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大学《金融学》第四次作业

西南大学《金融学》第四次作业

1.简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1)贵金属非货币化;(2)信用货币主要采取不兑现的银行券和银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3)信用货币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进行统一管理和调控;(4)信用货币都是通过信用渠道投入流通中的。

2.简述初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相互关系。

初级市场是指通过发行新的融资工具以融资的市场,二级市场是指通过买卖现有的或已经发行的融资工具以实现流动性的交易市场。

初级市场与二级市场间关系密切,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初级市场所提供的新的融资工具及其发行的种类,数量与方式决定着二级市场上流通的融资工具的规模、结构与速度,而二级市场作为融资工具的交易场所,对初级市场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组织完善、经营有方、服务良好的二级市场将初级市场上所发行的融资工具快速有效地分配与转让,使其流通到其它更需要、更适当的投资者手中,使融资工具的变现提供现实的可能。

此外,二级市场上的供求状况与价格水平等都将有力地影响着初级市场的发行。

因此,没有二级市场,融资工具的发行不可能顺利进行,初级市场也难以为继,扩大发行则更不可能。

3.试述利率的杠杆功能。

利率是重要的经济杠杆,它对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运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

利率杠杆的功能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

(1)宏观调节功能①积累资金。

资金总是一大短缺要素。

通过利率杠杆来聚集资金,就可以收到在中央银行不扩大货币供给的条件下,全社会的可用货币资金总量也能增加之效应。

②调节宏观经济。

利率调高,一方面是拥有闲置货币资金的所有者受利益诱导将其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使全社会的资金来源增加;另一方面,借款人因利率调高而需多付利息,成本也相应增加,从而促使全社会的生产要素产生优化配置效应。

国家利用利率杠杆,在资金供求缺口比较大时(资金供给<资金需求),为促使二者平衡,就采取调高存贷款利率的措施,在增加资金供给的同时抑制资金需求。

运用利率杠杆,还可以调节国民经济结构。

③媒介货币向资本转化。

利率的存在与变动能够把部分现实流通中的货币转化为积蓄性货币,能够把消费货币变成生产建设资金,同时推迟现实购买力的实现。

④分配收入。

利息的存在及其上下浮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分配比例的改变,从而调节国家与人民、国家财政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以及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分配关系。

(2)微观调节功能从微观角度考察,利率作为利息的相对指标影响了各市场主体的收益或成本,进而影响了它们的市场行为,利率杠杆的微观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①激励功能。

利息对存款人来说,是一种增加收入的渠道,高的存款利率往往可以吸收较多的社会资金;利息对于借款人来说,为减轻利息负担,增加利润,企业就会尽可能地减少借款,通过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途径,按期或提前归还借款。

②约束功能。

利率调高会使企业成本增大,从而使那些处于盈亏边沿的企业走进亏损行列,这样,企业可能会作出不再借款的选择;其他企业也会压缩资金需求,减少借款规模,而且会更谨慎地使用资金。

4.简述决定利率的因素。

答:决定利率的因素有:(1)利润率的平均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息仍作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也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

(2)资金的供求状况。

在平均利润率既定时,利息率的变动则取决于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与企业利润的比例。

(3)物价变动的幅度。

由于价格具有刚性,变动的趋势一般是上涨,因而怎样使自己持有的货币不贬值,或遭受贬值后如何取得补偿,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4)国际经济的环境。

以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在这种情况下,利率也不可避免地受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

(5)政策性因素。

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的利率基本上属于管制利率类型,利率由国务院统一制定,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在利率水平的制定与执行中,要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响。

5.简述金融市场的功能。

(1)资本积累功能。

金融市场创造了多样的金融工具并赋予金融资产以流动性,借助于金融市场,可达到社会储蓄向社会投资转化的目的。

(2)资源配置功能。

金融工具价格的起落,引导人们放弃一些金融资产而追求另一些金融资产,使资源通过金融市场不断进行新的配置。

(3)调节经济的功能。

在经济结构方面,人们对金融工具的选择,实际上是对投融资方向的选择,,这种选择的结果,必然发生优胜劣汰的效应,从而达到调节经济结构的目的;在宏观调控方面,政府通过金融市场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而进行宏观调控。

