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中基口试复习题1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的概念是?答:阴阳对立:阴阳相反;阴阳制约:阴阳互相抑制,互相约束;阴阳互根:阴阳双方互为基础,其中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且双方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资生的关系;阴阳互用:阴阳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某些范畴的阴阳关系还体现为互相资生、相互促进的过程;阴阳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处于相互感应和交合即不断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阴阳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涵有另一方,即阴中藏阳,阳中藏阴。

2阴阳消长有哪些运动形式?与对立制约、互根互藏互用间有何关系?答:有:此消彼长、此长彼消、此消彼消。

阴阳互相制约,使得一方对另一方的制约随其消长而变化,就出现了此消彼长,此长彼消;阴阳互根互用,相互资生,是的一方随另一方的消长而消长,就出现了此长彼长,此消彼消。

3阴阳转化的依据和条件是?答:依据是对立的双方在其运动中已经倚伏着向其对立面转化的因素;条件是阴阳相互转化一般产生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阴阳消长之“极、甚、重的阶段),即所谓的‘物极必反’”(“物极”即是阴阳运动的量变过程达到引起质变的要求)4阴阳自和的含义是?答:阴阳双方自动维持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

5五行的基本概念是?答: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属性及其运动变化。

6五行的特性是什么?答:木曰曲直:能屈能伸,生长生发条达舒畅;火曰炎上:炎热上升光明;土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刚柔相济,沉降肃杀收敛;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7事物五行归类的和方法是?答:依据是五行的特性;方法是:取象比类法、归纳分类法、演绎推理法。

8五行制化是?答: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和发展,是五行相生相克关系的结合。

9乘侮的概念、次序和产生的机理是?答:相乘:概念: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异常相克反应。

次序:木克火克土克金克水克木。

原因:1所不胜过亢,对其所胜过度克制。

2所胜过弱,其所不胜的克制相对过亢。

3既有所不胜过亢又有所胜过弱。

相侮:概念:由于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行进行反克,反侮亦称反克。

次序:水侮金侮土侮火侮木侮水。

原因:1所胜过亢反向制约其所不胜。

2所不胜过弱,受其所胜的反向制约。

3既有所胜过亢,又有所不胜过弱。

10母子相及表现形式是?答: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

11怎样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病理的传变?答:可用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解释。

12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是?答:治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治法:滋水涵木法、金水相生法、培土生金法。

13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是?答:治则:抑强扶弱,治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泻南补北法、佐金平木法。

14中医学中精与气的的概念有何异同点?答:精是指人体脏腑组织及生命的生成本源,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15精气的存在形式是?答:分为无形和有形。

无形:处于弥散而运动的状态,指不占有固定空间不具备稳定型形态的气的存在形式。

并以其松散、弥漫、活跃、多变充塞与宇宙之中。

有形:处于凝聚而稳定的状态,它以聚合的方式形成各种占有相对固定空间、具备并保持相对稳定性质特点的物体。

16气机与气化有何区别?答:气机:气的升降出入的运动。

气化:气的运动所引起自然万物变化的过程。

17血液正常运行必备的条件是?答:1脉管系统的完整性2全身各脏腑组织功能正常,包括心主血脉的心气充沛和心搏正常,肺朝百脉主治节,脾统血,肝藏血3血液的充盈18神的概念是?心藏神的概念体现在那些方面?答:神可分为广义的神和狭义的神,广义的神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高度体现概括。

狭义的神为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体现在1是七情的发生之处2为神志活动产生的场所3心所主的血液也为神志活动产生的物质基础。

19心主血脉与心主神志有何关系?答:血液为神志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的神志活动以气血为物质基础,故心主血脉为心主神志提供了物质基础。

20为什么心在液为汗?答:汗为阳气蒸化阴液而生,即汗为津液所化。

血和津液又同为水谷精微所化,同出一源,故有精血同源的说法。

心主血,故汗为心之液。

21心主通明的临床意义是?答:1通过对面部的观察了解疾病。

2产生了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3调控人体各个器官的相互协调,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22肺气宣发与肃降的关系是?答:两者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

23为什么说肺为水上之源?答:因为肺位于人体的上焦,其宣发肃降功能对水液代谢具有重要的疏通作用。

24肺合皮毛的临床意义是?答:1肺气宣发,宣散卫气于机表,以利于卫气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与防御外邪的作用。

2肺气宣发,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上向外布散与全身皮肤,使之红润光泽。

25肺气宣降与功能上的关系是?答:1宣清:1)宣发卫气布散机表。

2)宣散津液于皮肤孔窍,滋润濡养皮毛。

3)宣行血液,布散全身。

2宣浊:1)呼出浊气,完成气体交换。

2)排出浊液,通调水道。

3降清:充分吸入清气,并将清气与谷气向下向内布散到五脏六腑。

4降浊:1)肃清呼吸道。

2)代谢产物及水液下输于肾。

26脾为后天之本的临床意义是?答:因为人出生后全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以化生气血来维持生命活动,三脏皆虚补其中。

27脾主升清的生理和病理意义是?答:生理意义:1将精微上输于心肺头目以滋养清窍,并通过心肺化生气血营养周身。

2维持内脏器官位置的相对恒定。

病理意义:清窍失养导致头晕目眩神疲乏力,精微不布导致腹胀泄泻,小便频数,脾气虚损导致内脏下垂,中气下陷。

28脾虚水肿的机理是?答:如果脾气虚,运化输液功能减退,则水液代谢障碍,多余的水分停滞于局部,产生水肿。

29脾旺四时的意义是?答:脾气与长夏相通应,天气四时以长夏之化为中心。

人体若无脾土生化之功,则虽饮食日进,而气血不化,四脏皆失滋养。

30治萎独取阳明的理论依据是?答:脾在体和肉且为气血生化之源,充养筋脉,滑利关节。

此特性指导了萎证的针灸治疗:以阳明经为主。

31肝主疏泄的含义是?其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答:肝脏具有疏通宣泄条达生发的生理功能,体现在1调畅气机2促进脾胃消化3调畅情志4促进和调节其他脏腑的生理功能。

