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交通运输通道系统分析

6交通运输通道系统分析

主要内容
¾第一节交通运输通道的基本概念
¾第二节交通运输通道结构层次分析
¾第三节交通运输通道能力协调
本章主要研究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的选择和优化组合,使供给与需求尽可能达到平衡。

第一节交通运输通道的基本概念
¾一、交通运输通道的定义
¾二、交通运输通道形成的影响因素
¾三、交通运输通道的功能和意义
¾一、交通运输通道的定义
两地或多地之间的经济带上,具有强大的双向或单向交通流,为此建立的交通运输线路的集合。

《公共运输词典》
William W. Hay
William L. Garrison
¾1、通道不单指一条线路、一种运输方式,一般由平行的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多条线路互相补充组成;
¾2、通道是连接客货流发源地与目的地的客货流密集地带;
¾3、通道是一个实体:有走向的线路、设施、交通运输对象,也有边界和起讫点;
¾二、交通运输通道形成的影响因素
¾1、地理因素
¾2、地区开发、自然资源利用、工业化和人口分布¾3、经济活动和政策
¾4、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¾三、交通运输通道的功能和意义
¾1、通道是国家或区域运输网的骨干,建设多条通道可保证客货运输通畅,基本解决运输问题;
¾2、通道建设可加速完善综合运输网,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协调发展;
¾3、通道建设有助于树立“大交通”观念;
¾4、通道建设是加速区域经济发展,联系各大经济区的基础条件;
¾5、通道建设是投资少、效益高的重要方式。

第二节交通运输通道结构层次分析
¾一、交通运输通道经济意义分析
¾二、交通运输通道结构类型
¾三、交通运输通道层次分析
¾四、交通运输通道的优化
¾五、我国交通运输通道的布局
¾一、交通运输通道经济意义分析
¾1、交通流的分类
根据流的范围:国际流、区际流、区内流
¾2、经济意义上的交通运输通道的分类
¾①国际通道:承担国际流
服务特点:涉外贸易活动、点多、环节多、运距长、时间性强。

目前经过我国境内的三条大陆桥即属于国际交通运输通道。

¾②区际通道:承担区际流
特点:国家运网骨干、量大、运距长、能力强。

我国主要以长江和铁路为主。

¾③区内通道:承担区内流
特点:连接区内主要城市和经济点,运距短、面宽、运量相对分散。

¾二、交通运输通道结构类型
¾1、按交通工具划分:
¾单一通道和联合通道
¾联合通道主要是铁水联运和铁公联运
¾2、按完成运输任务分:
¾客运通道、货运通道和客货混合通道
¾重点是强化客货混合通道,发展客运通道
¾三、交通运输通道层次分析
分析通道与点、线、网的关系
点、线作为通道系统的要素,运网作为外部环境¾1、“点”
通道内的“点”为某种运输方式的车站与枢纽点,通常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结合部,办理旅客中转、货物的换装、过轨和中转业务。

¾2、“线”
“线”为点与点之间单一运输方式或多种运输方式区间线路的集合。

¾3、通道与线路的区别
能力规模运量上的差距;
通道往往涉及到运输需求与能力在不同运输方式、不同线路上的分配问题。

¾4、通道与综合运输网的关系
¾①相似点
多种运输方式构成、层次划分相同
¾②区别
带状结构与网状结构
¾③关系
通道构成运网的骨架,连接网上的主要枢纽集散点;
通道上的交通流的产生与疏散都是通过运网实现的。

¾四、交通运输通道的优化
¾1、目标:
满足运输需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¾2、优化的内容
①通道选择(布局)的优化;
②通道内运输方式选择的优化;
③各运输方式设施的优化;
④管理的优化
运输通道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运输方式的选择与分工;
线路能力的适应性;
新建、改扩建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例:晋煤外运通道方案
¾五、我国交通运输通道的布局
¾“四纵五横”连接经济最发达的四大地区和经济次发达的六大地区。

