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南门立木》PPT课件
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大 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 上来领赏吧!” 1、改为转述句。 2、这句话表明了什么? 表明了商鞅说到做到,实践了诺言。
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让咱们的国 家强大起来,我受秦孝公的委托,负责推行新 法。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 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可是,要是谁胆敢 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2、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
3、失足,你可能马上站立,失信,你也许永 难挽回 。 ———富兰克林 4、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 己。 ———莎士比亚
曾子杀猪
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 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你 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孩子信以为 真。 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 阻拦说;“你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 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子怎么能 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 说了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 的话了”。 他果真把猪杀了。曾子言传身以身作则教,为后 世传颂。
通过小伙子的语言动作表示了 同样也对商鞅表示怀疑,但是愿意 以身试法,对他所说的话进行验证。
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 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
小伙子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
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 得到了黄澄澄的赏金,还因为他亲 眼看到了这位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说话算数、有效。
七嘴八舌
定斩不饶 轰动、震动 立木取信
胆小怕事
自讨苦吃 孝顺
商鞅
理解词语
真心实意——
真实的心意。 冥,深。深沉地思考。
冥思苦想——
惹是生非—— 大步流星——
惹是非。(注意“是”不能写成 “事”)
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严肃认真。
chǔ 基( ) 清( ) ( )理 hú ( ( ( )芦 )涂 )泊
xià o ( )园 ( )顺 ( )容
一、读拼音,填写恰当的同音字。
yāng 遭( 殃 商(鞅 中(央 xià o ( 校 ( 孝 ( 笑
chǔ ) 基(础 ) 清(楚 ) ( 处 hú
) ) )理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 侯”的闹剧。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 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 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 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 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 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 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 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 的游戏。 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 “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这样,( )会在全国建立起 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 2.它( )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 说到做到的形象,( )为新法的顺利 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没 有一个人去碰那根木头。 4.( )当时朝廷欺压百姓,不顾老百姓 的死活,( )在老百姓看来不可能有 这么好的事。
“嘿,这倒是稀奇事,扛一根木
头就赏金十两。” “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 怕是耍人玩的吧?” “这位新来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 卖的什么药?”
你想对商 鞅说点什 么呢?
你知道有 关于诚信的 词语或故事 吗?和大家 分享一下吧!
一言九鼎
言而有信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的故事。
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所
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句子解析
商鞅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他到秦 国后,便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 家富强。公元前356年,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 左庶长,主持变法。
说明他具有很高的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
第二句讲商鞅到秦国后,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尽管这天前来围观大木柱的人成百上千, 但是没有一个人Βιβλιοθήκη 前去搬动它。 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说明人们不相信商鞅下的命令。
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 只见他挽起表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 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 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句子解析
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话呢? 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华盛顿砍樱桃树
乔治·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他小时候是个又聪明又淘气的孩子。 一天,父亲送给他一把小斧头。那小斧头新崭崭的,小巧锋利。小乔 治可高兴啦!他想父族的大斧头能砍倒大树,我的小斧头能不能砍倒 小树呢?我要试一试。他看到花园边上有一棵樱桃树,微风吹得它一 摆一摆的,好像在向他招手: “来吧,小乔治,在我身上试试你的小 斧头吧!”小乔治高兴地跑过去,举起小斧头向栅桃树砍去,一下, 两下……樱桃树倒在地上了。他又用小斧头将小树的枝叶削去,把小 树棍往两腿间一夹,一手举着小斧头,一手扶着小树棍,在花园里玩 起了骑马打仗的游戏。 一会儿,父亲回来了,看到心爱的樱桃树倒在地上,很生气。他 问小乔治: "是你砍倒了我的樱桃树吗?" 小乔治这才明白自己闯了祸,心想:今天准得挨爸爸揍啦!可他从 来不爱说谎,就对父亲说: "爸爸!是我砍倒你的樱桃树。我想试一 下小斧头快不快。" 父亲听了小乔治的话,不仅没有打他,还一下把他抱起来,高兴地 说: "我的好儿子,爸爸宁愿损失一千棵樱桃树,也不愿你说一句谎 话。爸爸原谅诚实的孩子。不过,以后再也不能随便砍树了。" 小乔治望着父亲,懂事地点了点头。
这句话表明了商鞅推行新法的目 的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态度。
商鞅“立木取信”一事在全国上 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它不但为朝 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的形象,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为了使自己制定的新政策、新法令得以顺利实施,
只用了五十两黄金和一根木头就把问题给解决了。充 分显示了赏罚分明、严格执法是治国之本。
喜笑颜开——
嘟囔—— 郑重——
真心实意——
理解词语
冥思苦想——
惹是生非—— 大步流星——
喜笑颜开——
嘟囔—— 郑重——
冥思苦想:冥,深。深沉
地思考。
你能用它 造个句吗?
一、读拼音,填写恰当的同音字。
yāng 遭( 商( 中(
) ) )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只有 )这样,( 才 )会在全国建立起 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 2.它( 不但 )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 说到做到的形象,( 而且 )为新法的顺利 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尽管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但是 )没 有一个人去碰那根木头。 4.(因为 )当时朝廷欺压百姓,不顾老百姓 的死活,( 所以 )在老百姓看来不可能有 这么好的事。
商鞅南门立木
商鞅:
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 人物。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应 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商 鞅从公元前356年至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 次变法,变法内容主要为:废井田、开阡陌, 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重农抑商,奖 励耕织,生产多的可免除徭役;废除贵族世袭 特权,制定按军工大小给予爵位等级制度;采 用李悝《法经》作为法律,实行连坐之法。十 年之后,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秦孝公死后, 商鞅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
争取国家富强。“到……便……”表明商鞅主张变法 的思想早已胸有成竹,也说明他实施变法的急切。
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 耍人玩儿的吧?
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 大家认为,把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就赏十两黄金, 天底下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恐怕是朝廷在耍弄人。 人们的想法,表示对商鞅做法的怀疑。
读一读
yāng
xiào
hú
Chǔ
鞅
商鞅
孝
葫
础
秦孝公 葫芦 基础
()芦 基() 惹()生非
()思苦想 喜笑()开 大步()星 真心()意
读一读
()信守法 议()纷纷
言而有()
七()八舌 定()不()
()动、()动
葫芦 基础
冥思苦想 喜笑颜开
惹是生非
大步流星 真心实意
读一读
诚信守法
议论纷纷 言而有信
整体感知
课文讲了 一件什么 事?
课文主要讲了商鞅为顺利变法,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 故事,使我们认识到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 明,严格执法的重要。教育我们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 说到做到。
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 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 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 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 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 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 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 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 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 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 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 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 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 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 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