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练习卷A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练习卷A

高胜教育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A 习题(A或B或C)一、选择题1.气候资源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的特点是()A.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B.需要开发利用其资源的技术条件和资本投入小C.是一种可再生资源D.具有数值特征,且有较大的变率2.为使居住区街道两侧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我国华北地区城镇街道应()A.呈南北方向B.呈东西方向C.与子午线呈30°~60°夹角D.与纬线呈30°~60°夹角3.下列属于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是()A.丘陵地区的层层梯田B.宁夏平原引黄灌溉C.北京郊区的塑料大棚D.河西走廊引冰雪融水灌溉4.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该地的()A.种植制度B.耕地类型C.产量高低D.土壤肥力5.读“局部海洋洋流分布图”,M处可能是()A.北海渔场B.北海道渔场C.秘鲁渔场D.纽芬兰渔场6.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图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各种范围,正确的是()①领海范围为a+b=200海里②专属经济区范围为a+b=200海里③领海范围为a=12海里④专属经济区为b=200海里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7.下列人类活动可能造成严重海洋环境污染的是()①陆上农耕②偶发性的海上油轮泄漏③陆上交通运输④核电站排出的冷却水⑤港口工程建设⑥人类对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A.①②④⑤B.①②⑤⑥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8.关于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陆地资源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B.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C.陆地资源的状况影响人口的分布D.社会生产是陆地资源的基础9.以下自然资源中,既是陆地资源,又是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太阳辐射能B.土地资源C.矿产资源D.水资源10.关于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种冷锋天气B.全年皆可出现C.冬季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影响最大D.影响范围较小,但多种灾害并发11.沿海港口的功能是()①海洋运输船舶停泊的场所②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场所③中转货物的场所④装卸货物的场所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2.有关暴雨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充沛的水汽B.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移动缓慢C.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D.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重复或持续出现13.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滑坡就是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现象B.滑坡和泥石流多分布于山区,对人民生活影响不大C.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分布较广泛的自然灾害D.泥石流就是特大暴雨造成的洪灾14.某地在3月7日发生了5.7级地震,其后又发生了5.4级的余震,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这次该地共发生了一次地震B.这次该地共发生了两次地震C.一次地震可以有两个震级D.在任何条件下,震级大的,破坏性也一定大15.下列属于预防滑坡工程措施的是()A.修建水库B.植树造林C.砌石护面、设置排水沟D.建立监测网络16.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的主要原因是()A.海水浅,阳光集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B.沿海国家对海洋水产品需求量大C.温度适中,鱼类繁殖快D.入海河流带来大量的淡水鱼类17.在大陆架浅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A.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B.食盐和丰富的生物资源C.砂、贝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D.锰结核18.下列有关陆地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陆地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种和民族的分布B.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是一个整体C.陆地自然资源是无限的,其潜力是有限的D.陆地自然资源中能源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19.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有()①油轮的石油泄漏②海岸工程建设不合理③工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④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0.关于海上石油泄漏清污方法与不足之处的连线,正确的是()A.分散——危害海底生物B.利用麦秆、泥炭、原苯乙烯等物质吸收——不宜在近岸或渔场周围使用C.围栏回收,吸收处理——只适于静水D.厚达2毫米时用燃烧方法——危害海底生物2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的原因有()①山区面积广大,地表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②人类活动对地表结构的严重破坏③季风区夏季暴雨集中④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A.①②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22.有关海洋空间资源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空间的自然条件优越,利用前景广阔B.为减轻陆地环境压力,应大力填海造陆C.目前建筑港口、发展海洋运输是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主要方式D.目前海洋空间利用仅仅在海中和海底23.我国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①水资源分布不均②干旱地区面积大③耕地质量不好④热量条件较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4.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是()①陆地上生产活动的污染物流入海洋②海洋生物由于气候异常大量繁殖或死亡③海底淤泥等沉淀物由于人类活动,涌上海面④海岸附近工业生产的废弃物排入海洋A.①③B.②④C.①④D.①②25.关于海洋油、气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海洋油、气开发已发展到大洋海盆的石油开采B.从海底开采的石油,可就地在海上进行加工C.海底油气开采离不开海上钻井平台这样的工作基地D.海底油气开采是一项高技术、无风险的工程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带积温小于8000℃B.亚热带作物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C.中温带主要作物为春小麦、玉米等D.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27.下列哪些气候资源属于旅游气候资源()A.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强B.秦岭—淮河以南降水超过800毫米C.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D.吉林市松花江沿岸有美丽的雾凇28.下面有关海底矿产及其分布,表示正确的是()A.煤炭、硫、磷——深海盆地B.金属矿产——大洋中心C.砂、贝壳等建筑材料——浅海海底D.石油、天然气——大陆架海底29.实现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A.禁止近海捕捞B.加强远洋捕捞C.养殖和繁殖D.进一步提高捕捞技术30.关于海洋生态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A.完全是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B.导致海洋生物资源种类减少,质量降低C.围海造陆不影响海洋生态平衡D.是人类开发海洋资源的必然结果31.下列各概念的相互关系,图中大圆、小圆和阴影部分依次代表的是()A.自然资源、能源、可再生资源B.可再生资源、能源、自然资源C.能源、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D.能源、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32.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的正确叙述是()A.北方平原少,热量少B.北方多磷,南方多煤C.西北干旱,风沙多,光照少D.西南湿润,垂直地域差异显著33.图中阴影部分是指()A.煤炭B.水能C.石油D.地热34.人类在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各种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的产业的一组是()A.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旅游业B.农业、牧业、采矿业、制造业C.农业、牧业、林业、渔业、矿业D.农业、渔业、加工业、第三产业35.以下有关暴雨的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越短,越易形成特大暴雨B.我国暴雨多发生在北方和西部C.24小时雨量在100毫米为特大暴雨D.亚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36.关于气象灾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旱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B.短时间的特大暴雨不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C.温带、副热带海区均可形成台风D.暴雨与空气强烈的下沉运动有关37.a、b两地距c分别为300千米、200千米。