¾长江三角洲沪宁杭、京津唐、广深珠、沈鞍大;
¾山东半岛(烟青潍)、四川盆地(成渝)、中原(郑州)、江汉平原(武汉)、关中(西安)、闽东南(福厦)
¾1、南北通道
¾①与哈大铁路、管道、高等级公路相连的海上通道;¾②由京沪杭铁路、京杭运河、高等级公路组成的
山海关—杭州—福州、厦门东部通道;
¾③铁公航组成的京广中部通道;
¾④铁公组成的宝、成、渝、黔—湛江的西部通道。

2、东西通道
①大秦、京包、京秦铁路与公路组成的秦皇岛—大同 以远的北部通道; ②新欧亚大陆桥通道; ③长江为主、铁公航组成的上海-重庆-成都通道; ④铁公水组成的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通道; ⑤珠江水系、铁公组成的广州-昆明南部通道。




“八纵八横”铁路通道示意图 八纵八横铁路通道


八纵:
京哈通道(北京~哈尔滨~〈满洲里〉) 沿海通道(沈阳~大连~烟台~无锡~〈上海〉~杭 州~宁波~温州~厦门~广州~〈湛江〉) 京沪通道(北京~上海),建设京沪高速铁路 京九通道(北京~南昌~深圳~九龙) 京广通道(北京~武汉~广州) 大湛通道(大同~太原~焦作~洛阳~石门~益阳~ 永州~柳州~湛江~〈海口〉) 包柳通道(包头~西安~重庆~贵阳~柳州~〈南宁 〉) 兰昆通道(兰州~成都~昆明)。




八横:
京兰通道(北京~呼和浩特~兰州~〈拉萨〉),建设 青藏铁路; 煤运北通道(大同~秦皇岛、神木~黄骅); 煤运南通道(太原~德州、长治~济南~青岛、侯马~ 月山~新乡~兖州~日照); 陆桥通道(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 宁西通道(西安~南京~〈启东〉); 沿江通道(重庆~武汉~九江~芜湖~南京~上海); 沪昆(成)通道(上海~株洲~怀化~贵阳~昆明〈怀 化~重庆~成都〉); 西南出海通道(昆明~南宁~黎塘~湛江)。




第三节 交通运输通道能力的协调
一、综合交通运输能力的概念 二、交通运输通道系统能力的形成 三、交通运输通道系统能力的协调


一、综合交通运输能力的概念
决定能力的要素: 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运输组织管理 1、固定设备能力(G)—以移动设备数量表示; 2、移动设备能力(Y)—以移动设备数量或运量表示 3、输送能力(S)—以运量表示; 4、系统综合交通运输能力(N)—以运量表示; 系统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函数


二、交通运输通道系统能力的形成
层次关系 1、各运输方式内部形成综合运输能力; 各运输方式各独立单元能力分析 各运输方式内部各单元间的能力协调 2、各运输方式间能力的协调; 各运输方式间技术设备能力协调 结合部能力协调 3、国际通道接口能力协调 4、交通运输组织管理与设备的协调


三、交通运输通道系统能力的协调
以运输需求为基础
1、“点”系统能力协调
枢纽内及结合部技术设备能力协调
2、“线”系统能力协调
并联:运量的合理分担; 串联:线路能力协调、衔接点与线路能力协调;


3、“点”、“线”系统能力协调
枢纽、结合部与区间能力协调; 各运输方式“点”、“线”能力协调; “点”能力稍大于“线”能力。




交通运输通道系统分析流程图
问题的界定 问题的界定 确定目标 确定目标 需求分析与预测 各方式发展条件分析 需求分析与预测 各方式发展条件分析 需求规模预测 需求规模预测 需求结构分析 需求结构分析 运输方式选择 运输方式选择 各运输方式需求分配 各运输方式需求分配 各运输方式能力形成与协调 各运输方式能力形成与协调 点能力协调 线能力协调 点线能力协调 点能力协调 线能力协调 点线能力协调 综合能力确定 综合能力确定 提出通道建设发展方案 提出通道建设发展方案 建立方案评价模型 建立方案评价模型 满意否? 满意否?
Y N
方案确定与实施 方案确定与实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