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说阅读练习题-推荐下载

小说阅读练习题-推荐下载

第三讲:小说阅读对应训练悠长的铃声毕淑敏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

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

”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

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

别的同学都住校,惟我走读。

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

”我撒腿就跑。

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逊的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

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

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

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的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沈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

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的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

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你贵姓?”“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

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

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

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

惟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

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它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

周围的人看看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

“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

”同桌说。

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

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毕业于学院。

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很贴切地靠近我:“你就要走了。

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我稍稍后退了一步:这个老头,要做什么?凭着有几次将铃声响的久远,便要有求于我吗?“你不要放在心上。

”他果然踌躇了,“我只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向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的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题一:1.作者为什么说“雨天,是城市的忌日”?2.“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本文通过哪些方法来刻画老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4.文章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前文多次为这个结尾作了铺垫,请找出两处。

5.文章结尾我最后听了孙师傅的话后,会有哪些反应?请合理发挥想象,写出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

60字左右。

提高题:1.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

(4分)2.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按要求赏析。

(4分)(1)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文中加点的字“抽”,原意是“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这个画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上下文,对它作简要赏析。

(2分)3.读了文章,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老师傅,请你对他作点评价。

(4分)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回答。

(4分)(1)这篇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评析。

(2)这篇小说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

文章最后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事情,这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来。

我选题。

5.文中“我”与打铃的老师傅之间有一种默契,这种默契给人很多的感想。

请根据你对“默契”一词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

(4分)乡村教师岳勇(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

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

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

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

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

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

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讲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

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

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

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

但他并没有放弃。

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

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带到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

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

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14)“是的。

”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

我是其中一位。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4分)2、“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

(4分)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从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3分)4、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这是为什么?(4分)5、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么?(4分)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

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

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

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③去北京的人想,还是工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

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⑤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

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

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⑥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

干什么都可以赚钱。

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

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⑦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上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工海人兜售。

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个元钱。

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⑧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

抱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宇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

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⑨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

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 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第一次相遇:第二次相遇:3 诵读全文,简单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成功者:拾破烂的人:4品读小说④至⑥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悟。

5问题探究:假如两个人当初没有换票,小说的结局又会怎样呢?为什么?参考答案:题一:1.因为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

2.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铃响了很长时间。

3.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来刻画老人。

4.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

周围的人看看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5.略提高题:参考答案:1.(4分)打铃老师傅为不让“我”迟到而长时间打铃。

(2分)“悠长的铃声”传递的是一份善意(温情),串起的是一生的记忆。

(2分)2.(4分)(1)(2分)打铃的师傅用铃声催促我快跑,不要迟到。

(2)(2分)这个句子通过细腻的神态和外貌描写,表现了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

(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3.(4分)关键词:善良,宽厚。

(言之成理即可)4.(4分)(1)①最后揭示真相,出人意料,给人震撼性的效果;②揭示真相后便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③彰显了作品的主题;④结局即高潮,如此巧合又合情合理。

(答出任意两点皆可,每点2分。

)(2)①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②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③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

(答出任意两点皆可,每点2分。

)5.(4分)结合“默契”谈感悟2分,结合生活实际1分,语言表达1分。

乡村教师1、答 即将大学毕业的娟子主动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 毅然决定回乡工作。

同宿舍的姐妹们大惑不解 于是娟子给她们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真实故事 为乡村教师的精神所感动 同宿舍的三个姐妹跟着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