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政以德》练习题(学生)

《为政以德》练习题(学生)

《论语》选读练习题(一)《为政以德》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求!无乃尔是过与?
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4.既来之,则安之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
1.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2.举善而教不能
3.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4.草上之风
5.于斯三者何先
6.齐之以刑
7.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8.足食,足兵
9.既来之则安之
四、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
1.君子哉若人!
2.尚德哉若人!
3.既富矣,又何加焉?
4.何以伐为?
5.无乃尔是过与?
6.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7.为政以德
8.道之以政
9.齐之以刑
10.道之以德
11.齐之以礼
12.使民以时
13.临之以庄
14.虎兕出于柙
15.龟玉毁于椟中
16.季氏富于周公
五、重要思想
(1)为政以德:“德”和“礼”是孔子政治的主要主张。

“为政以德”是对执政者的素养、执政的方法提出的要求。

要求执政者实行“仁政”:A以民为本,对百姓不能过分地压迫剥削,应在富民的同时教化百姓;B执政者应用自身的德行给百姓作示范,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

(后人评价:孔子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的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

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用道德标准来规范统治者和百姓的行为,以维护社会性稳定,有积极意义。


(2)民生与教化:孔子高唱仁爱赞歌的同时不忽视老百姓的温饱。

子贡问政时,孔子先强调“足食”再强调“教之”。

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质与精神不容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当两者必选其一时,孔子做出“去食”的选择,这体现了儒家“舍生取义”的思想主张。

(3)先富后教: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

但这并不是说“富”比“教”重要。

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的基本生活,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孔子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重视人的基本准则。

(4)均无贫与均贫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是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一致,不是均贫富,而是上下各得其分。

六、练习训练
1.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送死和祭祀。

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

他劝鲁哀公减轻人民的赋
税,藏富于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这是否表明孔子是主张君民平等、贫富不分的呢?请简述之。

(不超过100字)(《为政以德》)
2.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1: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

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14·5)材料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13·6)材料3:逢蒙学射于羿,杀羿。

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庚公之斯追之。

曰:‘吾生矣。

’其仆曰:‘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庚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

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庚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学他射于夫子。

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

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

’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孟子·离娄下》,有删改)(1)请根据羿和奡的事例简要说一说德和才能的关系。

(2)从上面三则材料里面可以看出后羿被学生逢蒙所杀“不得其死然”,其根本原因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

3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材料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季康子和孔子分别持什么治国思想?(1分)
(2)这两则材料都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强调儒家学说中的统治者和老百姓之间的什么样的互动关系?
七、句子背诵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德,,有耻且格。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盖均无贫,和无寡,。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既来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4.子曰:“其身正,;其身不正,。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