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印象的“神秘”力量-
研究表明,人们在初次会面前30秒钟的表现,给对方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研究表明,人们在初次会面前30秒钟的表现,给对方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一印象。
人们往往通过第一印象去决定一个人是否值得交往,但社交训练、外貌特征、偶然因素都可能造成错误的第一印象。
这种错误判断还可能因为第一印象的持久性而根深蒂固。
因此,要想更全面地了解一个人,切不可在第一次见面时,便对其贴“标签”。
第一印象就好比给人贴标签,在日后的交往中,人们往往按照这个标签所代表的内涵去看待对方。
相亲、面试、见公婆、去新公司上班……一切与陌生人见面的场合都让人心中惴惴不安,人们不惜花费重金购置新衣,打造新形象,只是为了在第一次会面中以完美的形象出场,哪怕第二次、第三次会面时完全素面朝天。
因为,人们都知道,第一次会面时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将左右结局,这就是“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究竟有多重要?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希拉里的第一次见面甚至改变了美国历史,当他们在耶鲁大学的图书馆相遇时,两个人目光长久相视,希拉里走向克林顿,并对他说:“既然我们注视对方,我想我们应该互相介绍。
”就是这一句话,打开了克林顿的心扉。
第一次见面可以使一对男女一见钟情,甚至生死相许;第一次见
面可以使一个人失去等待许久的机会,只因给上司留下了坏印象;许多女人都是凭第一印象来购买商品;有一位著名作家甚至说过,如果他在第一次见面中不喜欢一个人,就绝不给他再次见面的机会……可见,第一印象的力量有多大。
那么,究竟第一印象是如何形成的,它将如何引导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什么决定第一印象
多听少说、多进行眼神交流,以及轻松的谈话会给对方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
研究表明,人们在初次会面前30秒钟的表现,给对方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的形成来自于大脑神经系统对新信息的反馈,其中杏仁核和皮质层起着决定性作用。
大脑将我们每日所接收的信息进行编码,当我们第一次接触到某个事物,杏仁核和皮质层便根据对方的特征进行快速分类,最终形成我们对该事物的第一印象。
其中,观察者的视角以及被观察者的表现都对第一印象起着决定作用。
安·戴玛瑞斯(Ann Demarais)和瓦莱丽·怀特(Valerie
White)在她们所写的《第一印象》中,提出了决定第一印象的几大因素,其中包括:容貌、语言、态度、穿着和身体语言。
作者指出,多听少说、多进行眼神交流,以及轻松的谈话会给对方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往往能够激起我们情感中最强烈的部分,就像照片一样,将我们的情绪定格在那一刻。
由于第一印象来自于本能,因此其包含的信息往往也非常重要。
加州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教授保罗·艾克曼(Paul
Ekman)说:“我们甚至可以从30米外看到一个人的笑容。
”这张笑脸的主人将会给我们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事实上,人们往往通过第一印象去决定一个人是否值得交往,如这个人会不会伤害自己或者对自己是否有益,塔夫斯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纳利尼·阿姆巴迪(Nalini
Ambady)认为,这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形成的一种快速判断环境危险与否的能力。
当然,第一印象的形成往往是主观、片面甚至粗糙的,也就是说,它无法给人一个相对全面的判断。
第一印象正确吗
第一印象往往并不是客观的,因为这取决于许多偶然因素,比如英雄救美。
尽管人类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凭借本能的第一印象能够迅速地判断敌友,但是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取决于判断者和被观察者,而我们初次见到的事物往往同时存在着许多模糊不清的复杂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是很困难的。
因此艾克曼教授认为,第一印象是否正确,还得看被观察者所表现出的行为举止是不是真实的。
一些进行过严格的社交礼仪训练的人,往往能够在任何场合表现得体,那么我们很难通过第一印象来对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而且,一些外貌特征会使我们对人产生刻板印象,比如一张娃娃脸、大眼睛会让我们觉得这个人很亲切、单纯;漂亮的人会让人感到更健康、聪明;喜欢说话,并乐于交际的人被我们认为更善良,其实这些判断通常都是错误的。
所以,第一印象往往并不是客观的,因为这取决于许多偶然因素。
比如,我们常常说的英雄救美,一个男人偶然间遇到了正在被歹徒挟持的女人,并出手救下了她,那么故事的结局往往是该女子以身相许。
