混凝土拌合物中细粉料增加,更好地堵塞和填充了混凝土中的毛细孔,增加了混凝土本身的抗渗透性能。
粉煤灰混凝土在本工程的应用情况:(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为有效改善混凝土性能,降低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热,本工程主体结构采用外掺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用量,为保障超长混凝土成功浇筑发挥作用,而且也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提高混凝土泵送性能通过推广应用粉煤灰混凝土,大大改善混凝土的可泵性要求,为结构施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工期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 )本工程推广部位结构混凝土施工中。
3.2、轻骨料混凝土技术(陶粒砼)轻骨料混凝土(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是指采用轻骨料的混凝土,其表观密度不大于1900kg/m3。
所谓轻骨料是为了减轻混凝土的质量以及提高热工效果为目的而采用的骨料,其表观密度要比普通骨料低。
人造轻骨料又称为陶粒。
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轻质、高强、保温和耐火等特点,并且变形性能良好,弹性模量较低,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和徐变也较大。
轻骨料混凝土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其他工程,可减轻结构自重、节约材料用量、提高构件运输和吊装效率、减少地基荷载及改善建筑物功能等。
轻骨料混凝土按其在建筑工程中的用途不同,分为保温轻骨料混凝土、结构保温轻骨料混凝土和结构轻骨料混凝土。
此外,轻骨料混凝土还可以用作耐热混凝土,代替窑炉内衬。
2•技术指标⑴轻骨料(陶粒)性能:粗骨料的级配和最大粒径:粉煤灰陶粒最大粒径为20mm ;天然轻骨料为40mm ;其他陶粒为30mm ;不同用途的轻骨料混凝土对骨料级配的要求如表 2.4。
注:。
(2)制备技术匀质性控制技术是制备泵送轻骨料混凝土的关键,通过控制最大粗骨料粒径,提高水泥浆体黏度,大掺量粉煤灰可有效提高轻骨料混凝土的均质性,可配制出性能优良的大流态轻骨料混凝土。
(3)泵送技术轻骨料混凝土易分层离析,坍落度损失快以及轻骨料在压力作用下会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而导致堵泵等问题。
因此,1)优选轻骨料是配制良好可泵性轻骨料混凝土的重要环节,2)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大量掺入粉煤灰,以增大胶凝材料用量,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黏聚性,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和保水性,并能一定程度上防止轻骨料上浮;3)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外加剂;4)混凝土搅拌前,宜将骨料浸湿。
3.适用范围轻骨料混凝土利用其保温、减轻结构自重等特点,适用于桥梁、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等工程。
3.3、混凝土控温、控裂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多个环节相关,其中选择抗裂性较好的混凝土是控制裂缝的重要途径。
本技术主要是从混凝土材料角度出发,通过原材料选择、配比设计、试验比选等选择抗裂性较好的混凝土,并提及施工中需采取的一些技术措施等。
1. 主要技术内容(1)原材料要求1)水泥必须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水泥比表面积宜小于350m2/kg ;水泥碱含量应小于0.6%。
水泥中不得掺加窑灰。
水泥的进场温度不宜高于60C ;不应使用温度大于60C的水泥拌制混凝土。
2 )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粗骨料,粗骨料的堆积密度宜大于1500kg/m3,紧密密度的空隙率宜小于40%。
骨料不宜直接露天堆放、暴晒,宜分级堆放,堆场上方宜设罩棚。
高温季节,骨料使用温度不宜大于28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