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毋妄言,族.矣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B .令诸君知天亡.我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C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顾.计不知所出耳 解析:选C 。
A 项,动词,灭族;名词,类。
B 项,动词,此处为使动用法,使……亡;动词,消亡。
C 项,动词,阻挡。
D 项,动词,回头;副词,表轻微转折,不过,只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封于.项与籍避仇于.吴中 B.⎩⎪⎨⎪⎧ 梁以.此奇籍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C.⎩⎪⎨⎪⎧ 是何楚人之.多也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D.⎩⎪⎨⎪⎧王翳取其.头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解析:选B 。
A 项,介词,在。
B 项,介词,因为;介词,用。
C 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D 项,代词,他,指项羽。
3.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B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C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D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解析:选A 。
A 项中“繇”同“徭”,其他均无通假,但值得注意的是,“忼”“被”“当”均不是通假字,因为它们本身的意思能满足句子的表意要求。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B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 C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 D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解析:选B 。
A 项,古义,身边的下属;今义,方位名词,表概数或左和右两个方向,作动词讲时为支配、操纵。
C 项,古义,地方方圆;今义,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
D 项,古义,治理;今义,筹划并管理(企业等)。
5.下列各句中句式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A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B.与籍避仇于吴中C.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D.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解析:选A。
A项和例句相同,为被动句;B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定语后置句;D 项为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歌数阕,美人和.之和:应和,跟着唱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跟随C.田父绐.曰“左”绐:欺骗,哄骗D.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辟易:躲避解析:选D。
辟易:退避。
7.下列全都体现了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一项是()①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②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③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④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⑤天之亡我,我何渡为⑥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A.①②④B.③④⑤C.②③⑥D.④⑤⑥解析:选C。
①叙述美人和骏马的事实,④交代战斗中赤泉侯追赶项王的情况,⑤写项羽将自己的灭亡归结为老天致使,②③⑥都体现了项羽的英雄气概。
8.下列对文意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霸王别姬一段,项羽的诗歌表现了他在英雄末路之悲中儿女情长的一面,使人物的思想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
B.第二天,项王带兵向南突围,到阴陵时迷失了道路,一农夫欺骗他使他身陷大泽,以致汉军追上了他,这时他只剩下二十八名骑兵。
C.项王被汉军重重包围,他将骑兵分为四队,朝四个方向猛烈冲击,最后合为三处,杀死汉军近百人,而他只损失二名骑兵。
D.乌江亭长有意载项羽至江东,但项羽感觉无颜见江东父兄遂拒绝过河,带着余下的士兵下马与汉军短兵相接,最后从容赴死。
解析:选B。
至东城后只剩下二十八名骑兵。
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汉军已经完全得到楚国的土地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2)阻挡我的敌人都被我打垮,遭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未失败过,于是称霸据有天下。
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蔡泽者,燕人也。
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不遇。
蔡泽见逐于赵,而入韩、魏。
闻应侯①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
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
”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
蔡泽入,则揖应侯。
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
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
”应侯曰:“请闻其说。
”蔡泽曰:“主圣臣贤,天下之盛福也;君明臣忠,国之福也。
然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智,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国乱。
何也?然则君之主,慈仁任忠,不欺旧故,孰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乎?”应侯曰:“未知何如也。
”蔡泽曰:“主固亲忠臣,不过秦孝公、楚悼王、越王。
而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窃为君危之。
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夫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
白起率数万之师,使秦有帝业,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
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功已成矣,卒支解。
大夫种为越王成霸功,勾践终拮②而杀之。
此四子者,功成而不去,祸至于此。
今君相秦,计不下席,谋不出廊庙,君之功极矣。
如是不退,则商君、白公、吴起、大夫种是也。
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孰与以祸终哉!”应侯曰:“善。
”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蔡泽,其人辩士。
臣之见人甚众,莫有及者,臣不如也。
”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
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
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
(节选自《史记·蔡泽列传》) 【注】①应侯:即范雎。
②拮:或作“掊”,赐剑死。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应侯因让.之曰让:责备B.然比干忠,不能存.殷存:保全C.乃延.入坐,为上客延:延请D.应侯遂称笃.笃:深厚解析:选D。
笃:病重。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②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B.①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②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C.①夫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②公为.我献之D.①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②得复见将军于.此解析:选B。
A.两个“以”都解释为“在”;B.笫①句“而”表顺承关系,第②句“而”表假设关系;C.两个“为”都解释为“替”;D.两个“于”都解释为“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蔡泽听说范雎举荐的人犯了重罪,马上意识到正在鼎盛时期的范雎已开始有了隐患。
深明盛极则衰道理的他,知道自己说服权臣,飞黄腾达的机会终于来临。
B.蔡泽公开扬言要夺范雎的相位,且与范雎见面时态度傲慢,显得恃才傲物;范雎本对蔡泽一肚子恼火,但为其辩才所折服,最终举荐了蔡泽,显示出其爱才的大度。
C.蔡泽极为善辩,雄辩过程环环相扣,各种人物,事件随手拈来,他列举商君、白公、吴起、大夫种的遭遇,目的是要范雎认清盛极则衰的道理,从而主动让出相位。
D.秦昭王初次召见蔡泽就很赏识他的谋划、谈吐,加上应侯始终推托有病,昭王就免掉了范雎的相国官职,任命蔡泽担任秦国相国。
解析:选B。
错在“显示出其爱才的大度”。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不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蔡泽)曾在大大小小许多诸侯国游历讲学,但没有得到任用。
(2)先生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的相国,可曾有这样的事吗?(3)秦昭王便召见了蔡泽,跟他谈话,很喜欢他,授给他客卿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