如果这个男人与这个人女人在一个普通的聚会上相见,那么就非常有可能擦肩而过了。
其实这个男人并不是常常去救人,只是恰逢其时而已。
因此,我们在第一次见面时发觉对方是乐观的、开朗的,或者阴郁的、悲观的,这些都不能作为对此人个性的最终判断。
古人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也就是说认识一个人需要通过长期的交往,因为,第一次见面,我们只能见到一个人处理一件事的态度与能力。
比如日常生活中第一次见面可能是聚会,或者是商务谈判,那么也许这个人并不喜欢聚会,或者对商务谈判缺乏经验,而给我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但这个人是否喜欢音乐、做得一手好菜、并且乐于助人这些品质我们却无法通过这种场合得知。
因此,片面的
印象会让我们与值得信赖的对象失之交臂。
然而,人们常常是懒惰的,这就好比我们对自己的图书进行分类,在一本书上贴了文学的标签,并归入到文学类后,便很难再费心将它归入其他类别。
因此,当我们在一个人身上贴上“大方得体”或者“胆小谨慎”的标签后,便不再费心去改变这个标签。
在日后的交往中,我们只需要按照这个标签所代表的内涵去看待对方就可以了。
但是,这种粗暴的分类方法会为我们日后与其交往埋下隐患。
因此,第一印象常常会让人们做出错误的决定。
比如许多女人第一感觉良好的物品,买回家后却发现质量低劣。
除了片面性,第一印象还具有一定持久性,我们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消除第一印象留下的判断。
第一印象为何持久
第一印象只有在不同情境下被数次挑战后,才会改变。
但如果第一印象只在同种情境下被多次挑战,其威力不受影响。
加拿大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第一印象具有持久性。
也就是说,第一印象所形成的认识将持久地主导人们对待另一个人或事物的看法,即便人们在后来的交往中对此人或事物具有了新的认识,第一印象所产生的看法依然不会消失。
“比如,你对一名同事第一印象并不好,而在一次聚会中,你发现他原来很热情,但你也只会认为他仅仅适合私下相处,而不适合共
事,也就是说,你对他的第一印象依然没有改变。
”这是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首席研究员西维亚·嘉禾斯基经过对第一印象的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在试验中,嘉禾斯基和他的团队将一个人的两组完全相反的信息(积极和消极)放在电脑上,并将信息展示给两组受试者。
当受试者对此人形成第一印象后,研究人员又将相反的信息展示给他们,此时,研究人员刻意改变了电脑显示器的背景。
之后,研究人员将这个人的照片展示给受试者,并研究他们对照片形成的印象。
让研究人员感到惊奇的是,这两组人员对此人的印象完全依照第一印象。
这是因为,对违反原有经验的判断,大脑会采取一种“一般性原则下当然有例外”的处理方式,也就是说,当一种新的经验与固有经验不符时,我们将其视作特例,只在特殊情况下才起作用。
当然,第一印象并不是恒定不变的,第一印象在不同情境下被数次挑战后,新的判断就会形成,第一印象也就失去它的效力了。
但如果第一印象只在同种情境下被多次挑战,其威力依然不会受到影响。
因此,假如一个人非常善于掩饰、伪装自己,而且熟知人际交往原则,在第一印象中,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美好的感觉,使得我们愿意与他进一步交往,甚至在不察之下对其敞开心扉,我们就要悔之莫及了。
如何克服第一印象
首先,不要给别人贴“标签”。
其次,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
再
者,知错就改。
大多数人都不是心理医生,也无法像福尔摩斯、狄仁杰那样洞察人性。
人们往往通过容貌、态度、穿着打扮等表象来评价别人,因此产生“成见”。
在日常看待事物及与人交往中,我们需要注意几个方面,尽量避免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
首先,不要给别人贴“标签”。
我们很习惯于用小资、民工、公务员这些词汇来给人分类。
但是我们很难用一个词汇完全概括一个人或事物的本质,诸如“善良”、“奸诈”、“开朗”、“悲观”等词汇很难概括一个人的全部个性。
所以,凭借第一印象就将某人定性,是极不客观的。
要想更全面地了解一个人,切不可在第一次见面时,便对其贴“标签”。
其次,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
尽管我们都知道客观看待事物的重要性,但人往往很难避免主观心理。
就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与味道一样,人们对待人或者物也总是有所偏好。
即便如此,也要尽可能正确地看待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将善看成恶,质量低劣当成品质上乘。
再者,知错就改。
每个人都难免有第一印象,正如上文所说,我们并非心理医生,更不是神探,因此,第一印象有所偏差是在所难免的。
当发现第一印象是错误的时候,努力去重新看待事物就可以了。
总之,第一印象对我们的社会交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尽可能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也要客观地看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