(4)反映经济的功能。

金融市场是国民经济的信号系统。

首先,在证券市场,个股价格的升降变化,反映了该公司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的状况,金融市场反映了微观经济运行状况。

其次,金融市场也反映着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国家的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银根的松紧、通胀的程度以及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均会反映在金融市场之中。

最后,由于金融机构有着广泛而及时的信息收集、传播网络,国内金融市场同国际金融市场连为一体,可以通过它及时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向。

6.简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而达到的最终宏观经济目标,也就是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的具体内容因国家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基本上不外乎下列四种类型:(1)单一目标型,如前联邦德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保卫马克”;(2)双重目标型,如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稳定币值,发展经济;(3)三重目标型,如日本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国内物价的稳定,国际收支的平衡,与资本设备相适应的总需求水平”;(4)四重目标型,如美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强调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就业水平的提高、美元购买力的稳定、对外贸易收支合理平衡。

货币政策目标还是一个因时期不同而不同,因经济形势变化而变化的问题。

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主要包含: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

货币政策目标之间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及平等国际收支都是矛盾与统一;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也都是矛盾与统一;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也是矛盾与统一。

7.简述我国四大专业银行的主要责职。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责:(1)信用中介。

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将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起来,通过资产业务,将所集中的资金运用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去。

这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2)支付中介。

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3)信用创造。

是商业银行特殊职能,它是在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的存款,从而扩大货币供应量。

(4)信息中介。

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其所具有的规模经济和信息优势,能够有效解决经济金融生活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5)金融服务。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服务已成为这已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

8.请列出金融市场分类表。

金融市场的分类有:(1)按融资期限划分为:短期市场与长期市场(资本市场)。

(2)按按融资方式划分为:直接金融市场与间接金融市场。

(3)按交易层次划分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初级市场与次级市场、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

(4)按交易对象划分为: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证券市场与保险市场。

(5)按交易方式可以划分为: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

(6)按交易场所可以划分为:有形金融市场(场内市场)与无形金融市场(场外市场)。

(7)按功能划分为:综合市场与单一市场。

(8)按区域划分为: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

9.简述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以及职能。

经营原则:(1)盈利性原则盈利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企业,其经营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

盈利性既是评价商业银行经营水平的核心指标,也是商业银行最终效益的体现。

(2)流动性原则.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应付客户提现和满足客户告贷的能力。

流动性在这里有两层含意,即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

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受损失的前提下随时变现的能力。

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经常以合理的成本吸收各种存款和其他所需资金。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流动性是指前者,即资产的变现能力。

(3)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指银行的资产、收益、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的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

安全性的反面就是风险性,商业银行的经营安全性原则就是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风险。

(4)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三原则的协调①商业银行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原则,既有相互统一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的一面,作为经营管理者,协调商业银行的三原则关系,既达到利润最大化,又照顾到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是极为重要的。

②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安全性与流动性呈正相关关系。

盈利性与安全性和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往往呈反方向变动。

③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原则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原则,离开安全性,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也就无从谈起。

盈利性原则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保持盈利是维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保证银行安全的重要基础。

主要职能:(1)信用中介信用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将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起来,通过资产业务,将所集中的资金运用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去。

(2)支付中介支付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3)信用创造信用创造职能是商业银行的特殊职能,它是在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信用创造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的存款,从而扩大货币供应量。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信用工具的创造,如银行券或存款货币;二是指信用量的创造。

(4)信息中介信息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其所具有的规模经济和信息优势,能够有效解决经济金融生活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是交易之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它指那些最有可能不归还贷款的人最积极地争取贷款,并且最有可能获得贷款。

要解决逆向选择的问题,金融中介机构就必须尽可能多地搜集借款者的信息,在能够分辨信贷风险高低的基础上,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道德风险是交易之后发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它指借款人可能掩盖借款的真实用途,从事对贷款人不利的活动。

由于银企关系的广泛存在和该关系的持续性,使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具有作为"**监督人"的信息优势,同时它还具有专门技术及个人无法比拟的行业经验,这就降低了在贷款合约中存在的道德风险。

(5)金融服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服务已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

10.什么是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和存款货币?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