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与城市化》疑难规律方法

《城市与城市化》疑难规律方法

《城市与城市化》疑难规律方法一、城市功能分区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集中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三大主要功能区的形态、位置及特征列表如下:形成功能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形态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集聚成片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最基本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特征经济活动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位置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1)图例A表示的功能区为________区。

(2)图中①地适宜建立________工业部门,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3)图中②③④⑤四地中,________地最适宜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住宅(2)钢铁靠近煤、铁产地,燃料原料丰富;靠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对城区污染小。

(3)③靠近科技文化区环境优美二、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分析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地理位置距市中心的远近影响地租水平,结合各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不同,进而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现总结如下表:地租随距市中心的距离变化示意图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付租能商业用地付租住宅用地的付工业用地的付力分析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大,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商业影响最大租能力随距离递减较小,距离市中心远近对住宅影响较小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小,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工业的影响最小区位市中心靠近市中心处远离市中心处功能区商业区(A) 住宅区(B) 工业区(C)区位选择原因最大限度接近消费人群,商业付租能力最高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该区域内工业付租能力最高交通通达性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通达性越差,土地价格或地租越低。

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练习2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图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2)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A.土地形状不规整B.交通不便C.远离市中心 D.受铁路影响答案(1)C (2)D解析(1)从图中一类地价分布在市中心可以判断其地价最高,由此可以判断一类地价到六类地价价格依次降低,根据图中M—N一线的图例变化即可判断。

(2)从图中可以看出P区域离市中心较近且交通条件好,土地形状规则。

但P区域距离铁路近,噪声污染等导致其地价较低。

三、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1.速记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特点(1)口诀:“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

(2)含义:城市等级高,城市数目少,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职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练习3读“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城市服务范围叙述正确的是( )A.上海的服务范围最大B.上海的服务范围与无锡相同C.南京的服务范围大于杭州D.杭州的服务范围包括南京(2)有关城市级别与提供职能的正确叙述是( )A.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职能种类越少B.同级别城市提供的职能完全相同C.高等级城市不具有低等级城市的功能D.城市等级越低,提供的职能种类越少答案(1)A (2)D解析第(1)题,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级别最高,服务范围最广;南京、杭州都属于省会城市,服务范围大致相当。

第(2)题,城市的等级越高,职能种类越多,但同级别城市提供的职能不一定完全相同。

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用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来表示。

“S”形曲线将城市化的过程分为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稳定阶段)三个阶段。

如下图表所示: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化特征出现的问题发展新趋势典型国家和地区水平速度初期阶段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发展中国家中的落后国家和地区中期阶段水平提高速度加快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后期阶段水平比较高速度减慢,人口增长停滞中心区衰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1)~(2)题。

(1)按城市发展过程,上述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a—c—d—b B.a—d—b—cC.c—d—b—a D.d—b—c—a(2)该城市在图示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城市环境得到改善B.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得到缓解C.商业中心多分布在城区边缘D.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答案(1)A (2)C解析(1)随着城市化的进行,郊区人口密度逐渐增大,进入城市化后期,城市中心区出现衰落,市中心区人口密度降低,人口向郊区甚至农村移动。

(2)城市的商业中心多位于市中心及交通干线两侧,城区边缘很少分布。

五、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1.解读图表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来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

2.方法技巧(1)甲为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反映某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判读要注意根据转折点划分阶段,借用数学的斜率判断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其原因。

图甲反映了发达国家(英国、美国)城市化开始早,水平高,近年来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而发展中国家(中国)城市化水平低,近年来出现发展速度快的特点。

(2)乙为不同时期城市化要素(人口密度、地租、功能区面积等)变化曲线图,多以与市中心的距离为横坐标,以人口密度、地租、面积等作为纵坐标,用多条曲线反映某一要素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

判读要看清坐标含义、明确表达内容;根据图示信息归纳某一要素在不同时段的变化特征,运用城市化的基本原理对其变化做出解释。

图乙中①~④曲线反映出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减小,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

(3)丙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综合反映该区域城镇各要素的发展变化。

判读要从用地规模、城镇等级、数量、交通线路、功能区分布等方面找出其发展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图丙A~C的过程反映了地域城市化过程。

练习5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

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2)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C.人口政策 D.自然环境答案(1)A (2)B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认真读图,并能够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

第(1)题,A项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为负值,表明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项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负值,表明中心城区人口减少。

C项Ⅳ阶段后,费城中心城区人口的减少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反而是增大了。

D项Ⅳ阶段到Ⅴ阶段,巴尔的摩中心城区的人口增长率一直是负值,中心城区人口仍然在减少。

第(2)题,以巴尔的摩、费城为代表的制造业中心,伴随着传统制造业的衰退,中心城区人口持续负增长。

纽约、波士顿由于制造业的外迁导致中心城区人口大幅减少,以后由于以金融、信息为主导的产业兴起,吸引了大量人口集聚,中心城区人口增长。

六、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1.城市问题及表现形式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表现形式环境质量下降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噪声污染;④固体垃圾污染;⑤光污染;⑥辐射污染城市交通问题①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②交通事故频发;③公共交通发展缓慢;④停车位紧张城市住宅问题①居住环境差;②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③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④出现贫民窟、棚户区城市社会问题①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②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③老年人口增加,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④内城经济衰退(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合理布局城市各功能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练习6读“城市温度与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变化关系图”,回答(1)~(2)题。

(1)下列判断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①城市热岛效应明显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③城市人口与城市面积不相关④该城市职能为政治、文化中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由此必然会带来的现象有( )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②城郊间形成热力环流③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④城市环境恶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1)A (2)D解析第(1)题,从左图可以看出城市建成区面积越大,城市温度越高,城市热岛效应越明显;从右图可以看出城市人口越多,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温度越高。

第(2)题,图示信息反映出城市面积增大,城市人口增加,因此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气温升高,城郊间必然形成热力环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