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定义、合金的性质改变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问题探讨、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幻灯片、黄铜、紫铜、焊锡、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教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2、性能:通常硬度变大,通常熔点降低,抗腐蚀性能好。
3、常见合金
4、新型合金
铜合金可以分为黄铜、_____和______,其中黄铜合金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用来制造钱币的是________。
铝合金的用途非常广泛,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板书】4、新型合金
左下图是火箭升空时的情景,火箭升空时,外壳会产生很高的温度,但是外壳材料轻松解决了这一问题,右下图是沉没后打捞上来的最大的潜艇——“库尔斯克号”潜艇,这个潜艇可以潜到水下500米之深,在海中长时间的浸泡并没有让它面目全非,这两种设备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一种合金——钛合金。以上材料说明钛合金有怎样的优良性能?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
认识合金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进一步深入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用此关系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认识钛合金了解其性能和用途。
5、总结与反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投影】反馈练习
学生回忆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学生思考作答
培养知识的整理、归纳意识,并通过练习反馈信息,促进知识的迁移
【介绍】钛合金
学生思考回答:外部材料:铝——有金属光泽,轻质材料;内部材料:耐高温
学பைடு நூலகம்思考
学生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一般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
学生根据表格归纳:一般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学生思考、归纳、记录
学生阅读,思考,记忆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听讲,记录
巩固所学知识,并学以致用,同时引出新的知识
进一步培养学生“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思想。
在新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巩固
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以化学知识应用设计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度和广度
4、合金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情景】十一届全运会传递火炬材料选择
【板书】合金
1、定义
【提问】合金的性质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板书】2、性质(和纯金属相比)
【探究实验】黄铜、铜;焊锡、锡颜色及硬度比较
【思考】合金与金属熔点比较
【总结】【板书】
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相比有不同的性质
1、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硬度大
2、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熔点低
【板书】1、共性:有金属光泽、导电性
导热性
延展性
【提问】生活中可以运用金属的这些性质做什么用途?
【讲解】金属特性
【板书】2、特性:在共性基础上各自的性质
【提问】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互动】学生阅读金属之最,抢答
3、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比各成分金属抗腐蚀性能好
合金的用途比纯金属更广泛
【阅读】学生阅读书上相关合金内容,回答问题
【板书】3、常见合金
【练习】
铁合金是根据_______不同,可以分为_____和___,其中_____的含碳量为0.03%-2%,它又可以分为好多种,比如______和锰钢,一般医用器械的材料是______,火车钢轨的材料是_____。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4、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物质用途的讨论入手,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学会区分金属和非金属。
【板书】二、金属物理性质
【思考】某校太阳能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用口径为1m的铁锅,内壁贴上表面光亮的铝箔,制成太阳灶。把太阳灶正对着太阳,太阳灶能将照射到它上面的光和热集中在灶前某处,在该处放一盛水的铝壶,就可将壶中的水加热(如图所示),但是,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太阳灶靠近电源,否则容易造成危险。
合金
【介绍】【播放幻灯片】金属材料发展的历史以及金属材料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学生听讲,对比总结金属在古代、现代的使用情况
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3、金属的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问题】我们周围有哪些金属制品?
【深入】为什么可以把金属做这些用途?是由什么决定的?
【引出问题】金属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感受到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通过对物质的用途考虑因素的讨论,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综合考虑问题的意识,领会科学合理利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性。
3、通过我国金属材料的使用历史了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6、板书设计
8.1金属材料
一、金属材料
纯金属
合金
二、金属的物理性质:
1、共性: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2、特性:不同金属在共性基础上又具有各自的特殊性。
3、材料的选择考虑的因素: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容易回收利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
三、合金
1、定义: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_____,熔点最高的金属____,熔点最低的金属_____,密度最小的金属____
【深入思考】
【板书】3、材料的用途选择考虑因素
学生讲出身边的一些金属制品
学生回忆:性质决定用途
学生根据金属铝的用途推导归纳出铝的物理性质,得出金属共性。
2、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制品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以下认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3、通过实验比较黄铜和铜、焊锡和锡,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活动中认识加入其他金属可以改良金属特性,以及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4、通过小组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思考,回答
认识到金属各自特性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阅读资料,抢答
学生展开讨论,从多角度思考总结出:物质的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容易回收利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
化学来源于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对化学的理解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学会用推导和归纳的方法学习化学
设计意图
【播放视频】十一届全运会点火仪式
【教师】教师提问,引入课题
主火炬台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8.1 金属材料(板书)
学生思考回答
点燃圣火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金属材料的范围、广泛用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我们所说的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板书】一、金属材料
纯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