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周幼儿园教育活动基本知识体系: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念与质量标准(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念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念与体系《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从这一定义出发看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具有以下特征:①目的性与计划性。
②以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为存在条件,并以双方的相互作用为基本过程展开。
③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有多种形式。
2、幼儿园教育活动与教学活动(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质量标准1、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教师与幼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或“教”的主体。
教育活动归根结底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向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的过程,以使受教育者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幼儿的主体性表现在能够主动积极地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与交往,获得应有的发展。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质量标准教师主体性的发挥以幼儿主体性的实现为归宿。
所以,《规程》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当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在这里,“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正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应该达到的“质量标准”,而不是教育活动区别与其它事物的本质特征。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计划与组织(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1、目标的筛选与确定。
2、确定课程。
3、选择与分析教材。
4、确定教学活动的类型。
5、制定完成课题的进度表。
6、空间与环境的安排。
7、教学策略的选择。
8、确定评价的目的与方法(二)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计划与组织1、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构成(1)接待幼儿入园①接待幼儿;②晨检;③幼儿活动的领导:值日生;分散的活动。
(2)早操(或间操)。
以体操为主并配以跑步、体育游戏、器械活动等,宜按年龄班组织团体活动。
以锻炼身体,培养团体精神和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为主要目的。
(3)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教师设计与组织教育活动应注意:①每个教育活动应有明确的、适宜的教育目的要求。
②组织教育活动应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
③灵活采用集体的、小组的或个别的活动形式及多样化的方法。
④教育活动中引导儿童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活动过程。
⑤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发展进步。
⑥每次教育活动的时间,可根据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方式和儿童年龄而定,有长有短,以儿童不过度疲劳为限。
⑦每日均应安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4)间隙活动。
在间隙活动时间,教师要提醒幼儿上厕所、喝水。
(5)游戏或自由活动。
游戏活动应丰富多彩。
尽量安排在户外进行,要注意动静交替。
无论组织哪种活动,都要注意在饭前半小时转入安静活动,进行盥洗,而后进餐。
(6)盥洗。
在饭前10—15分钟组织幼儿盥洗。
盥洗应使用流动水,每个幼儿要用各自的毛巾。
让幼儿按顺序或分组盥洗,同时,还要教会幼儿正确洗脸、洗手,正确使用肥皂、毛巾,还要教会小班幼儿漱口和中大班幼儿刷牙。
冬季要教幼儿擦油。
(7)进餐。
包括早餐、午餐、晚餐和午睡后的点心。
根据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幼儿园要制订正确的饮食制度,幼儿进餐必须定时定量,开饭要准时,进餐间隔时间应为3—4小时。
(8)睡眠。
午餐后要组织幼儿午睡,寄宿制幼儿园还要组织晚上睡觉,睡眠能恢复机体的活动能力,对保证健康有重大意义。
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养成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很重要。
(9)午点(同进餐)。
(10)户外游戏。
在幼儿的—日活动中,游戏和户外活动应占2—4小时以上,午点后至离园前这段时间,可安排各种游戏、户外体育活动、自由活动、娱乐、实验操作活动、劳动和散步等。
在这段时间里,可由教师组织幼儿集体活动,也可由幼儿自由选择开展活动。
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好玩具、材料及活动场地,要让全班幼儿积极参加活动、情绪愉快。
(11)劳动。
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早饭前可组织幼儿擦桌椅、床、柜等,下午一般可组织幼儿集体劳动,如扫除、管理小菜园、修补图书、自制玩具等。
教师要明确组织幼儿劳动是为了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热爱劳动、克服困难、认真完成任务的好品德,不能把它作为惩罚幼儿的手段。
幼儿劳动的内容、时间、劳动量和难易程度要适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要注意安全、卫生。
