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放妇女”到“妇女解放”的转变(2008-12-23 13:58:41)朱安和张幼仪两张不同命运的比较摘要: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经历了一个从“解放妇女”到“妇女解放”的转变过程。
解放妇女思想运动是由男性提出发动的,缺乏女性的主体意识,因而具有明显的“男权”特征,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文通过朱安和张幼仪不同命运的比较,在回顾了中国妇女解放思想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指出了向妇女“我要解放”转变的必然性,以及对当代妇女解放思想运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解放妇女、妇女解放、男女平等思想中国的近代史可以说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以及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等不仅仅是一场发生在民族危难时期的救国图强的革命运动,更是中国的有志之士在封建王朝统治下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些思想运动不仅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更是对统治中国人民千余年的封建思想以极大的冲击和挑战。
在这些冲击和挑战中对女性价值的认识,尤其是在承认女性家庭价值的前提下,对女性社会价值的明确和高扬,以及由此引发的男女平等、女性学校教育的开展、女性的“出走”等一系列实践,更是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讨论和思想混乱,解放妇女的运动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
女性史研究或者说社会性别史研究在这时期也达到了高潮。
从女性史研究发展过程来看,近代以来的女性史研究历程可以将其简单概括为“解放妇女”到“妇女解放”的转变过程。
也就是说中国近代以来的女性史其实就是一部“解放妇女”到“妇女解放”的转变史。
当然这样概括从历史学的角度讲,难免犯以偏概全的学术上的错误。
但是从中国女性争取自由、平等和社会地位、权利的历史过程来看,中国女性的解放和自身的发展以及妇女自我意识的提高的确经历了这样一种转变。
那么这种转变对于女性群体的发展,尤其是女性群体的心理发展有哪些影响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转变这种转变对于当前的女性研究或者说社会性别研究有哪些影响社会又该创造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性别文化环境来促进这种转变、迎合这种转变这种转变对于当前男女关系的发展,尤其是家庭关系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女性在当前的家庭和社会上到底有着一种什么的地位,她们自己又是如何给自己的这种地位以定位的以及当代女性在自身解放和争取权利的道路上出现了哪些问题和思想误区等。
本文试图从朱安和张幼仪的不同命运比较中来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近代以来的女性研究或者说女性思想衍变有个初步了解,从而对当代女性解放运动和实践以一种反思。
一、中国妇女解放思想的发展历程回顾1.中国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争取社会地位的努力千百余年来,中国的封建社会一直是一个男权社会,男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绝对的核心地位,而女人大多是以男人的附属物角色出现在社会视野中的。
虽然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人们的认同,但是这种角色认同和角色定位是以男性的眼光和男性的利益为立场和出发点的,所形成的社会性别文化也是以男性为参照系的,因而说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更多是一种男性的附属,甚至于成为男人们争权夺利的牺牲品,王昭君出塞就是封建社会对待女性和女性社会地位的生动写照。
所以从女性研究或者说女权主义角度来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压迫进行一番评述的话,笔者认为封建压迫不仅仅是指向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阶层,更是指一种针对性别的压迫和剥削,也就是说封建压迫和封建等级不仅是一种阶级压迫,更是一中性别上的压迫和歧视。
这种性别歧视和压迫不仅仅在家庭生活中常见,在女性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价值以及社会生活中也是常见的,即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角色是单一的,是以家庭角色的扮演为主要任务的,这种家庭角色的扮演又往往是以牺牲妇女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为代价的。
虽然在封建“男尊女卑”、“以男人为天”的思想的控制和约束下,也有不少的有才有智的女性,冲破种种枷锁,在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人生支点,展示自己的社会价值,向封建社会进行着抵抗,并在历史的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像李清照、武则天,她们的存在,不但使我们看到了女性在家庭中的价值和作用,更重要的是也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同样可以发挥着她们的作用。
尤其是武则天,她不但挑战于千百余年的封建帝朝男性统治的传统,开创了女性帝王统治的先河,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的才华和智慧,更重要的是在她的统治和治理下,当时的周朝经济繁荣,达到了一种国富民安的盛况,而且还对当时的社会思想形成了冲击,在武则天掌权的影响下,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上层社会中都出现了一种女性解放或者说男女平等的思想痕迹。
但是历数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像李清照、武则天这样的女性实在是太少,而且像她们这样幸运,能在争取自己解放和社会生活机会方面取得胜利的女性更少,因而说“妇女解放”的思想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已经存在,只是这种争取社会地位和权利的行为只能看作是当时人们思想中划过的痕迹,并没有形成一种体系,更不用说是思想解放运动或实践了。
2.“妇女解放”思想的出现和发展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资本主义列强用枪炮轰开中国的门户之后,中国便被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原料市场。
外国资本的入侵破坏了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促进了资本主义关系的成长,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下进入了社会转型时期。
尽管此时期的社会转型和今天中国的社会转型相比较来看,无论是在转型的速度还是在转型的范围、内容以及所涉及的面广程度上都要远远逊于发生在今天的社会转型,但是由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影响决不亚于今天的社会转型给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和挑战。
尤其是在社会思想方面。
