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1.1.员工绩效的优劣并不取决于单一因素,而是受制于主客观因素,这体现了绩效的那一特性:A.多维性B.动态性C.多因性D.多元性:C2.2.最早根据资源基础理论提出“人力资源优势”概念的学者是:A.佩迪格鲁B.巴尼和莱特C.拉杜D.博克塞尔答案:D3.3.让组织发现员工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这体现了绩效管理的那一目的:A.管理目的B.战略目的C.评价目的D.开发目的答案:D4.4.对同一组被试者前后两次实施统一测验,计算两次得分的相关系数,这是哪一种信度:A.复本信度B.分半信度C.再测信度D.同质性信度:C5.5.在对被测者实施测试后,再进行一次与前一次测评平行的测试,计算两次得分的相关系数,这是哪一种信度:A.分半信度B.再测信度C.复本信度D.同质性信度6.目标管理的提出者是著名的管理学家:dA.佩迪格鲁B.卡佩利C.伯曼D.德鲁克6.7.按事先确定的比例,将评价对象分别分配在各个绩效等级上,这属于哪一种绩效评价方法:A.配对比较法B.强制分配法C.人物比较法D.排序法答案:B7.8.评价者根据所记录的实施及各类评价标准进行绩效评价,最后把评价结构反馈给评价对象的绩效评价方法是:A.工作业绩记录法B.关键事件法C.指导记录法D.能力记录法答案:B8.9.某位管理者对下属的某一绩效要素的评价较高,导致其对员工其他绩效要素的评价也比较高,这属于A.评价者逻辑效应B.评价者首因效应C.评价者晕轮效应D.评价者近因效应C9.10.采用带有程度差异的形容词、副词、名词等词组表示不同等级水平的评价尺度是:cA.等级式评价尺度B.数量式评价尺度C.量词式评价尺度D.定义式评价尺度11.一名员工刚刚进入某一部门之初热情高涨,一下子达到了很好的业绩,给上级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容易产生:aA.评价者首因效应B.评价者逻辑效应C.评价者晕轮效应D.评价者近因效应12.使用具有量的意义的数字表示不同等级水平的评价尺度是:A.量词式评价尺度B.定义式评价尺度C.数量式评价尺度D.等级式评价尺度13.最简单且应用最广泛的量表式绩效评价技术是:A.等级择一法B.图尺度量表法C.行为锚定量表法D.混合标准量表法14.强化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学者:A.泰勒B.德鲁克C.斯金纳D.弗鲁姆答案:C10.15.在评价之前,先选出一为员工,以他的各方面表现为标准,将其他员工与之相比较,从而得出评价的结果。
这属于哪一种评价方法:A.配对比较法B.排序法C.人物比较法D.强制分配法1.平衡计分卡的提出者是A.卡普兰和辛迪利B.诺顿和辛迪利C.卡普兰和诺顿D.辛迪利和威尔逊2.评价者填写工作业绩记录卡,观察并记录评价对象在工作过程中的各种事实,分阶段记录所达到的工作业绩的绩效评价方法是:A.态度记录法B.能力记录法C.工作业绩记录法D.指导记录法3.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学者:A.泰勒B.弗鲁姆C.马斯洛D.斯金纳答案:B11.4.需要从多个维度或方面去分析和评价绩效,这体现了绩效的那一特性:A.动态性B.多因性C.多主体性D.多维性答案:D12.6.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真正提出者是:A.亨得利B.佩迪格鲁C.德鲁克D.沃克答案:D13.7.目标管理的的理论基础是:A.X理论Y理论B.需要层次理论C.双因素理论D.公平理论答案:A14.8.将结果导向量表法与行为导向量表法相结合的一种评价方法是:A.等级择一法B.图尺度量表法C.综合尺度量表法D.混合标准量表法9.绩效薪酬的提出者是:A.泰勒B.弗鲁姆C.马斯洛D.斯金纳a10.提出管理者日常管理活动中10种不同角色的学者是:A.卢卡斯B.西蒙C.赫茨伯格D.法约尔答案:C15.11.员工的绩效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原来好的绩效可能好转,好的绩效可能变差,这体现了绩效的那一特性:A.多维性B.可变性C.多因性D.动态性14.适用于企业职能管理类人员的工资制是:A.以技术为基础的薪酬制度B.市场定价法16. C.工作评价法D.以能力为基础的薪酬制度答案:D17.15.将管理的职能定义为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五个方面的学者是:A.卢卡斯B.西蒙C.赫茨伯格D.法约尔答案:D18.4.《组织效能评价标准》的发表者是:A.西肖尔B.卡佩利C.德鲁克D.威尔逊5.下属参与决策和管理,领导者主动征求并采纳下属意见的领导风格是:A.成就指向型领导B.支持型领导C.指示型领导D.参与型领导:D19.7.混合标准量表法的提出者是美国学者:A.史密斯B.肯德尔C.布兰兹D.夏菲德答案:C20.11.任务绩效——关系绩效的二维模型的提出者是:A.伯曼B.德鲁克C.克因D.马斯洛答案:A21.12.最早利用资源基础理论解释人力资源在战略制定与实施中作用的学者是:A.佩迪格鲁B.卡佩利C.伯曼D.德鲁克答案:B22.2.行为导向量表法中最具代表性的绩效评价方法是:A.等级择一法B.行为观察量表法C.