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力发电厂课件

热力发电厂课件


回热系统: ① 二高四低二除氧,轴封冷却器SG1和SG2; ② 高加H1设内置式疏水冷却器,H2设外置式疏水冷却
器,H2和除氧器HD设外置式蒸汽冷却器SC2、SC3, 与主给水串联两级并联。H4设内置式蒸汽冷却器; ③ H1、H2疏水逐级自流入高压除氧器HD,H4、H5逐级 自流,H6、H7采用疏水泵打入加热器出口水流;
性热力系统 三、国外几个代表性火电厂的发电厂原则性
热力系统 要求:熟悉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背画国产 CC200、N300、N600机组的原则性热力系统;
G
21
34
8
7
5 6
78
图7-l N300-16.7/538/538型机组的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
要点:
汽轮机: 单轴双缸双排汽,高中压缸采用合缸反流结构,低压缸 为对称反流结构; 锅炉:强制循环汽包炉,中间再热; 锅炉连续排污利用系统:单级,扩容蒸汽接入除氧器; 回热系统:三高四低一除氧,轴封冷却器,高加均设有内置式疏 水冷却器和内置式蒸汽冷却器,低加均设有内置式疏水冷却器。 疏水采用逐级自流方式,最后流入凝汽器热井; 除氧器系统:滑压运行,给水泵正常运行采用汽泵,配置前置泵, 小汽机排汽接入主凝汽器; 凝结水系统:凝结水泵CP,除盐装置DE(中压系统); 补充水引入系统:Dma引入凝汽器。
② 实质上表明了循环的特征,工质的能量转换过 程(即热量利用过程)和技术完善程度。
组成:
锅炉本体汽水系统 汽轮机本体热力系统 机炉间的连接管道系统 全厂公用汽水系统 供热系统(供热式电厂)
重点:(1)锅炉、汽轮机及凝汽设备的联接系统; (2)给水回热加热系统;(3)除氧器系统;(4) 补充水引入系统;(5)锅炉排污、轴封汽及其它废 热回收利用系统;(6)热电厂的对外供热系统。
§1 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拟定
目的要求: 1、明确原则性热力系统的概念、特点、组成。 2、掌握原则性热力系统的拟定过程。
一、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组成
定义:以规定的符号表明工质完成某种热力循环时 所必须流经的各种热力设备之间的联系线路图。
① 只表示工质流过时状态参数起了变化的各种必 须的热力设备,同参数、同容量的设备只表示 一个,备用设备和管路不画出;
第七章 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
目的要求:
① 明确原则性热力系统的概念、特点、组成; ② 掌握原则性热力系统的拟定过程; ③ 熟悉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连接方式,背画国 产CC200、N300、N600机组的原则性热力系统; ④ 掌握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方法。
主要内容:
§1 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拟定 §2 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举例 §3 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计算 §4 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举例
1 2
3 4 87 6 5 78 8 7 6 5 7 8
图7-2 N600-l6.7/537/537型机组的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
要点:
汽轮机:单轴四缸四排汽,高压缸、双流程中压缸、2个双流程低压缸; 锅炉:强制循环汽包炉,中间再热; 锅炉连续排污利用系统:单级,扩容蒸汽接入除氧器; 回热系统:三高四低一除氧,轴封冷却器,高加均设有内置式疏水冷却 器和内置式蒸汽冷却器,低加均设有内置式疏水冷却器。疏水采用逐级 自流方式,最后流入凝汽器热井; 除氧器系统:滑压运行,给水泵正常运行采用汽泵,配置前置泵,小汽 机排汽接入主凝汽器; 凝结水系统:凝结水泵CP,升压泵BP,除盐装置DE(低压系统); 补充水引入系统:Dma引入凝汽器。
4.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 5.选择锅炉
汽包炉、直流炉 6.选择热力辅助设备
根据规程优先选用标准系列产品。
具体的局部热力系统: 1. 回热加热系统
① 疏水方式的确定: 高加采用逐级自流方式。 低加采用逐级自流到最末级或次末级后用疏水泵 (DP)往出口打的方式。 ② 蒸汽冷却器(SC)和疏水冷却器(SG)的采用。
2.给水除氧系统 ① 给水除氧系统 除氧器型式(HD、MD),台数,工作压力。 ② 除氧器运行方式:定压,滑压 ③ 给水泵(FP)的型式及系统连接 型式:汽动泵、电动泵 小汽机(TD)、前置泵(TP)
3. 补充水系统 两种引入方式:除氧器,凝汽器
4. 汽包炉连续排污、轴封汽利用系统 排污扩容器(BD)级数; 排污冷却器(BC)的利用; 轴封冷却器的利用。
36 2
1 456 7 8
去MD
图7-3 CC200-12.75/535/535型双抽汽凝汽式机组热电厂的原则性热力系统
要点:
汽轮机:单轴双缸双排汽,高中压缸采用合缸反流结构,低 压缸为对称反流结构; 锅炉:自然循环汽包炉,中间再热; 锅炉连续排污利用系统:两级,扩容蒸汽分别接入除氧器 HD和MD,排污水经冷却器BC后(加热补充水)排入地沟; 除氧器系统:两个除氧器HD、MD,均定压运行(压力调节 阀), HD后配置给水泵(电泵),MD后配置升压泵BP; 补充水引入系统:Dma引入大气除氧器MD。
供热系统:工艺热负荷HIS+采暖热负荷HHS
① 第三、六级为调整抽汽。 ② 第三级抽汽:一路对工艺热负荷HIS直接供汽,回水通过回水
泵RP进入主凝结水管混合器M2;另一路作为采暖系统中峰载热 网加热器PH的汽源。 ③ 第六级抽汽:H5用汽,BH用汽及MD加热蒸汽;BH和PH的疏水逐 级自流经外置式疏水冷却器DC1后用HDP打入凝结水管上的混合 加热器M1。 ④ 凝汽器中划出部分加热管束TB(利用汽轮机排汽热量),网水 返回热电厂先由热网水泵HP打入TB加热。 ⑤ 水网工质损失→热网补充水。二、制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主要步骤
目的: ① 确定电厂在若干典型工况下,特别是
设计工况下的热经济指标; ② 提供全厂热力系统的基本构成; ③ 提供全厂主要的主、辅设备规格。
主要内容及其步骤: 1. 确定发电厂的型式及规划容量
可选的型式:供热式、凝汽式。 2.选择汽轮机
凝汽式:中间再热机组 供热式:抽汽供热机组 3.绘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5. 供热系统 ① 载热质的选择——水网、汽网 ② 热(汽)源:调节抽汽级数、锅炉新蒸汽; ③ 基载热网加热器BH、峰载热网加热器PH、凝
汽器中部分加热管束TB; ④ 热网水泵HP,热网疏水泵HDP,热网补充水
泵HMP,返回水泵RP。 ④ 热网加热器疏水汇入点。
§2 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举例
一、国产机组的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 二、我国安装的进口火电设备的发电厂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