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随着资本主义的传入而进入到了中国,并在中国的大地上引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中兴起的关于妇女地位的平等、妇女受教育权利的获得以及婚姻自主权等女性解放的思想可以说是对当时社会造成巨大冲击的力量之一。
发生在中国19世纪末期的社会转型,更多的体现为一种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
由于这种转型主要是借助于一种外在力量,是在外部力量的推动下展开的,所以社会学界往往将其称之为一种“后发”式的社会转型。
这种转型是在内部缺乏足够的转型条件和基础的前提下发生的,其不仅推动了社会运做机制和社会体制方面的改革和完善,同样也加速了中国社会思想的转变。
妇女解放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并在当时的中国形成了一种运动或者说是实践行动,同样也离不开这样一种外部力量的推动。
即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尤其是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推动。
3.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想发展的阶段过程从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潮发展的过程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发展划分为以下阶段:第一,西方“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思想的传入阶段。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他们中的很多人信奉男女平等的原则,因而来到中国后他们不但积极宣传这种思想,而且还组织一些社团从事些“妇女解放”的活动和实践。
例如他们在创办的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攻击妇女缠足,揭露缠足对女子身体的残害;提倡兴办女学,介绍西方妇女在职业、教育、财产、婚姻等问题上享有的权利。
在实践上,传教士组织了禁缠足团体,开办了我国第一批女子学校,开了中国女子受学校教育的先例。
可以说传教士的这些活动对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起了启蒙作用。
与此同时一些洋务派在学习西方,举办洋务活动中,通过和西方社会的接触,亲眼看到了西方社会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了解了一些西方妇女的状况。
他们从对比中感到了中国妇女所处的悲惨境地,也开始宣传禁缠足、兴女学、实行一夫一妻制等解放妇女的主张。
第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思想充分发展时期。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政治家在探索中国出路的同时,也开始触及到妇女解放的道路问题。
如康有为、梁启超曾提出以教育促男女平等,以实业求男女平等的主张;并在他们的倡导下和发动下妇女解放运动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尤其以废除缠足和兴女学的成效最为明显。
缠足可以说是封建思想对妇女的最赤裸裸的形体残害,废除缠足的运动不仅从形体上解放了妇女,对于女性的精神和心灵来说也是一大安慰;同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从民权与女权的角度探讨了妇女解放问题,认为妇女要求解放,唯走与民权相结合的道路不可。
在这一过程,秋瑾女士提出的妇女解放必须结合全体妇人的力量去打碎旧体制的思想的主张,更是为我们的妇女解放运动指明了方向,即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更要依靠中国女性自己的力量。
这时期的女性解放运动可以说获得了发展机会,但是民国成立以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逐渐抛弃民主共和,提倡封建纲常礼教,禁止女子参加政治结社等,妇女解放运动陷于低潮。
第三,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想运动达到了高潮阶段。
这时期以鲁迅、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对当时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原因和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反思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失败在于缺乏思想启蒙,于是兴起了一场新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妇女解放思潮再度兴起,并以前所未的深度和广度展开了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如提倡恋爱自由,争取女性婚姻自主等多方面的权利,尊重妇女独立人格,将女性真正从家庭束缚中解放出来,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
这时期应该说是妇女解放思潮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它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家庭,而家庭又是封建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组织基础,也是束缚女性、压迫女性的基本场所,因而说这时期的妇女解放对于封建家庭关系重组、女性婚姻观念尤其是女性婚姻自主权方面的转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妇女解放思潮以前所未有的发展。
总之,近代以来,人们在学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过程中时时注意妇女解放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这些探索不仅促进了女子自身的逐渐觉醒和社会进步而且也推动了妇女解放思潮的不断向前发展,但是,综观此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全过程来年看,无论是在思想理论的提出还是在实践活动上,其发动主体是以男性为主的,解放的标准和评价也是建立在男性的评价标准和体系之上的,因而近代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和思潮,我们又往往将其称之为“解放妇女”的运动和思想。
也就是说鸦片战争以来的女性解放思潮或者说女性解放的道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妇女解放运动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和西方妇女解放运动和思潮发展过程相比较,中国近代史上的妇女解放运动中的女性的参与程度不够,缺乏女性自觉意识。
从近代女性解放思想发展的历程来看,中国近代女性解放思想是在男性的倡导下提出的,其发动主体大多数为男性,缺少女性的自觉和自发意识,因而我们往往称这样的妇女解放为“解放妇女”的运动,之所以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是与我们所生活的性别文化有关。
千百年的男权文化,使女性自觉的形成了一种以男性为尊的意识,女性一出生便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传统家庭文化背景中进行社会化的。
朱安和张幼仪同样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