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周期视野下的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优化

经济周期视野下的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优化

经济周期视野下的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优化
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是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之一,当前各国都通过优化该比例来提高经济效率和促进可持续增长。

借助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把兼顾相对静态和相对动态的AMSZ准则进行了拓展,从经济周期的阶段进行了分析,解决了投资视角的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如何联系时间性和参照物的问题。

在相对静态分析中,由于主要考虑参照经济平均,因此其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无法解释经济变动的现实,而在拓展了的AMSZ准则下进行经济周期的阶段性分析中,经济动态效率和经济稳定可持续要求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进行逆周期的优化。

因此,一个有为政府应该借助逆周期协调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等一系列重要经济比例关系。

标签:投资与消费比例;逆周期优化;AMSZ准则;资本有机构成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是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之一,保证二者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对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郭克莎,2009)。

调整好投资、消费的结构,处理好两者比例关系,采取最优的方式来增投资、促消费,提高投资的效率和效益,保证扩大投资与消费的有效性,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

就确定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而言,众多理论研究又可以区分为相对静态和相对动态两种主要观点。

相对静态的观点认为,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在一定时期内是一个值,或者是一定的区间。

Chenery and Syrquin(1975)认为投资率和消费率在各国发展的每个阶段中趋于稳定。

Franco M. and Richand B.(1953)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和Milton Friedman(1956)提出的跨时最优消费模型都倾向于把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看作一个常数比例。

从现有研究看,中国的经济学者也有类似观点(陈梦根,2014)。

在相对静态的观点之外,更多的观点是从相对动态的角度来考虑,认为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会受到时间变化而影响。

Ramsey(1928)的消费—投资最优比例模型认为资本边际产量与时间偏好率之间的关系决定了现期消费或远期消费。

Nakamura and Small(2007)在Hall(1978)的基础上,给出了消费决定的随机游走假说,认为投资与消费比例变化并非一成不变。

Solow(2000)、林琼慧(2007)、龚志民,赵昆(2009)也认为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消费与投资可能呈现出相互推动、共同上扬的动态平衡局面。

从中国和世界经济情况来看,无论是相对静态,还是相对动态的观点都存在一定背离。

一种既兼顾相对静态和相对动态的,从经济效率切入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分析的理论成为近三十年来的研究热点。

学界主要在Phelps(1961;1965)提出的“经济增长黄金律”和三种评估经济动态效率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发展,构建了一系列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与经济增长率相关的理论关系,并试图运用前者对于后
者的增进来说明前者的优化(Abel,1989;SantosM and Woodford M,1997;Ahn,2003;史永东、齐鹰飞,2002;袁志刚、何樟勇,2003;陈迅,卢进,王鹏等,2016)。

但总体来看,上述研究从经济效率上提供了优化投资与消费比例的思路,其中,从投资与经济增长率相关的角度的研究最常见,但纵观各种研究,如果把经济增长率密切相关的经济周期升降纳入考虑,并非只锚定经济增长率,还要结合该经济增长率的周期趋势,将能更好地提出投资与消费比例的优化方案。

基于此,本文拟从经济周期阶段的视角,结合马克思经济周期的理论成果,对AMSZ准则进行适当补充,分析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的优化。

本研究将为面临经济波动时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抉择提供思路,特别是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面临经济失衡时的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抉择提供一种思路。

二、AMSZ准则及其拓展
马克思经济学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恰好能解释资本有机构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AMSZ准则和资本有机构成基础上,对动态效率的充分条件做进一步扩展并提出:如果对于所有时期t和所有状态θt以及任意数ω*,有Ct/Vt≥1+ω*>1成立,则均衡配置是动态有效的;如果是Ct/Vt≤1+ω*1成立。

此时投资大于消费的比例关系正在加速形成,考虑到消费率(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则体现为储蓄率和剩余价值率)处于萎缩不振的状态,g将处于一个增速递减并逐渐接近周期顶峰的情况中。

