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英语及地道英语的说法比较其中每行第一部分是汉语说法,第二部分是Chinglish说法,第三部分则是英语的标准说法。
①欢迎你到... ②welcome you to ... ③welcome to ...①永远记住你②remember you forever ③always remember you(没有人能活到forever)①祝你有个... ②wish you have a ... ③I wish you a ...①给你②give you ③here you are①很喜欢... ②very like ... ③like ... very much①黄头发②yellow hair ③blond/blonde(西方人没有yellow hair的说法)①厕所②WC ③men's room/women's room/restroom①真遗憾②it's a pity ③that's too bad/it's a shame(it's a pity说法太老)①裤子②trousers ③pants/slacks/jeans①修理②mend ③fix/repair①入口②way in ③entrance①出口②way out ③exit(way out在口语中是crazy的意思)①勤奋②diligent ③hardworking/studious/conscientious①应该②should ③must/shall①火锅②chafing dish ③hot pot①大厦②mansion ③center/plaza ①马马虎虎②so-so ③average/fair/all right/not too bad/OK(西方人很少使用so-so)①好吃②delicious ③good/nice/tasty/appetizing(delicious在中国被滥用)①尽我最大努力②try my best ③try/strive(try的本意就是try my best)①有名②famous ③well-known/renowned/legendary/popular(famous在中国被滥用)①滑稽②humorous ③funny/witty/amusing/entertaining①欺骗②to cheat ③to trick/to play a joke on/to con/to deceive/to rip off①车门②the door of the car ③the car's door①怎么拼? ②how to spell? ③how do you spell?①再见②bye-bye ③bye/see you/see you later/later(bye-bye有些孩子气)①玩②play ③go to/do(play在中国被滥用)①面条②noodles ③pasta(noodles有些孩子气)①据说②it is said ③I heard/I read/I was told①等等②and so on ③etc. ①直到现在②till now ③recently/lately/thus far①农民②peasant ③farmer①宣传②propaganda ③information汉英翻译中的Chinglish在现今的汉英翻译中有一种倾向,译文过于拘泥原文的字句,导致译文生硬,晦涩难懂,不太符合英语习惯用法,让读者读后感觉译者只是在机械翻译,译文带有明显的汉语痕迹,这样的译文就是通常所谓的Chinglish(中式英语)。
Chinglish是影响译文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篇论文举例探讨Chinglish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Chinglish;表现;翻译文化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说过一句话:”。
这句翻译带点调侃意味,的泛滥。
事实上,在汉英翻译中的反复出现,是一个名词,但是英语学习者都知道其含义,仅限于和同胞交流,甚至会因为文化冲突而造成人格、品行上的误解。
严复的“信、达、雅”三个字精辟地概括了翻译的标准。
这个标准要求译文既能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意,又能通顺流畅、文辞优美、可读性强。
但在实践中达到这个标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汉英翻译中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一味追求译文流畅、文辞优美,忽略乃至偏离了原意;另一种是过于拘泥原文字句,机械地从字面上“对号入座”,译文不顺而且难懂。
这两种倾向都不符合“信、达、雅”标准。
在外事翻译中,后一种倾向更为常见。
造成这一问题既有主观原因,如怕译文出政治差错,认为直译比较保险,因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另外也有客观的因素,政治、外交翻译政策性强,不仅要求内容准确、文字严密,而且时间性强,给翻译的时间有限,译者经常处于完成任务的匆忙之中,“该出手时就出手”,难以从容地进行推敲润色,因而译文常常迁就中文,顾不得精益求精。
我在四十年的翻译工作中,在限定时间内出手的译文常常留下一些永久的遗憾。
当然,我们的翻译工作一直在进步、在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时间里,解决了大量出现的新问题、新词汇、新提法,在外交和对外宣传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也不容忽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译文质量方面的问题。
提高译文质量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我感到今后最需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克服“中式英文”,即"Chinglish"问题。
"Chinglish"是我上面所说后一种倾向的一个表现,它的存在导致某些译文生硬晦涩,使讲英语的读者敬而远之,影响了对外宣传的效果。
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对"Chinglish",我们需要做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但我认为更主要的是如何从实践中去求得解决。
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可能使我们的译文更完美,更接近于“信、达、雅”这个标准。
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需要我们持续不懈地去努力。
由于中国与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价值观等不同,汉译英容易产生中式英文,就像英译汉容易出现欧式中文一样。
因此,要求译者不仅精通汉语和英语,而且熟悉英语国家人们的生活背景、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时刻关注英语发展动态,多听外电,多读英文原著和原文,逐渐克服"Chinglish",使英译文读起来比较地道。
现就有关"Chinglish"几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与前辈和同行探讨。
I、产生Chinglish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形式一、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不断出现。
改革开放以来,产生了不少新词汇、新提法,它们都是中国特有的,在英文里没有或一时找不到相应的译法,即使译出来也需要一定的磨合的过程。
译文往往是解释性的,解释不了,就字对字译出,因而容易出现Chinglish。
例如:(1)"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初译:emphasize the need to study, to have political awareness and to be honest and upright改译:emphasise on three things: study, politics and integrity初译是解释性的,显然没有原文简洁。
改译简单明了,但也没完全摆脱中式英文的味道。
另外,politics一字有时含贬意。
(2)"经济法制化"manage economic affairs according to law或put economic operation on a legal hasis or within a legal framework"科研成果产业化"apply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to industrial production"国民经济信息化"build an information-based national economy"社会知识化"build a knowledge-driven society"国际关系民主化"Democracy should be practised in intemational relations汉语中经常出现"化"字,有的可直译,譬如:"经济全球化",现译成:economic globalization。
但不能一律简单译成"ize",譬如把上句译成: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hould be democratized。
意思就走样了。
上述便句均为解释性的译文,免不了中式英文的味道。
二、搭配不当。
由于受到汉语字面的影响,翻译中往往不是犯语法错误而是更深层次的搭配不当的问题。
例如:(3)"我们将……在新的世纪里不断谱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 We will go on achieving fresh successes in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century。
"谱写新篇章"在有的上下文可以译成write a new chapter,例如:"在中泰友好交往的历史中,谱写了新的篇章。
"可译为:we have written a new chapter in the annals of Sino-Thai friendship。
而在例句(3)中就不能这样译,因为write a chapter与building socialism是不能搭配在一起的。
(4)若干一般常见的搭配不当的例句:"来信写道"译为the letter writes属搭配不当,也是拟人化,应为:the letter reads "取得成就"make achievements应为:score或attain achievements "革命接班人"successors to the revolution 应为:revolutionary successors"革命事业接班人"successors to the revolutionary cause应为:successors in the revolutionary cause有的词句尽管搭配不当,但因长期使用而被英语国家接受,可谓约定俗成,例如:"把中国建设成为"build China into属Chinglish,应译为:turn China into但在克林顿欢迎江主席的讲话中就用了build San Francisco into a thriving cosmopolitan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