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叶植物

观叶植物

二.观叶植物1).木本类16.香龙血树科:龙舌兰科龙血树属拉丁学名:Dracaena .draco形态特征:常绿小灌木,高可达4m,皮灰色。

叶无柄,密生于茎顶部,厚纸质,宽条形或倒披针形,长10~35cm,宽1~5.5cm,基部扩大抱茎,近基部较狭,中脉背面下部明显,呈肋状,顶生大型圆锥花絮长达60cm,1~3朵簇生。

花白色、芳香。

浆果球形黄色。

生态习性:龙血树性喜高温多湿,喜光,光照充足,叶片色彩艳丽。

不耐寒,冬季温度约15C,最低温度5~10C。

温度过低,因根系吸水不足,叶尖及叶缘会出现黄褐色斑块,喜疏松、排水良好、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

栽培养护:可用腐殖土、泥炭土、河沙各1份混合作基质,在遮光70~80%的条件下栽培。

生长季节每月施复合肥1~2次,保持土壤湿润,夏季应多喷叶面,提高空气湿度,。

冬季要防寒,应保持8℃以上,盆土减少淋水,但经常淋湿地板增加湿度对保持叶片色彩、防止干尖有作用。

17.富贵竹科属:龙舌兰科龙血树属拉丁学名:Dracaena sanderiana形态特征:常绿亚灌木状植物。

株高1m以上,植株细长,直立上部有分枝。

根茎状横走,结节状。

叶互生或近对生,纸质,叶长披针形,有明显3~7条主脉,具短柄,浓绿色。

伞形花序有花3~10朵生于叶腋或与上部叶对花,花被6,花冠钟状,紫色。

浆果近球球,黑色。

生态习性:富贵竹性喜阴湿高温,耐阴、耐涝,耐肥力强,抗寒力强;喜半荫的环境。

适宜生长于排水良好的砂质土或半泥砂及冲积层粘土中,适宜生长温度为20—28℃,可耐2—3℃低温,但冬季要防霜冻。

夏秋季高温多湿季节,对富贵竹生长十分有利,是其生长最佳时期。

它对光照要求不严,适宜在明亮散射光下生长,光照过强、曝晒会引起叶片变黄、褪绿、生长慢等现象。

所以在大田栽植,应搭1.7—1.8米高的遮阳网荫棚,以75%遮光率为宜,创造半阴阳、散射光照的环境。

尤其是4—9月,要避免强光照直射,曝晒或过干旱,否则易使叶面粗糙,枯焦,生势弱,叶片缺乏光泽,降低观赏价值。

在生长季节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并常向叶面喷水或洒水,以增加空气的湿度;遇大雨应排清田间积水,以防倒伏。

冬季要注意防寒、防霜冻,温度在10℃以下叶片会泛黄萎落。

此时,土壤应干干湿湿为宜,但不宜干旱,也不宜过湿,要减少浇水和停止施肥。

栽培养护:原产喀麦隆及刚果。

喜高温高湿环境,对阳光要求不严,喜光也能耐阴,适生于排水良好的纱质土壤中。

生长适温为20-30℃,越冬最低温度为15℃以上。

18.苏铁科属:苏铁科苏铁属拉丁学名:Cycas revoluta形态特征:常绿棕榈状木本植物,高可达20米。

茎干园柱状,不分枝。

仅在生长点破坏后,才能在伤口下萌发出丛生的枝芽,呈多头状。

茎部密被宿存的叶基和叶痕,并呈鳞片状。

叶螺旋状排列,叶从茎顶部生出,叶有营养叶和鳞叶2种,营养叶羽状,大型,鳞叶短而小。

小叶线形,初生时内卷,后向上斜展,微呈“V”字形,边缘显著向下反卷,厚革质,坚硬,有光泽,先端锐尖,叶背密生锈色绒毛,基部小叶成刺状。

雌雄异株,6-8月开花,雄球花圆柱形,黄色,密被黄褐色绒毛,直立于茎顶;雌球花扁球形,上部羽状分裂,其下方两侧着生有2-4个裸露的胚球。

种子10月成熟,种子大,卵形而稍扁,熟时红褐色或橘红色。

生态习性:喜光,稍耐半阴。

喜温暖,不甚耐寒,其生长适温为20~30℃,越冬温度不宜低于5℃。

上海地区露地栽植需在冬季采取稻草包扎等保暖措施。

喜肥沃湿润和微酸性的土壤,但也能耐干旱。

栽培养护:原产我国福建,广东:日本、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性喜温暖湿润,耐干旱,怕水渍;喜阳光,忌烈日暴晒。

