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气候卧龙山街道中学陆琳英【课程标准】●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常运用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复习目标】【教学模式】“自学、互动、反馈”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注重引导自主学习、问题导学,对比分析,合作探究复习等。
【学法指导】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学、列举、对比、讨论、快速记忆等方式。
【教具准备】相关地图及相关资料、地理助学、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多媒体展示:(要求学生齐读)江汉春风起,冰雪昨夜除。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问题:以上诗句的描述与什么有关?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今天我们一起复习第四章天气与气候(板书课题,出示复习目标)同学们,还记得天气与气候这一章有哪些知识要点吗?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要求:1、根据课本及提纲(助学中的自主建构)课前自主复习基础知识。
2、快速抢答,夯实基础。
【闭卷自查】 第一节:天气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易变的;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稳定的。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1)卫星云图中白色表示_____________、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_____________,绿色表示_____________、蓝色表示_____________ (2)掌握59页天气符号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1、气温的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放在_____________里,距地面_____________米2、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_____________小时左右(14时);最低温出现在_____________。
计算气温日较差=_____________ (2)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_____________月最高,_____________月最低 海洋上_____________月最高,_____________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
会计算气温年较差=_____________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图高温中心___________,低温中心_________、等温线密集处温差__、等温线稀疏处温差_____。
天气与气候形成气候的 主要因素 世界气候及其分降水的变化 气温的变化 天气与生活(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低纬度气温_____________,高纬度气温_____________(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_____,海洋气温_____;冬季陆地气温_____,海洋气温______。
(3)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原因_____________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降水形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2、一个地方一年内的降水季节变化通常用_____________图来表示3、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赤道地区降水_____________,两极地区_____________在南北回归线附近,_____________降水少,_____________降水多。
中纬度(温带)地区,_____________降水少,_____________降水多。
在山地,_____________降水多,_____________降水少。
4、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________,最少的地方是_____.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五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呢?究其原因,是多种因素影响了气候的形成。
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此外,__________也是影响气候的因素之一。
(1)纬度因素:气温:低纬地区____;高纬地区气温低;降水:赤道附近降水____。
两极地区降水____(2)海陆因素:气温同纬度地带,夏季___气温高于____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降水:离海较近,降水____, 远离海洋的内陆,降水_____(3)地形因素: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___ ,海拔每增加l000米,气温下降____℃降水:山地______ 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学生选择喜欢的科学家,回答问题:选择爱因斯坦的科学家练习1:计算气温年较差练习2:判断它们各处在哪个温度带,并说明判断依据。
练习3:看等温线图回答问题: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陆地海洋选择钱学深的科学家练习1:连线选择降水量季节变化类型。
练习2:在下图中指出气候名称选择居里夫人的科学家练习1:连线练习2:快速熟记4种热带气候类型:①热带雨林气候A温带大陆东部①温带季风气候B欧洲西部①地中海气候C温带大陆内部①温带大陆性气候D南极洲①寒带气候E地中海沿岸①温带海洋性气候 F 赤道附近选择袁隆平的科学家:练习1:看图判断气候及特点:练习2:指出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1、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2、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练习3:计算山脚海拔500米气温24℃,山顶气温多少?三、自我检测,现在我们都是地理小达人!1.下列说法指天气的是()。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昆明四季如春C.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少雨D.夏季高温多雨2.北京的气候特点是()。
A.春季多雨雪B.夏季干旱高温C.秋季阴雨绵绵D.冬季寒冷干燥3.卫星云图上通常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
当北京为绿色时,说明北京地区当时是()A.晴朗天气B.阴雨天气C.阴转晴天气D.晴转阴天气4.一年中陆地平均最低气温南半球出现在()。
A.七月B.一月C.八月D.二月(1)此图所示的气候类型分布在:()A.热带B.温带C.寒带(2)此图反映的气温和降水的关系是()A.全年高温多雨B.全年低温少雨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冷干燥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6.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
A.赤道附近B.印度半岛C.南北回归线大陆西岸D.低纬度大陆西岸7.非洲有明显干湿季地区的气候类型()。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草原气候8.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A.非洲B.亚洲C.欧洲D.北美洲9.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
A.亚洲中部B.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C.欧洲西部D.赤道附近10.北京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气候11.亚洲、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苔原气候12.根据下图气温、降水示意图、某国地理位置图和气候资料表判断其各地所属气候类型:A B E(伦敦)【教学反思】复习课是对所学内容进行一个系统地复现,巩固与内化的教学活动,同时,它又是一个有针对性地诊断教学。
通过一定的复习,老师应解决一些学生混淆不清的知识,弥补一定的知识漏洞,并帮助他们建构起自身的知识体系,基础巩固、能力提升、自我检测环环相扣,知识点之间地自然过渡,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知识的转换,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所以我们要能够巧妙地整合教学内容,讲练结合,精讲精做,针对主要教学内容设计习题,在习题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了层次性,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操作过程中,即讲即练即反馈,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与困惑。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优点主要有:1.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来进行地理知识的演示,图文配合使学生的直观感受与理性思维相结合。
2.本课的结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把天气与气候的相关知识全面展现出来。
针对本课的不足或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的培养,力求在对比分析中令学生掌握本课的所复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