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脱硫系统运行规程剖析

脱硫系统运行规程剖析

13、锅炉脱硫装置10713.1第一章脱硫系统工艺介绍 (107)13.2第二章系统各单体设备维护及操作规程 (115)13.3、第三章FGD系统启动、运行和停运操作程序 (125)附录一饱和压力(绝对压力)与饱和温度对照表 (137)14、锅炉系统图14.1 、图一锅炉脱硫系统图14.3、图三:锅炉脱销系统图13、锅炉脱硫装置13.1第一章脱硫系统工艺介绍13.1.1系统简介脱硫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按照两炉一塔方式建设脱硫装置,两塔共用一套系统。

整套脱硫装置由七大系统组成:烟气系统、脱硫塔系统、石灰石粉储存和浆液制备系统、脱硫产物脱水系统、工艺水系统、电气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

13.1.2主要工艺技术指标13.1.3工艺原理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是碳酸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与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的亚硫酸溶液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硫酸钙,亚硫酸钙再氧化后生成硫酸钙。

脱硫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有:CaC(3+H0=Ca (0出+CQ2Ca (OH)2+3SO=CaS& Ca (HSQ)2+H0Ca (HSO) 2+1/202= CaSO+HOCaSO+1/2O 2 =CaSO由于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的反应产物是硫酸钙,结晶产物CaSO・2 H2O,俗称石膏,经脱水系统进行处理后,产物为含水率相对较低的石膏进行外运处理。

13.1.4工艺流程锅炉产生的烟气,经过除尘器去除大部分烟尘后,从引风机出来经进口烟道进入脱硫塔。

烟气经喷淋、吸收SO等酸性气体并脱水除雾后,通过与脱硫塔连接的出口烟道连接至烟囱排入大气。

脱硫塔底部的脱硫液经抽出泵打至板框压滤机进行脱水处理,经脱水后的脱硫渣进行外运处理,滤液进入厂区污水管网。

外购石灰石粉经罐车打入粉仓内储存,使用时经螺旋给料机卸出,进入浆液罐内与加入的工艺水混合成一定密度的石灰石浆液,使用时经石灰石浆液输送泵输送到脱硫塔内使用。

13.1.5各个分系统阐述13.1.5.1烟气系统烟气系统是指从吸收塔进口烟道对接口起至吸收塔出口烟道与烟囱对接口止范围内的所有构筑物及设备;烟气系统主要包括:进口烟道、进口烟气挡板门、出口烟道、出口烟道挡板门,烟道膨胀节等。

烟气系统设备技术规范见下表:13.1.5.2脱硫塔系统脱硫塔是本脱硫塔系统的核心设备,脱硫塔采用喷淋+除雾器复合脱硫塔。

其主要设备包括:塔体、三层雾化喷淋、除雾器、循环泵和氧化风机等。

从除尘器出来的140C左右的烟气通过烟道进入脱硫塔,并先后通过脱硫塔中部的三层雾化喷淋吸收区,与雾化成(0.01mm-1mm液滴的脱硫剂碰撞、吸附,溶解吸收烟气中的SQ 系统设备技术规范见下表:1)雾化喷淋层雾化喷淋层由浆液喷淋系统和90°高效空心雾化液喷嘴组成,喷淋液滴主要集中在0.01〜1.0毫米,液气比表面积较大。

喷淋系统的设计采用计算机模拟管段阻力,使其均匀分布喷嘴的喷淋量,流经每个喷嘴的流量相等,喷淋层设置三层,每层喷淋截面的脱硫液覆盖面积为200- 300%脱硫液喷嘴与管道的的采用缠绕连接,便于安装和维护。

喷淋管采用耐腐玻璃钢制作,喷嘴采用碳化硅材料。

空心喷嘴又称切向喷嘴,通常把流体雾化成空心锥流型,其喷出的流体在喷嘴下游形成圆环形状的图形,流体从切向进入旋流室,喷出流体的出口与入口垂直。

旋流室内没有部件,自由流通(能够通过喷嘴的最大颗粒直径)近视等于喷嘴的入口直径。

2)折板除雾器折板除雾器系统由除雾器本体及冲洗系统组成。

折流板除雾器具有结构简单、对中等尺寸和大尺寸雾滴的捕获效率高,压降比较低、易于冲洗,具有敞开式结构便于维修和费用较低等特点,最适合湿法FGD系统除去烟气中的水雾。

