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起源-神经网络
1.神经网络起源
1981 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颁发给了David Hubel(出生于加拿大的美国神经生物学家)和TorstenWiesel,以及Roger Sperry。
前两位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视觉系统的信息处理”,可视皮层是分级的。
人类的视觉原理如下:从原始信号摄入开始(瞳孔摄入像素Pixels),接着做初步处理(大脑皮层某些细胞发现边缘和方向),然后抽象(大脑判定,眼前的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然后进一步抽象(大脑进一步判定该物体是只气球)。
下边是人脑进行人脸识别的一个示例:
2.神经网络模型
那么我们可以很自然的想到:可以不可以模仿人类大脑的这个特点,构造多层的神经网络,较低层的识别初级的图像特征,若干底层特征组成更上一层特征,最终通过多个层级的组合,最终在顶层做出分类呢?答案是肯定的,这也是许多深度学习算法的灵感来源。
在生物神经网络中,每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相连,某神经元的电位超过了一个阈值,那么它就会激活,即兴奋起来,通过突触会向相连的神经元的树突发送化学物质,从而改变其他神经元内的电位;
我们把这种神经元模型抽象出来,这就是M-P神经元模型:
神经元接受输入x,通过带权重w的连接进行传递,将总输入信号与神经元的阈值进行比较,最后通过激活函数处理确定是否激活。
连接是神经元中最重要的东西。
每一个连接上都有一个权重。
神经网络的训练就是让权重的值调整到最佳。
以上就是基础的AI神经网络起源,把我们现实生活中生物大脑转换建立成了数学模型,让后续使用计算机实现模拟人脑学习判断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