抗寒能力较强,越冬最低温度在0℃以上。

宜用肥沃沙质土壤,并施以垃圾土或废铁屑作基肥.19.八角金盘科属:五加科八角金盘属拉丁学名:Fatsia japonica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盆栽高度可达1-2m,单叶,7-9掌状深裂,大型,宽15-45cm,宽与长近相等,深绿色,有光泽。

生态习性:八角金盘为亚热带树种,喜阴湿温暖的气候。

不耐干旱,较耐寒,不耐严寒。

宁沪一带宜选小气候良好处种植,以排水良好而肥沃的微酸性土壤为宜,中性土壤亦能适应。

栽培养护:原产我国台湾省和日本。

喜阴湿环境,不耐干旱,较耐寒。

20.变叶木科属:大戟科变叶木属拉丁学名:Codiaeum variegatum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盆栽高度为50-90cm。

单叶互生,厚革质;叶形和叶色依品种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叶片形状有线形、披针形至椭圆形,边缘全缘或者分裂,波浪状或螺旋状扭曲,甚为奇特,叶片上常具有白、紫、黄、红色的斑块和纹路,全株有乳状液体。

总状花序生于上部叶腋,花白色不显眼。

生态习性:变叶木喜高温、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

变叶木的生长适温为20~30℃,3~10月为21~30℃,10月至翌年为3月13~18℃。

冬季温度不低于13℃。

变叶木喜湿怕干。

整个生长期均需充足阳光。

土壤以肥沃、保水性强的黏质壤土为宜。

栽培养护:原产于马来半岛及热带太平洋诸岛屿。

变叶木喜高温湿润,阳光充足,不耐荫,不耐寒,夏季温度宜30℃以上,冬季室温易保持在24-27℃,不能低于10℃。

21.棕竹科属:棕榈科棕竹属拉丁学名:Rhapis excelse形态特征:棕竹为常绿丛生灌木,茎干直立,高1-3米。

茎纤细如手指,不分枝,有叶节,包以有褐色网状纤维的叶鞘。

叶集生茎顶,掌状,深裂几达基部,有裂片3-12枚,长20-25厘米、宽1-2厘米;叶柄细长,约8-20厘米。

肉穗花序腋生,花小,淡黄色,极多,单性,雌雄异株。

花期4-5月。

浆果球形,种子球形。

生态习性:棕竹喜温暖湿润及通风良好的半阴环境,不耐积水,极耐阴,夏季炎热光照强时,应适当遮荫。

适宜温度10~30℃,对水肥要求不十分严格。

要求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不耐瘠薄和盐碱,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温度。

栽培养护:产于我国南部至爪哇群岛。

棕竹能够耐受粗放管理。

棕竹喜欢在温暖潮湿和通风透气的环境生长,夏季适温为20-30℃,冬季降至4摄氏度就会被冻伤,耐荫性强,忌烈日暴晒。

22.散尾葵科属:棕榈科散尾葵属拉丁学名: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形态特征:散尾葵为丛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茎干光滑,黄绿色,无毛刺,嫩时披蜡粉,上有明显叶痕,呈环纹状。

叶面滑细长,羽状复叶,全裂,长40~150 cm,叶柄稍弯曲,先端柔软;裂片条状披针形,左右两侧不对称,中部裂片长约50cm,顶部裂片仅10cm,端长渐尖,常为2短裂,背面主脉隆起;叶柄、叶轴、叶鞘均淡黄绿色;叶鞘圆筒形,包茎。

肉穗花序圆锥状,生于叶鞘下,多分支,长约40cm,宽50cm;花小,金黄色,花期3~4月。

果近圆形,长1.2cm,宽1.1cm,橙黄色。

种子1~3枚,卵形至椭圆形。

基部多分蘖,呈丛生状生长。

生态习性:性喜温暖湿润、半阴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寒,较耐阴,畏烈日,适宜生长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越冬最低温要在10℃以上。