折流板除雾器利用水膜分离的原理实现气水分离。

当带有液滴的烟气进入人字形板片构成的狭窄、曲折的通道时,由于流线偏折产生惯性力,将液滴分离出来,液滴撞击板片,部分黏附在板壁面上形成水膜,因重力作用,缓慢下流,汇集成较大的液滴落下,下落至浆液罐内,从而实现气水分离,使得流经除雾器的烟气达到除雾要求后排出。

除雾器冲洗系统的作用是定期冲洗掉除雾器板片上捕集的浆体、固体沉积物,保持板片清洁、湿润,防止叶片结垢和堵塞流道。

除雾器压差控制范围:<200Pa如压差》200Pa 时,启动除雾器冲洗水,然后依次开启6个除雾器冲洗水阀门,待第一个冲洗水阀门,阀门全开15秒后关闭,然后再开启第二个冲洗水阀门,开启15秒后关闭,依次类推,直到第十二个除雾器冲洗水阀门开启15秒后,停止冲洗水,然后关闭第十二个除雾器冲洗水阀门。

另外,除雾器冲洗水还是脱硫塔的主要补水来源,是系统水平衡中的重要部分,正常运行时脱硫塔液位控制在4.0-5.2m,当脱硫塔液位过低时应进行除雾器冲洗对脱硫塔进行补水。

除雾器冲洗系统能够对除雾器进行全面冲洗,不存在任何未冲洗到的表面。

冲洗水的压力通过FG-DCS!行界面显示,冲洗水母管的布置能使每个喷嘴基本运行在平均水压。

除雾器冲洗用水为FGD工艺水。

具体为二级除雾器本体、冲洗水管道、喷嘴、支撑架、支撑梁及相关连接、固定、密封件等组成,材质采用PP。

本工程采用除雾器除雾效率高:经除雾后烟气中的水滴含量w 75mg/NrK3)循环泵浆液循环系统由浆液循环泵、喷淋层、喷嘴及相应的管道、阀门组成。

浆液循环泵的作用是让脱硫塔浆液罐中的浆液经喷嘴喷出,并为产生颗粒细小、反应活性高的浆液雾滴提供能量。

本系统浆液循环系统配置3 台循环泵分别与对应3 层喷淋层连接。

每层喷淋层对应配置1 台浆液循环泵。

脱硫塔循环泵满足如下特殊要求:循环泵为离心泵,叶轮由防腐耐磨材料制成。

循环泵配有油位指示器、机械密封、联轴器罩设备。

循环泵设计便于拆换和维修。

脱硫塔浆液的pH值应控制在5.0〜5.5之间,pH值为5.2左右时为最佳。

脱硫塔浆液罐中的pH 值是通过调节石灰石浆液的投放量来控制的,而加入塔内的新制备石灰石浆液的量取决于预计的锅炉负荷、SQ含量以及实际脱硫塔浆液的pH值。

4)氧化空气系统单塔氧化系统有2 台氧化风机(1运1备),脱硫塔内使用先进、可靠的氧化空气布管。

氧化空气通过氧化空气布管均匀地分布在脱硫塔底部浆液罐中,将CaSQ氧化成CaSQ。

氧化空气入塔前应增湿降温,使氧化空气达到饱和状态,可有效防止分布管空气出口处的结垢。

13.1.5.3 石灰石粉储存和制备加浆系统石灰石粉储存和制备加浆系统是指脱硫系统用脱硫剂储存,浆液制备,浆液输送的整个系统。

脱硫剂采用外购石灰石粉,其中CaCQ有效含量:》90%细度要求:小于250 目, 90% 过筛率。

石灰石粉经罐车自带输送泵输送至石灰石粉仓内储存。

料仓内安装物位开关,可以监测料仓内的料位高度;底部设置插板阀,石灰石粉由星型卸料阀和螺旋给料机输送至石灰石浆液罐,与浆液罐内加入的工艺水进行制浆。

浆液罐配备有搅拌器进行混合搅拌,脱硫剂在石灰石浆液罐内与水混合配制成1180-1250kg/m3浓度的浆液。

浆液罐内的浆液根据实际运行参数(锅炉负荷、脱硫系统入口烟气量和含硫量,以及脱硫塔PH等)通过浆液输送泵输送至脱硫塔内,进行SQ的吸收反应。

系统设备技术规范见下表:13.1.5.4 脱硫产物脱水系统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脱硫产物为CaSO・ 2H2O,俗称石膏。

