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业技术能否尽快的转化成生产力,技术推广是
关键。
过去几十年,农技推广工作成效显著,成绩斐然是不争
的事实,为农业农村经济乃至国家发展做出了不凡的贡献。
党
的“十八大”后,农业发展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审视过去农业
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何改进改善以满足新时期农业
发展成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新的课题。
针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存在的问题,其对策是在政府政策支持和保障的前提下,加快
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加强农民的科技培训切实提高科技文化综
合素质等措施,使农业新技术推动农业发展,让农业发展促进
技术推广。
关键词:农村工作;农技推广;问题;对策“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 ,农业的发展情况深刻影
响农村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是提高
农业科技转化率的推手,决定着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在过去
的 30 年中,良种良法的广泛使用,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农业的
基础地位。
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经济建设中心转移,经济结
构发生重大变化,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逐步弱化,如何巩
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新的历史时期对农技推广工作提
出了新的要求,现以地处山区的贵州省普定县为例,试述当
前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普定县情及农业技术推广情况概述
普定县隶属贵州省安顺市,位于素有“黔之腹,滇之喉”之称的黔中腹地,地处东经 105° 27’ 49”-105°58’ 51”,北纬 26° 26’ 36” -26° 31’ 42”之间,是一个喀斯特地貌发育强烈,没有重工业的典型的农业县。
普定县地势为南、北部高,中间低,由南部和北部向中部三岔河河谷倾斜,岩
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
境内岩溶地貌广泛发育,演变形态类
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石漠化严重。
普定县气候宜人,属
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季风交替明显,全年气候温和,冬
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干秋凉,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
少,辐射能量低。
年平均气温 15.1℃,年平均日照时数 1164.9 小时,无霜期 301 天,年平均降水 1378.2 毫米,属贵州省省三大降雨心地区之一。
普定县城距安顺 28 公里,距贵阳 118 公里。
辖区东西长 51.4 公里,南北宽 40 公里,总面积 1092 平方公里。
2014 年末户籍总人口 48.38 万人,年末常住总人
口 38.02 万人。
记忆中普定的农业技术推广,起于上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兴于 90 年代,成效于新世纪,从“两杂”良种的推广
到良种良法的广泛使用,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科技的转化率,
作物单产成倍增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得到进一步优化,农
业产值得到大幅提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过去的30年间,普定主要依托“四大”工程(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
民培训工程、阳光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辅以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技术培训等对农民进行多渠道、多层
次的农业技术培训,致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经过努
力,水稻宽窄行定向移植、两段育秧、抛秧技术,玉米育苗
定向移植、地膜栽培,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等为群众所掌握,农业生产实现农业技术全覆盖。
农业技术推广程度最直接的
体现在于农业总产值、作物单产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大幅提
高, 2014年普定县农林牧渔总产值193963 万元,是 1990年 10894万元的 17.8 倍;粮食作物年度平均单产2010年是388 公斤,是1990 年 194 公斤的 2 倍,其中水稻单产638公斤是 1990年的 2.33 倍、玉米 471 公斤是 1990 年的1.88倍; 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5864 元,是 1990年 333 元的
17.6 倍。
二、当前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不够,积极性差,意识认
识不到位。
造成的主要原因:一是体制问题。
主要表现在基
层农机服务体系人员中,由于乡镇工作复杂,人员严重不足,致使相当一部分农技人员长期学非所用,被长期抽出干其他
部门的工作,严重时期有的乡镇农技部门仅留1-2 人,有的农技工作者直至退休也未能服务农推工作几天。
二是农业技
术推广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断层现象严重。
在 1999 年至 2009 年期间,普定农技部门基本未进新鲜血液,人员结构老化现象严重。
同时安排农技工作人员是按编安排,
而不是按需安排,导致有的地区专业人员得不合理。
三是农技
人员服务意识不到位,知识更新速度慢,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
的效率。
由于上述原因一的影响,大部分农技人员学非
所用,普遍存在学了也不一定用上的思想,导致不去专研专
业知识的后果。
普定目前在人才的储备和分配上还有着一定
的缺陷,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与实际需
求,对一些推广中的专业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了推广队伍的
积极性不高。
在推广过程中由于意识上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农
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现了推广速度慢,取
得效果不理想,服务意识不到位,服务质量差等问题,降低
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效率,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进
程。
2.农技受训对象年龄结构老化现象严重,文化素质相对
较低。
普定人口密度非常大(1990 年为 318 人 /k?O, 2104年为 445 人 /k?O),农民为寻求新的生存出路,打工热潮起
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至今,每年均有数万年壮劳动力常年
在外务工,说现在农村家里的人员结构是“613899”部队不为过。
同时因为历史造成,受训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新
型的农作物和现代化的种植手段认识不够,对农业技术推广
中的问题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难以理解,使农业技术推广取
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对推广工作造成非常大的压力。
据
2014 年巩固退更换林后续产业技术培训对象统计受训人员
794 人次:按年龄划分,其中30 岁以下的102 人次、仅占总数的而12.8%, 30-39岁的161 人次、仅占20%,而40 岁以上的就达 532 人次、比例高达67.2%;按文化程度划分,小
学 406 人次、占总数的 51%,中学 324 人次、占 40.8%,高中(中专)及以上 19 人次、仅占总人数的 8.2%。
3.农业集约化程度不高,传统农业比重大,农民农技推
广参与度不高。
普定地处山区,耕地相当大的部分是缺水的
坡耕地。
为保证相对公平,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土地改革时
耕地是划片分而不是整片划分,导致农户手中的耕地分散不
集中,不利于集约经营。
由于地块分散不利于管理,农民从
事的基本都是传统的农业生产,而当前的传统农业可挖潜力
有限,致使农业科技的优势难以充分体现,农民参与热情不
高。
同时,因为农产品价格疲软,很大程度挫伤了农民生产
的积极性。
三、对策
1.强化基层农技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增强
农技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
一是改变基层用人机制,让农
技人员服务于专业工作,保证农技人员的价值体现。
二是优
化基层农技人员结构,主要在现有的人员中进行调整,保证
农技人员学有所用,同时可根据基层所需引进新鲜血液,改
善现有结构,保证农业产业发展需求。
三是鼓励农技人员通
过网络学习、书籍阅读、在职进修甚至是脱产进修等方式,
增强自身专业素质,保证新时期农技推广工作所需。
同时,
加强对农技人员的思想教育,进一步明晰其价值体现在于农
业科技的转化,在于农业科技的经济价值体现。
2.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技培训,改善受训人员结构,为农
业产业发展蓄力。
人才储备决定未来发展,中国农业的未来
在于农村人才的培养,农业科技的价值需要农村科技人员的
努力来实现。
一是调整培训重点,将培训重心从农业生产者
向初中、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转移,把在校学生作为高精农
业技术培训的重点,改善农村农业人才结构。
二是要加强对
种养殖专业户的培训,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农民
生产积极性。
三要做好常规农技推广工作,采取课堂与现场
相结合、教学与农时相结合、分散教育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等
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保证农业生
产所需,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
3.正确引导,加快土地流转,提高集约化生产程度,提
高农民生产积性,培育农业技术推广“沃土”。
一是加快土地流转,让土地集中到有心农业发展人员手中,真正实现农
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精品化、品牌化,强化园区经济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要培育当地农业企业和其他行业
企业,就地就近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将资源变成财富。
参考文献:
[1]普定五十年统计资料( 1949-1999 ) .
[2]2010 年普定经济工作手册 . [3]2012-
2014 年普定经济工作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