生长季节必须保持盆土湿润和植株周围的空气湿度;散尾葵怕冷,耐寒力弱,在中国北方地区室外培养的一般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入室,须放在阳光充足处,越冬期室温白天23℃至25℃,夜间维持15℃,至少需保持8℃以上,否则会受冻害,造成冬春季死亡;在越冬期还须注意经常擦洗叶面或向叶面少量喷水,保持叶面清洁。

栽培养护:原产马达加斯加。

喜温暖,潮湿的环境。

喜明亮的光线,耐荫,不耐寒。

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散尾葵对气候和环境的适应性较弱,一般生长适温为20-28℃,超过35℃或低于15℃时,生长不良。

需肥量较多,特别是土盆所种的大株,更要经常追施有机肥,保证株型健壮,长势均衡。

23.棕榈科属:棕榈科棕榈属拉丁学名:Trachycarpus fortunei形态特征:棕榈树属常绿乔木。

树干圆柱形,高达10m,干茎达24cm。

常残存有老叶柄及其下部的叶崤,叶簌竖干顶,形如扇,近圆形,茎50-70cm,掌状裂深达中下部;叶柄长40-100cm,两侧细齿明显。

雌雄异株,圆锥状肉穗花序腋生,花小而黄色。

核果肾状球形,茎约1cm,蓝褐色,被白粉。

花期4-5月,10-11月果熟。

生态习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

耐寒性极强,可忍受零下14度的低温。

栽培养护:原产我国中部至南方。

为棕榈中抗逆性最强的植物,管理可较粗放。

喜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但在酸性、微碱性土中亦能生长良好。

较耐寒,大叔可耐-8℃左右的低温。

对光照要求不严,能在全光照下生长良好,也较耐阴,较长期生长在室内仍可生机盎然。

具一定的耐旱和耐水湿的能力。

24.一品红科属:大戟科大戟属拉丁学名:Euphorbia pulcherrima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50~300厘米,茎叶含白色乳汁。

茎光滑,嫩枝绿色,老枝深褐色。

单叶互生,卵状椭圆形,全缘或波状浅裂,有时呈提琴形,顶部叶片较窄,披针形;叶被有毛,叶质较薄,脉纹明显;顶端靠近花序之叶片呈苞片状,开花时株红色,为主要观赏部位。

杯状花序聚伞状排列,顶生;总苞淡绿色,边缘有齿及1~2枚大而黄色的腺体;雄花具柄,无花被;雌花单生,位于总苞中央。

生态习性:喜温暖、湿润及充足的光照。

不耐低温,为典型的短日照植物。

强光直射及光照不足均不利其生长。

栽培养护:原产墨西哥和中美洲。

喜温暖湿润及阳光充足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微酸性(pH值-6)的肥沃沙质壤土最好。

冬季室温不得低于10℃。

25.佛肚竹科属:禾本科簕竹属拉丁学名:Bambusa ventricosa形态特征:幼秆深绿色,稍被白粉,老时转榄黄色。

秆二型:正常圆筒形,高8-10米,节间30-35厘米;畸形秆通常25-50厘米,节间较正常短。

箨叶卵状披针形;箨鞘无毛;箨耳发达,圆形或卵形至镰刀形;箨舌极短。

生态习性:性喜温暖、湿润、不耐寒。

宜在肥沃、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生长。

栽培养护:宜栽植或陈设在温暖湿润、避风向阳、阴凉通风,有散射光的室内空间,经常保持盆土或栽植地湿润。

在旱晴天气时,每日早晚以清水喷洒叶面,保持竹叶色青绿。

室内布置:佛肚竹灌木状丛生,秆短小畸形,状如佛肚,姿态秀丽,四季翠绿。

盆栽数株,当年成型,扶疏成丛林式,缀以山石,观赏效果颇佳。

[四.室内观果植物26.金橘科属:芸香科金柑属拉丁学名:Fortunella margarita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米,通常无刺,分枝多。

叶片披针形至矩圆形,长5-9厘米,宽2-3厘米,全缘或具不明显的细锯齿,表面深绿色。

光亮。

背面表绿色,有散生腺点;叶柄有狭翅,与叶片边境处有关节。

单花或2-3花集生于叶腋,具短柄;花两性,整齐,白色,芳香;萼片5;花瓣5,长约7毫米,雄蕊20 -25毫米,不同程度的合生成若干束;雌蕊生于略升起的花盘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