石膏可作为水泥生产的原料进行利用,有一定的经济利用价值。

本工艺中脱硫塔内脱硫浆液达到一定浓度后经抽出泵输送至压滤机进行脱水处理,脱水产生的脱硫渣进行外运处理,滤液进入厂区污水管网。

随着脱硫塔内吸收反应的进行,脱硫塔内浆液密度不断升高,当脱硫塔内浆液密度达到1130kg/m3时,启动抽出泵和压滤机进行脱水处理,从而降低脱硫塔密度,提高脱硫吸收效率。

当脱硫塔浆液密度降低至1100 kg/m3左右时,停止抽出泵,停运脱水系统。

系统设备技术规范见下表:13.1.5.5 工艺水系统工艺水系统包括工艺水箱、工艺水泵等。

工艺水系统主要用于整个系统的各个用水环节,包括:除雾器冲洗、石灰石浆液的配制、脱硫塔补水、设备机封冷却水、系统中管道、罐体冲洗等。

工艺水箱内设有液位计,工艺水箱补水管道设置电动阀门,与水箱液位计实现联锁,可随时补充水箱内水位。

工艺水箱液位控制范围:1.0 m〜2.8m。

当工艺水箱液位过低时,工艺水箱补水电动阀门会自动开关。

系统设备技术规范见下表:13.1.5.6 电气系统13.1.561 总述脱硫岛电气系统的工作范围和技术规范。

电气系统包括:配电系统、电气控制与保护、防雷接地系统、电缆和电缆构筑物、电气设备布置、电气照明。

13.1.5.6.2 供配电系统a.低压供电系统(1)脱硫岛供电系统为两路低压电源进线,采用单母线不分段,两进线断路器采用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按双路受电自投功能设计操作回路,实现两路电源互为备用。

脱硫岛低压供电系统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2)电动机回路采用塑壳断路器。

低压电器的组合将保证在发生短路故障时,各级保护电器有选择性的正确动作。

b.电气设备的控制与保护1)控制方式脱硫岛电气设备采用DCS和设备旁两地控制,低压电气二次控制回路电压采用220V.AC,设备联锁均由DCS实现。

设常规控制屏。

2)信号与测量脱硫岛低压电气系统至少设有如下电气信号及测量送入脱硫岛DCS系统:—电气设备的运行、停止及故障状态信号;—所有搅拌器及功率22kW 以上电动机的工作电流。

13.1.5.6.3 防雷接地系统1) 接地系统在适当的位置将埋设接地极,每个接地极与接地网导体相连,接地网导体尽可能靠近设备设置。

接地网导体采用镀锌扁钢。

2) 防雷系统防雷保护系统的布置、尺寸和结构要求符合相关的GB DL及IEC标准。

脱硫岛区域内的防雷保护根据需要设计和安装。

13.1.5.6.4 电缆和电缆构筑物1)0.4kV 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0.4kV 控制电缆采用ZR-KVV-0.45/0.75kV 电缆,最小导体截面为1.0mm2。

2)24V.DC 的测量和控制电缆对于24V.DC的信号选用ZR-KVVP控制电缆,并且最小导体截面为1.0口吊。

如果用于不同的建筑物之间的连接,采用有一条公共屏蔽线用以防止感电压的电缆。

3)电缆设施电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用电缆沟道、电缆桥架、地下埋管以及电缆直埋的敷设方式。

0.4kV 动力电缆、控制电缆、信号电缆等将按有关标准和规范分层(或分隔)敷设。

4)电缆构筑物电缆桥架采用经防腐和热浸镀锌处理的钢质材料,镀锌厚度0.2mm螺栓、电缆卡等安装材料也进行防腐和热浸镀锌处理。

13.1.5.7 自动控制系统采用成熟可靠的DCS控制系统,保证脱硫系统关键工艺和流程的自动控制。

满足脱硫的自动调节要求,实现全自动运行和停运、冲洗。

保证系统在各种工况下安全稳定地运行,确保脱硫效率达到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