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放样基本工作
8.3.2 极坐标法: 1、适应范围 2、放样数据计算 3、放样步骤
8.3.3 距离交会法:1、适应范围 2、放样数据计算 3、放样步骤
8.3.4 角度交会法:1、适应范围 2、放样数据计算 3、放样步骤
8.3.5 正倒镜法:例子
全站仪放点位
8.4 圆曲线的放样
8.4.1 主点与转折点
A-圆曲线的起点(直曲点)
R
−
R
⋅
cos
3ϕ
⎬ ⎪
⎪⎭
ϕ = l ⋅ 180 Rπ
弦长l所对的园心角
3
放样方法:先在X轴上放样距离x1,x2,…,从各点做x的垂线,放距离y1,y2,…, 得P1,P2,…。 3.全站仪法 坐标放样
复习题 1.施工放样与地形图测绘有哪些异同点? 2.测设出直角∠AOB, 实测角值为 90°00′30″,如 OB 长为 150m,问应该怎样移动 B 点 才能使∠AOB 为 90°? 3.测设点位的方法有哪几种?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4.已知地面控制点 M、N,其中 M 点的坐标为(16.22,84.71), α MN = 300o04′ ,欲采用极 坐标法放样 A(40.34,83.00)点,试计算将仪器安置于 M 点,后视 N 点的放样数据。 5.何谓圆曲线主点,欲放样其主点须先知哪些元素?用偏角法进行细部点放样时, 应该准备哪些放样数据?如何进行细部点的实地放样?
4
=
R(
1 cos α
− 1)
2
主点里程的计算
1.A点里程=P点里程-T
2.B点里程=P点里程+T(A点里程+L)
3. M点里程=A点里程+L/2
在P点安置经纬仪,根据曲线元素放样A、B、M。
8.4.4 曲线细部点放样
1.偏角法
2
放样数据:
偏角 θ = l 2 2R
弦长 s = 2R ⋅
⋅ 180 π
sin θ 2
0
⎫ ⎪⎪ ⎬ ⎪ ⎪⎭
放样方法:在A点安置经纬仪,后视P点,拔角,量弦,放P1,P2,…,Pn。 2.直角坐标法
放样数据:
x1 = R ⋅ sinϕ x2 = R ⋅ sin 2ϕ x3 = R ⋅ sin 3ϕ
L
y1 = R − R ⋅ cosϕ ⎫
y2 y3
= =
R − R ⋅ cos 2ϕ⎪⎪
8 施工放样的基本工作
重点难点:放样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方法:第一节自学,第二、三、四节精讲。结合测量讲放样。放样工作是测 量学的两大任务之一,要求学生结合参观和实验进行学习。
引子: 测量的两大任务:测图:地面→图 放样:图→地面
(测设)
8.1 放样原则及精度要求 8.1.1 放样的原则 “由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 “先控制后细部” 8.1.2 精度要求
施工放样的精度一般比测图的精度要求高。
8.2 施工放样的基本工作 8.2.1 水平角放样
1.经纬仪 测角→放角,拔角 勾股定理 2.全站仪 8.2.2 距离放样 1.钢尺 2.测距仪(全站仪) 8.2.3 高程放样 1.水准仪 2.高程传递
1
8.3 点位放样
8.3.1 直角坐标法:1、适应范围 2、放样数据计算 3、放样步骤
B-圆曲线的终点(曲直点)
M-圆曲线的中点
P-转折点
8.4.2 曲线元素及计算
1.转折角α
2.圆曲线半径R
3.切线长T: 4.曲线长L: 5.外矢距E:
8.4.3 主点放样
T = AP = BP = R ⋅ tg α 2
L = AMB = R ⋅α ⋅ π 180
E
=
PM
=
R ⋅ sec α 2
−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