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 第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 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 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 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 第三段,从正面回答如何居安思危。本段是 全文的重点,“十思”则是全文的主要内容。
2021/3/1
石庄高级中学 高一语文备课组
研习文本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翻译: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使它的根底稳固;想 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 聚它的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根底不稳固却要求 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我虽然最愚笨无知, (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 掌握帝位的重大职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应推崇追求最高峻 的皇权,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如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戒 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制欲望,这也象 砍2伐021树/3/1木的根却要求树木石茂庄高盛级中,学阻高塞一语水文备的课源组 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 样啊。
顺的现代汉语。 ❖ 3、研习文本,分析回答问题:
2021/3/1
简析
1.正面阐述:
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 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
2.反面申述: 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
加上一个反问,简洁有力。
3.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
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4.中心论点: 2021/3/1
石庄高级中学 高一语文备课组
3、思考题:
•1 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 用何在?证明了什么观点?
2021/3/1
石庄高级中学 高一语文备课组
研习第一段
❖ 1、朗读第一段 ❖ 2、疏通文意,落实重要的字词句、自译成通
顺的现代汉语。 ❖ 3、研习文本,分析回答问题:
2021/3/1
石庄高级中学 高一语文备课组
2、疏通文意: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 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 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 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 流长也。
朗读正音
字音
❖ 求木之长者 ❖ 必浚其源泉 ❖ 塞源而欲流长 ❖ 载舟覆舟 ❖ 虑壅蔽 ❖ 则思正身以黜恶 ❖ 无因喜以谬赏 ❖ 鸣琴垂拱
❖ cháng ❖ jùn ❖ sè ❖ zài ❖ yōng ❖ chù ❖ miù ❖ gǒng
2021/3/1
石庄高级中学 高一语文备课组
整体感知:
文脉梳理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镜吗?2 Nhomakorabea21/3/1
唐太宗的故事
鹞(yào雀鹰)死怀中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 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 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一个 大臣进来了。太宗怕他提意见,回 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 一切早被那一大臣看到,他禀报公 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 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 在怀里。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 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 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 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修 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 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 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 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 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 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 上2四021/疏3/1 ,以陈得失”(石庄此高级为中学第高二一语疏文备)课组,太宗猛醒,还写了 《答魏征手诏》称赞他。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第一课时
2021/3/1
石庄高级中学 高一语文备课组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文言现象。
2、学习本文的行文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魏徵
❖ 魏征(繁写体为“徵”),(580—643). 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魏征是我国初唐伟 大的政治家 思、想家 和杰出的历史学家 隋末,早年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 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 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 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 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 《贞观政要》中。著有《类礼》20卷,辅 佐 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 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 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 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法——把积德安国这个抽象的道理用 固本求长、浚源欲远这种生活常识进行比喻, 使论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易懂;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强烈、鲜明的对比使 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国之安必积德义 的道理。
2•02证1/3/1明了“居安石思庄高危级中学,高戒一语文奢备课组以俭”的观点。
❖2 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 家?
v 必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021/3/1
石庄高级中学 高一语文备课组
小结第一节:
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 要性。
2021/3/1
石庄高级中学 高一语文备课组
研习第二段
❖ 1、朗读第二段 ❖ 2、疏通文意,落实重要的字词句、自译成通
谏 劝谏
太宗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
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 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 “贞观之治”;
十思 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
况
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
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
见的奏疏。 2021/3/1
石庄高级中学 高一语文备课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