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问题库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安全问题管理质量,利用现有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安全问题库,统一管理安全问题,形成安全问题的闭环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安全问题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组成部分,以安全管理结果、生产过程控制、设备质量等为安全信息源,通过管理软件对各类安全问题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实现安全问题入库、整改、销号等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
第三条“安全问题库管理系统”由铁路交通事故(设备故障、综合信息)信息调查处理、安全检查信息处理、监测报警信息处理三个子系统组成,对事故、设备故障和日常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以及检测、监控和记录的问题等实施动态管理,形成安全监督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并实现安全信息的共享。
第四条安全问题库管理系统是与安全有关的干部、职工履行安全责任情况的真实反映,把干部安全管理质量、职工作业质量、设备质量情况等记录入库,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人、对事的科学化管理,供各级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实时查询、统计和分析,动态评价干部发现问题质量和职工作业质量,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第五条各类安全问题要及时录入问题库管理系统,没有纳入到问题库管理的安全问题不应作为考核、追究、评估、评价的依据。
第二章安全问题库分级分类管理
第六条分级管理
分为公司、子(分)公司二级管理。
(一)技术安全部负责公司安全问题库的统一管理,负责安全问题库管理办法的制定和日常管理工作,对主要领导、主管安全副职发现的安全问题实行专库管理,对安全重点问题整改销号进行督办,重点管理以下安全问题:
1.各类事故。
2.各类设备故障。
3.上级领导和部门发现的问题。
4.公司主要领导、主管安全副职、技安部发现的问题。
5.纳入安全重点问题整改程序的问题。
6.各种检测、监控、记录信息。
7.需要路局解决的问题。
8.干部失职失责受到责任追究的问题和职工离岗培训、调整工作岗位问题。
(二)各子(分)公司要按照安全问题库的问题管理格式,建立全部问题台账,有条件的纳入问题库管理系统。
第七条分类管理
(一)按问题来源管理
1.铁路交通事故(设备故障)信息、影响运输生产的所有安全信息(以下简称综合信息)。
以《铁路交通事故(设备故障)概况表》(安监报1)为源头。
2.安全检查信息。
现场安全检查信息,主要包括安全管理、“两
违”和设备质量方面信息。
3.各种检测、监控、记录信息。
(二)按问题性质管理
1.“两违”问题。
主要是指职工违反劳动纪律和作业纪律问题,分为调整工作岗位、离岗培训、联挂考核、批评教育类问题。
2.设备质量问题。
主要是指各种设备、设施质量方面的问题。
3.安全管理方面问题。
主要是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4.消防管理方面问题。
主要是指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5.职工素质问题。
主要是指职工岗位基本技能和培训教育方面的问题。
6.其他问题。
除上述五个方面以外的问题。
(三)按问题属性管理
1.人身安全问题。
2.设备安全问题。
3.消防安全问题。
4.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5. 其他问题。
(四)按问题整改情况管理
1.立即整改解决问题。
2.限期整改解决问题。
3.长期监控解决问题。
(五)按问题严重程度管理
1.重点问题。
指性质严重,严重危及现实安全的问题。
2.一般问题。
指采取措施能够立即整改的问题。
第三章安全问题录入管理
第八条各部门、各单位要本着“分类准确、不漏不错”的原则,严格安全问题录入管理,各类安全问题需经本部门、本单位领导审核,确认无误后,全部入库。
第九条本着“谁发现、谁录入”的原则,对发现(发生)的问题及时录入安全问题库。
第十条入库的安全问题应按照问题分类管理要求录入信息系统。
(一)事故、设备故障及影响运输生产的所有安全信息。
依据《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铁路行车设备故障调查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的报告内容录入。
(二)安全检查信息。
“两违”问题按照《职工“两违”问题考核办法》规定的分类标准录入,要做到时间、地点、过程、姓名、职务、分类、责任单位、措施等要素齐全完整、准确无误;设备设施质量方面问题、安全管理方面问题、职工素质问题、路外治安问题等依据现行规章制度规定的分类标准录入。
(三)各种检测、监控、记录信息。
按监测设备反馈的报警信息等级管理要求,凡严重报警信息均应录入。
第四章安全问题整改和销号管理
第十一条安全问题以整改销号为闭环标志
(一)事故信息。
以事故基本信息填报分转、事故调查处理、事故责任追究、事故结案为基本内容,生成事故信息查询、综合
分析、事故档案管理、历史信息查询和事故管理各类统计报表视为闭环。
(二)设备故障、综合信息管理。
以设备故障、综合信息网络下发,各设备主管部门和调查处理、情况反馈、考核追究信息等为基本内容,生成故障信息查询、综合分析、档案管理和各类统计报表视为闭环。
(三)安全检查信息和监测报警信息
1.“两违”问题。
对责任人按规定进行考核、追究视为闭环。
2.设备质量问题。
按现行规定采取措施,设备缺陷得到克服视为闭环。
3.安全管理问题、职工素质问题、治安问题等。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问题得到了切实解决或有效控制视为闭环。
第十二条安全问题的责任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影响安全的问题必须立即解决”的原则,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整改负责人,强化问题整改。
(一)能够立即整改的问题必须立即整改,整改完成后列入已整改问题。
(二)在规定期限内能够整改的问题要限期整改,列入限期整改问题,严格按计划进行整改。
(三)暂时无法解决、需长期监控的问题要制定有效的补强措施,列入长期监控问题。
(四)安全问题的责任部门或单位必须在安全问题入库5日内反馈问题整改情况。
第十三条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谁发现、谁销号”的
原则,对责任部门、责任单位问题整改情况通过系统及时进行确认和销号。
第十四条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对已整改问题的现场复查,重点问题复查率要达到10%,一般问题复查率要达到5%,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第十五条对已整改销号的问题,应定期清理,按规定梳理存档后视为出库,不再纳入日常管理。
第五章安全问题库管理考核
第十六条公司要对安全问题管理失职失责的有关人员实施严格考核和责任追究。
(一)系统基础数据维护不及时。
(二)问题该录入不录入。
(三)问题分类不清、定性不准。
(四)问题输入有缺项、表述不清。
(五)问题不整改。
(六)整改不彻底。
(七)销号不及时。
(八)问题整改、人员处理造假。
(九)不按规定复查。
第六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技术安全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