32肝藏血的概念和生理意义是?答:概念: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生理功能。

生理意义:1化生和涵养肝气使之冲和条达,防其亢逆。

2调节血量(人动则血运行于诸经,全身得以濡养。

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以备不时之需)3濡养肝及筋目4为经血之源(肝中贮藏充足血液保证月经来潮。

5防止出血,肝气充足固摄血液,肝阴充足而能凝血,肝者,凝血之本也)33怎样理解肝为罢极之本?答:肝在体合筋,筋膜有赖于肝血的充分滋养,才能强健有力,活动自如。

肝血充足,则筋有所养,机体不易疲劳或疲劳后很快恢复。

故肝是耐受疲劳的根本。

34怎样理解肝体阴而用阳?答:体阴:1肝与肾同居下焦,属阴,2肝藏血,血属阴。

用阳:1生理功能上,肝主疏泄,其气主升主动,性喜条达,内寄相火,其性属阳。

2病理变化上,肝阳易亢,肝风内动。

35肝不藏血的出血病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藏血不足:肝体失养,化生不足,失于条达,肝阳失涵养而亢逆。

2肝不藏血。

36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联系是?答:肾气由肾精所化,肾阴肾阳互相制约,相互协调促进,相互承制约束。

37肾阳虚致水肿的机理是?答:肾阳不足,失温煦推动,阳虚不制阴,导致阴相对亢胜的虚寒证,使得水气停聚形成水肿。

38肾不纳气的机理是?答:若肾的纳气功能减退,摄纳无权,则肺气上浮而不能下行,则出现呼吸表浅,动则气喘,呼多吸少或呼吸困难的症状。

39怎样理解‘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答:‘强于作用,故曰作强,造化形容,故云伎巧,在女则当其伎巧,在男则曰作强’肾主骨生髓,主生长发育和生殖,故肾气充盛则筋骨强健,动作敏捷,精力充沛,生殖机能胎孕得以化生。

40肾主骨的临床意义是?答:骨的生长状况可以反映肾精的充盛与否,肾精充足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养,则骨骼坚劲有力,耐久立而强劳作,牙齿也坚固不易脱落。

如果肾精不足,骨髓空虚,骨骼失养,在小儿可见生长发育迟缓,骨软无力,出现‘五迟五软’;在成年可因骨质疏松萎软而可见腰膝酸软,甚而足萎而不能行走;在老年易发生骨折。

41为什么说六腑以通为用?答:六腑为中空器官,主要功能是将饮食物腐熟、消化并传化糟粕。

传化而不藏,故有实而不能满,以以降为顺,以通为用之说42怎样理解胆的归属?答:1胆为中空性器官而类腑,其内藏得胆汁应适时排泄,具有泻而不藏的生理功能,故胆为六腑之一。

2胆内藏精汁,与六腑传化水谷排泄糟粕有别,故有属奇恒之腑。

43怎样理解‘利小便所以实大便’?答:理论依据为小肠主液。

小肠中的食糜在做进一步的消化过程中,随之分为清浊两部分,清者为水谷精微和津液,由小肠吸收经脾气转输至全身;浊者为食物残渣和部分水液,此水液一部分形成尿通过膀胱排出,另一部分随粪便排出,当大便溏泄时,可以通利小便来治疗。

44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与哪些脏腑的功能有关?答:与肺胃脾肾有关,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肺气的清肃下降能促进和推动大肠内糟粕的下行排出;胃气的通降作用,包括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在内,大肠的传导作用是胃气通降作用的延伸;脾气的运化作用,有助于大肠对食物残渣中水液的吸收;肾气的蒸化和固摄作用,主司二便排泄。

45三焦的部位划分及其功能特点是?答:上焦: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

功能为宣发肺气,布散水谷精微以充养周身(上焦如雾)。

中焦: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

功能上为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中焦如沤)。

下焦:胃以下的部位和脏器。

功能为排泄糟粕和尿液(下焦如渎)。

46脑的生理功能和五脏之间的关系是?答:1肾藏精,精生髓,髓充脑。

2后天之精充养肾精以滋润脑髓。

3心藏神,主司脑的精神活动。

4五神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47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哪些经脉脏腑的功能有关?答:1肾中精气产生具有促进女子胞发育成熟和维持其生理功能作用的‘天癸’2冲脉,冲为血海,调节十二经气血3任脉,任主胞胎,为阴脉之海。

4肝,肝血灌注,肝气疏泄5心,心血充盈,心气下通6脾主统血,化生气血。

48如何理解心肾相交与心肾不交?答:心肾相交:心火下降于肾,与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须上济于心,与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火不亢。

心肾不交: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火炽。

49如何理解肝肾同源?答:因为肝肾的阴液津液互相资生,其生理功能皆以精血为物质基础。

精血又源于水谷精微且又同济相火。

50试论述脾胃胃之间的关系?答:1经脉:足太阴经属脾络胃;足阳明经属胃络脾2纳运相得:生理上主受纳腐熟水谷,为脾运化提供前提;脾主运化传输精微,为胃继续摄食提供条件和能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