(12)散步。
教师带领幼儿到室外长时间的步行,可以锻炼幼儿的毅力、耐力和组织性,同时教师还可利用散步,引导幼儿观察社会、观察自然。
(13)实验操作活动。
应准备供幼儿使用的工具,按年龄的不同,分别指导工具用法,并鼓励他们多实践,逐步积累使用多种工具的经验。
(14)离园。
幼儿一日或一周的集体生活结束后,要离开幼儿园转入分散的家庭生活。
教师在幼儿离园前,应让幼儿做好结束工作,引导、帮助幼儿做好清洁、整理工作。
环境应该整整齐齐,个人仪表应该干干净净,并要提醒幼儿带好回家的物品。
可组织离园前的总结性谈话,对一日或—周生活进行简单小结,表扬鼓励幼儿的进步,提出回家的要求,让幼儿高高兴兴地回家。
(15)晚间活动。
晚间活动是全托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成部分。
由于教师忙累了一天,易忽视晚间活动的组织领导,造成晚间活动内容单调、贫乏的倾向。
但晚饭后至上床睡觉这段时间相当长,科学、合理的安排晚间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很重要的。
(16)组织领导幼儿园一日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把幼儿园一日活动列入教育计划,保证幼儿身心得到全面的、充分的、主动的发展。
①要制订一日生活常规。
②要把组织的集体教育活动和分散的个体活动结合起来。
③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④要面向全体幼儿。
⑤保教结合、教养并重。
2、幼儿园一日活动计划的制定(1)一日活动计划制定的意义。
(2)一日活动计划的制定。
(3)一日活动计划的主要内容与写作格式。
3、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三)教师组织与指导幼儿活动的基本方法1、观察与观察的方法2、指导幼儿活动的方法3、教育方法的运用三、不同类型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一)生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1、生活活动的意义(1)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可以为幼儿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
(3)培养幼儿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4)使幼儿能适应集体生活,增强幼儿的独立性。
2、进餐活动的组织与指导(1)进餐的准备。
(2)食物的分配与座位的安排。
(3)进餐的过程。
(4)进餐的结束。
3、睡眠活动的组织与指导(1)睡眠时间的安排。
(2)睡眠前的准备。
(3)睡眠过程。
(4)睡眠的结束。
4、盥洗活动的组织与指导(1)盥洗设备的要求。
(2)盥洗的基本要求。
(3)指导幼儿的盥洗活动。
(二)作业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1、作业教学活动的特点与功能2、作业教学活动的分类3、上课的组织与指导(1)备课;(2)上课;(3)上课应注意的问题。
4、分组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1)分组教学的目的和形式;(2)任务定向的活动区的创设;(3)分组方法;(4)幼儿学习活动评价与指导。
5、项目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1)项目教学活动的步骤;(2)项目教学活动的特点与开展过程应注意的事项。
重点与难点:1、幼儿园教育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区别: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以教师与幼儿双方共同参与为存在条件,并以双方的相互作用为基本过程而展开的。
从教育活动中“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学是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与指导。
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地学习,主动地认识和理解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与现象的意义。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质量标准:教师主体性的发挥以幼儿主体性的实现为归宿。
所以,《规程》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当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在这里,“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正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应该达到的“质量标准”,而不是教育活动区别与其它事物的本质特征。
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1、目标的筛选与确定。
2、确定课程。
3、选择与分析教材。
4、确定教学活动的类型。
5、制定完成课题的进度表。
6、空间与环境的安排。
7、教学策略的选择。
8、确定评价的目的与方法考点分析:一、解释概念:幼儿园一日活动:是幼儿园的日常活动,是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以幼儿园生活制度为依据,日复一日,每天进行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的总和。
二、填空题:1、组织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幼儿教师的基本任务。
2、幼儿生动活动、(主动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质量标准。
3、幼儿园教育是由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构成的(双边复合)活动。
三、分析判断题:教师主体性的发挥以幼儿主体性的实现为归宿。
(√)答:对。
教师的主体性因其职业的要求而在工作中得以发挥。
四、简答题: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
答:(1)目标的筛选取与确定;(2)确定课题;(3)选择与分析教材;(4)确定教学活动的类型;(5)制定完成课题的进度表;(6)空间与环境的安排;(7)教学策略的选择;(8)确定评价的目的与方法;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