当c地地下15千米处发生地震时,可能存在的现象有()A.a、b两地的震级不同B.a、b两地的破坏程度一定相同C.c地居民会感觉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地震波到a时,方向均垂直于地面38.2001年4月7日,新疆北部出现10级以上狂风,气温骤降至-20℃以下,在天山隘口等地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这次天气过程()①是春季风迅速增温导致的典型暖锋天气过程②是极地大陆气团推进造成的快型冷锋天气过程③因冷气团不断增温而没有雨雪④因当地空气干燥而没有雨雪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39.我国一艘海洋考察船从上海出发,经北太平洋至温哥华,再沿北美洲、南美洲大陆西岸南下至我国在南极洲乔治岛的长城站,航行速度较快的海域为()A.大西洋东岸B.北美大陆西岸C.南美洲大陆西岸D.澳大利亚东岸40.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发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41.下列事件中不属于海洋污染的有()A.缺乏科学论证的围海造田工程B.日本水俣湾事件C.核电站排出冷却水注入海洋D.油轮泄漏42.有关陆地自然资源有限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是指非可再生资源B.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可任意占用C.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是有限的D.水资源通过水循环,数量是无限的。

利用上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43.2001年,俄罗斯一艘核潜艇在军事演习中不幸沉入深海海底,要实施救援,主要克服()A.海水的运动B.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C.海水的腐蚀性D.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环境44.人类生活的陆地空间十分狭小,一直从未停止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其中全部是人类开发建成的是()①月球度假村②海底村庄③海上城市④空间太阳能发电站⑤海上工厂⑥“天空实验室”航天站A.①④⑥B.②③⑤C.③⑤⑥D.②③⑥45.关于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正确的有()A.台风形成于东北太平洋,主要影响我国沿海地区B.干旱在多种气象灾害中造成的受灾面积最大C.寒潮主要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D.洪涝现象只发生于南方地区,并且只出现在夏季二、综合题46.由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粮食产量的经验公式:粮食最高产量P=0.075QTWS千克/公顷·年Q:太阳辐射收入:105焦耳/厘米2·年T:温度有效系数=无霜期/365W:水分有效系数=降水量/蒸发量(若大于1时取值为1)S:土壤有效系数根据下表数据,依据公式,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Q(105)TWS拉萨8.5 0.38 0.5 0.6酒泉 6.3 0.42 0.1 0.8沈阳 5.1 0.40 0.9 0.8武汉 4.9 0.63 1.0 0.8 (1)东北平原南部每公顷粮食产量最高可达___________(用沈阳数据)。

(将正确选项前的代号填在括号里)A.1101.6千克B.11016千克C.31016千克D.110160千克(2)粮食生产的自然限制因素在青藏地区主要是(用拉萨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在河西走廊主要是(用酒泉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汉平原(用武汉数据)粮食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