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常见理论概念
一、词本位&字本位&语素本位
本位: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本位”是指在汉语教学中的基本教学结构。
词本位:教学中以“词”作为基本的教学结构。
字本位:教学中以“字”作为基本的教学结构。
语素本位:教学中以“语素”作为基本的教学结构。
字:汉语的书写符号。
通常情况下,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除多音字和儿化现象外)词: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单位。
拆分至最小且能保证独立运用。
语素: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自由语素&黏着语素,自由语素可独立成词)Loves:love+s两个语素;玛瑙:不可拆分,一个语素
Going: go+ing其中go为自由语素,ing为黏着语素,自由语素go独立成词。
现代汉语中语素的鉴别方法:拆分法/替换法。
将词语拆分,拆分后的部分,有意义且与在词语中意义相同,则拆分后的单位为语素;
若拆分后的部分没有意义或者意义与在此种的意义不同,则拆分前的单位为语素。
Ex: 汉语:汉+语——汉族英语:汉、语都是语素。
鉴别:鉴+别——鉴定识别:鉴、别都是语素
巧克力:拆分后词义发生变化——巧克力是一个语素。
字、词、语素的纠缠缘由
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古代汉语中有大量的单音词,一个汉字记录一个单音词也即记录了一个语素。
现代汉语中的基本词汇中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语素,记录一个词。
而汉语在发展过程中双音词和多音词增加,多个汉字记录一个语素或者一个词。
因此,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多音节语言单位,可能是一个词,也可能是多个词;同理,可能是一个语素,也可能是多个语素。
同时,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黏着语素,其中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即一个语素可能是一个词,可能不是一个词。
比如:人、山、水: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语素对应一个词语
人民:两个汉字记录两个语素对应一个词语
巧克力:三个汉字记录一个语素对应一个词语
字与词的纠缠:有时候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语;有时候多个汉字记录一个词语,由此词的划分存在困难。
词与词组的纠缠:有时候一个语言结构说不清是一个词,还是一个词组。
比如述补结构:吃饱、拿到、改善、说明(用扩展法进行区别)
吃饱、拿到是词组;因为结构中可以插入别的成分:吃得饱/吃不饱;拿得到/拿不到
述宾结构:打仗、洗澡、看书、踢球——离合词
二、离合词的特殊性
离合词:见面结婚理发游泳
1、不带宾语。
但由于生词释义时没有注意离合词的特殊性,释义中直接翻译为及物动词,造成了离合词使用过程中的普遍的偏误现象。
2、扩展式。
着了过;结果补语;时量补语;趋向补语;动量补语;情态补语
一般动词V(参加)——V(参加)+扩展成分
离合词V+n——v+扩展成分+n
3、重叠式
一般动词:AB(参加)——ABAB(参加参加)
离合词:AB(散步)——AAB(散散步)
三、词、离合词、固定短语、语块
固定短语: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词组。
语块:使用频率高、但结构尚未完全定型的词组。
词、离合词、短语、框架结构(框架语&关联词语&习惯搭配&口语惯用语)
四、语义的组合与聚合
典型的语义的聚合—语义场:基于词义与词义间的共同特点或某种联系形成的词义类聚。
同义义场;反义义场;同类义场;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
词语的组合。
(搭配中显示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