2.在衰退阶段,g下降,q下降,资本有机构成从q1开始下降到q2时,Ct/Vt≤1+ω*1成立,经济均衡配置动态有效再次出现。

此阶段的投资大于消费的比例关系正在逐渐增长,投资和消费都开始逐渐增加,但投资大于消费的比例关系难以扩大,其原因是经济复苏预期正在形成期,人们对于生产的信心正在上升期。

根据上面的分析,在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中,经济繁荣和复苏阶段的经济均衡配置动态有效,但衰退和萧条阶段反之,但基于保持经济均衡配置动态有效并优化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的目标,须进行比例调整。

(三)其他资本有机构成趋势的外延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见,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不断上升的趋势是前面分析的理论基础,但这种理论基础主要基于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假设,这种假设条件下的资本有机构成主要是阶段性动态变化。

如果从资本有机构成的长期动态变化来看,资本有机构成的趋势可能出现三种情形: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资本有机构成下降。

因为,劳动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都在长期发生变化,即便技术进步推动c/v上升,但q=c/v中v的变化却是无法完全预期的。

但是,不管劳动因素对资本有机构成产生可种形成,对于AMSZ准则来说,资本有机构成要求的Ct/Vt≥1+ω*>1成立才能实现经济均衡配置动态有效的基本
逻辑是不变的。

因此,只要AMSZ准则成立,经济周期存在,那么从资本有机构成角度优化投资与消费比例的基础逻辑就不会改变。

四、结论
优化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是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的重要举措。

现有相对静态和相对动态两种主要观点都存在优化空间,本文从兼顾相对静态和相对动态的AMSZ准则入手,借助马克思经济学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利用资本有机构成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和经济周期的理论逻辑,对AMSZ准则进行适当拓展。

分析了相对静态条件、经济周期和长期资本有机构成趋势三种情形态下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的优化。

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观点:
第一,经济周期条件下存在的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未必符合AMSZ准则的动态最优,需要通过逆周期调整,优化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实现经济均衡配置动态持续有效及稳定可持续。

本文通过马克思经济学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把经济周期考虑到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的优化上来,认为逆周期调整是解决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的优化的关键一步。

第二,投资与消费的比例是与经济增长率紧密联动的,通过经济增长率来界定经济周期有助于發现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定位。

第三,经济均衡配置动态有效与失效与经济增长率的稳定可持续发展相联系,这也为其连接经济周期理论提供了逻辑接口可能。

本文由此带来的两个政策启示是:首先,有为政府应该利用基本经济周期的指标对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甚至其他重要的经济指标进行逆周期协调,不应只使经济遵循经济周期自然决定的比例关系。

其次,政府应该借助逆周期协调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等一系列重要经济比例关系。

〔参考文献〕
〔1〕陈梦根.关于投资与消费最优结构问题的探讨〔J〕.财贸研究,2014,(02):1-6.
〔2〕郭克莎.我国投资消费关系失衡的原因和“十二五”调整思路〔J〕.开放导报,2009,(06):5-8.
〔3〕马艳.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创新与实证分析〔J〕.学术月刊,2009,(05):68-75.
〔4〕吴志鹏.优化投资消费结构须处理好二者比例关系〔J〕.宏观经济管理,2009,(02):23-24.
〔5〕杨春学,朱立.关于积累与消费比例问题的主要理论框架〔J〕.经济学动态,2004,(08):25-29.
〔6〕杨继国.基于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经济危机机理分析〔J〕.经济学家,
2010,(02):5-11.
〔7〕杨继国.最优资本有机构成与最优经济增长〔J〕.桂海论丛,2013,(02):2,39-43.
〔8〕Chenery HB,SyrquinM.Patterns of development,1950–1970〔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1975.
〔9〕Friedman M. 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A Restatement〔M〕.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 E. Elgar,1956:281-308.
〔10〕Nakamura T,Small M. Tests of the random walk hypothesis for financial data〔J〕. 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 Its Applications,2007,377,(02):599-6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