混合标准量表法D.行为锚定量表法:D23.4.将员工的工作内容与组织的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这体现了绩效管理的那一目的:A.管理目的B.开发目的C.整体目的D.战略目的答案:D24.5.由评价者通过对评价对象日常工作情况的观察,将其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记录下来的绩效评价方法是:A.态度记录法B.能力记录法C.工作业绩记录法D.指导记录法A25.9.将员工按工作绩效从好到坏的顺序进行排列,从而得出评价结论的方法是:A.配对比较法B.排序法C.人物比较法D.强制分配法B26.14.领导对下属很友善,而且更多地考虑下属的要求,关怀下属的领导风格是:A.参与型领导B.成就指向型领导C.支持型领导D.指示型领导答案:C27.2.决定各个评价指标权重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评价目的B.评价对象的特征C.企业文化的特征D.评价的难度D28.5.认为“社交能力与谈判能力之间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容易产生:A.评价者首因效应B.评价者逻辑效应C.评价者晕轮效应D.评价者近因效应B29.8.管理者提出明确的指示,下属不参与决策的领导风格是:A.指示型领导B.支持型领导C.参与型领导D.成就指向型领导13.使用能够体现等级顺序的字词、字母或数字表示不同评价等级的评价尺度是:A.等级式评价尺度B.数量式评价尺度C.数量式评价尺度D.定义式评价尺度A30.4.最早建立VRIO架构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学者是:A.佩迪格鲁B.巴尼和莱特C.卡佩利D.威尔逊8.检验同一测试内部的一致性程度的信度是指:A.分半信度B.再测信度C.复本信度D.同质性信度答案:D31.6.适用于生产性工人的工资制是:A.以技术为基础的薪酬制度B.市场定价法C.工作评价法D.以能力为基础的薪酬制度答案:A32.10.领导情景理论的提出者是:A.罗伯特·豪斯B.保罗·赫西和肯·布兰查德C.亨廷顿D.斯乔贝克答案:B33.12.行为对照量表法的提出者是美国学者:A.史密斯B.肯德尔C.普洛夫斯D.布兰兹答案:C34.3.路径——目标理论的提出者是:A.保罗·赫西和肯·布兰查德B.亨廷顿C.罗伯特·豪斯D.斯乔贝克C35.5.领导者为下属设置挑战性的目标,并相信下属能达到这些目标的领导风格是:A.参与型领导B.成就指向型领导C.支持型领导D.指示型领导答案:B多选题1.1.一般而言直接以货币形式支付的直接薪酬包括A.基本工资B.绩效工资C.带薪休假D.利润分红E.股票期权2.影响绩效的因素包括:A.技术B.技能C.激励D.环境E.机会答案:B,C,D,E2.18.绩效评价指标选择方法包括:A.工作分析法B.个案研究法C.问卷调查法D.专题访谈法E.经验总结法3.19.量表法包括:A.图尺度量表法B.等级择一法C.行为锚定量表法4. D.行为对照表法E.行为观察量表法答案:A,B,C,D,E5.20.绩效的性质包括:A.模糊性B.多维性C.多因性D.动态性E.稳定性答案:B,C,D6.21.建设性沟通的合理定位原则包括:A.对事也对人定位B.及时准确定位C.对事不对人定位原则D.责任导向定位原则E.事实导向定位答案:C,D,E7.22.根据路径-目标理论,领导风格包括A.指示型领导B.支持性领导C.授权性领导D.参与型领导E.成就导向型领导23.以间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的间接薪酬包括A.医疗保健计划B.利润分红C.股票期权D.带薪休假E.额外津贴答案:A,D,E8.16.描述法包括:A.能力记录法B.态度记录法C.工作业绩记录法D.指导记录法E.关键事件法17.绩效评价指标构成要素包括:A.指标名称B.指标定义C.标志D.标准E.标度答案:A,B,C,E9.18.网络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主要原则有A.公开、公平、公正原则B.业绩优先兼顾态度和能力C.业绩、态度和能力并重D.分级分类评价原则E.统一化原则答案:A,C,D10.19.设计面谈过程包括:A.如何进行结束语B.明确面谈关系C.如何进行开场白11.D.明确面谈目的与预期效果E.确定面谈顺序答案:C,D,E12.20.评价尺度包括:A.经验式评价尺度B.量词式评价尺度C.等级式评价尺度D.数量式评价尺度E.定义式评价尺度答案:B,C,D,E13.22.绩效薪酬的理论基础包括:A.强化理论B.期望理论C.代理理论D.控制理论E.公平理论答案:A,B,C14.23.根据领导情景理论,领导风格包括A.指示B.推销C.参与D.集权E.授权答案:A,B,C,E15.17.绩效管理的目的包括:A.沟通目的B.战略目的C.管理目的D.开发目的E.经济目的答案:B,C,D16.21.绩效计划的步骤包括:A.准备阶段B.审核阶段C.沟通阶段D.签署计划阶段E.制定计划阶段A,C,E17.22.绩效结果决策应用包括:A.员工报酬的分配和调整B.招聘与甄选C.人员调配D.人员发展目标E.培训与开发答案:A,B,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