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特征1
二是强化实有人口管理,把辖区内的实有人 口全部纳入管理,对影响社会治安较大的 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闲散青少年、 吸毒人员和可能危害社会治安的人员,要 区分不同情况,落实相应的管理措施。 (二)基本结构 1.力量构成: 以派出所民警和巡警为骨干,以群防群治 力量为补充,以社会面、社区和内部单位防 范为基础;
二是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主要是将人口、机动 车、印章、旅馆业、枪支、爆炸物品、金融 网点等管理登记的有关信息及各种犯罪信息 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 实现信息系统联网; 三是完善以指挥中心暨 110报警服务台为龙头 的快速反应机制,形成指挥统一、接警顺畅、 出警迅速、诸警联动的工作机制。 3. 强化两项管理: 一是强化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的 管理;
四、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意义
(一)严密社会面的时空控制 (二)强化动态治安管理 (三)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一)密切警民关系
五、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原则
(一)快速反应原则 (二)以动制动原则 (三)超前部署原则 (四)实效性原则 (五)警民共同参与原则
六、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成要素
公安部计划:从2003年开始,力争用3- 4 年时间在全国构建统一的社会治安防控 体系。 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特征 1、整体性 2、相关性 3、目的性 4、动态性 5、环境适应性
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功能
(一)预警功能 (二)预防功能 (三)管理功能 (四)处置功能 (五)服务功能
二、治安管理社会化与社会治安综合 治理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是治安 管理社会化的理论基础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治安管理社会化 的生动体现 (三)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 用
三、治安管理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一)强化党委和政府对社会治安工作的领导 (二)培养和增强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的治安意识 (三)建立健全治安管理社会化机构,发展社会化 力量 (四)充分发挥治安管理职能部门的指导作用 (五)制定相关法律和制度,保障治安管理社会化 的顺利进行
第三节 治安管理社会化 源自 一、治安管理社会化的含义和必要性 (一)治安管理社会化的含义 (二)治安管理社会化的必要性 1.治安管理社会化是公安机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的现实需要。 2.治安管理社会化是公安机关增进治安管理能力 的客观需要。 3.治安管理社会化是缓解公安机关警力、装备不 足的迫切需要。
三是构建单位内部治安防控网络,把单位内部 保卫组织和保安人员作为加强单位内部治安 防控的主力军; 四是构建行政区域边界地区治安防控网络,有 效预防和控制省际、市际、县际以及城乡结 合部可能发生的违法犯罪活动。 2. 完善三个机制: 一是完善高效、权威的指挥调度机制,这是社 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神经中枢,也是实现快速 反应的基本前提;
2. 工作构成: 人、物、时、空控制相结合,点线面结合, 动静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警民结合 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3. 重点构成: 以可能影响社会治安的特殊人群、危险物品 管理为重点。
第二节
社区警务
一.社区警务的含义和意义 二.社区警务的主要内容 三.社区警务的基本特征 四.社区警务的基本要求 五.我国社区警务的发展
第八章 治安管理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第二节 社区警务 第三节 治安管理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的构建与实施
一、治安防控体系的含义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指公安机关在党委、政府统一领 导下,从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出发,充分发挥职能作 用,运用各种手段科学整合现有的各种警力和社会 资源,运用科学的工作机制,把防范、控制、管理、 服务等多种措施有机结合,实现统一指挥、整体联 动、快速反应,对社会治安实施全方位动态防控的 一项系统工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在现代警务理 念指导下,以控制发案、打击现行为重点的积极防 范警务工作系统。
本章作业
1.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2.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特征是什么? 3.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功能有哪些? 4.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5.如何构建有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6.治安管理社会化的必要性是什么? 7.治安管理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一)防控力量 (二)指挥系统 (三)信息网络 (四)技术装备 (五)预警预案
七、治安防控体系的具体内容 1.构建四个网络: 一是构建社区治安防控网络,以派出所和责任 区巡警、刑警中队为主要力量,以社区治保 会、保安队、巡防队、治安员等群防群治力 量为辅助力量,以创建安全社区活动为主要 载体; 二是构建社会面治安控制网络,主要对城市主 干道、重点部位和易发案地区可能发生的违 法犯罪及事故进行有效预防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