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转专业的因素分析【开题报告】

大学生转专业的因素分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社会工作
大学生转专业的因素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选题背景:
笔者之所以选这个题目,归因于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相继出台了大学生转专业的政策和方案,学生转专业的现象也日益增多。

1994年,随着学分制在高校中的实施和逐步普及,大学生可以转专业目前是高校亮点之一,对就读专业不满意的任何一名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都有重新选择申报其他专业的机会,这让许多学生有了第二次选择的机会。

选题意义:
然而,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以及高校相关工作的滞后,转专业并没有给大学生们带来非常满意的结果其原因为何?为解决这些问题,从大学生的转专业动因着手,全面分析动因,有助于更理性地处理转专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高校和大学生如何应对转专业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且能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成功实现转专业愿望,减少盲目性,促进其专业和个性发展。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研究目标:
本次论文诣在通过对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的实地调查,对转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寻找导致转专业现象出现的多种因素,有高考填报志愿时埋下的“伏笔”,有就业制度的影响,有高校专业设置的落后、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学生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等。

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对症下药,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正确引导学生转专业,增强高校专业自主适应市场的能力和积极性,强化通识教育,拓宽专业口径,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培养模式。

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一、高校转专业的现状
二、高校学生转专业现象的因素
(一)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对专业缺乏兴趣
(二)就业制度的影响
(三)专业设置滞后,内容陈旧
(四)对班级不适应或从众、随大流
三、高校学生转专业的利弊分析
(一)允许转专业的好处
(二)转专业的负面影响
四、应对策略
(一)学生自身方面
(二)高校教学管理方面
(三)政府教育政策方面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1、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
以调查法中的问卷调查法和访问法为主,根据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的情况,制定调查问卷,以钱江学院的转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抽样调查,再采用“目的性抽样”的原则选取那些能够为本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转专业学生进行访谈,进一步获取第一手资料。

通过对调查所得数据及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大学生转专业存在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力求引起政府和高校的关注。

2、技术路线与实验方案:
第一阶段(2010年9月中旬-2010年11月上旬):准备、启动阶段
课题相关资料、信息的搜集、学习,撰写开题报告,完成外文翻译和文献综述,为论文的撰写奠定较为扎实的基础。

(1)2010年11月中旬商定论文题目,构思论文提纲
(2)2010年12月中旬完成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外文翻译和开题报告第二阶段(2010年12月下旬-2011年3月初):初步完成调查与访谈,上交论文初稿。

第三阶段(2011年3月初-2011年4月20日):在指导老师指导下修改论文并最终定稿。

第四阶段(2011年4月21日-2011年5月上旬):论文评阅并接受答辩。

四、中外文参考文献
[1] 王永.大学生转专业的动因及其发展研究[J].高校论坛,2008,1:151-154.
[2] 孙士宏.大学生转专业问题初探[J].大学教育科学,2005,6:86-88.
[3] 刘慧娟,肖珍教.当代高校本科新生转专业的意向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教研
究,2006,6:34-35.
[4] 刘雄,熊辉.对当前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的思考[J].中华文化论坛,2008,8:23-24.
[5] 刘桂琪.高校本科生转专业若干问题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8,11:198-200.
[6] 夏军.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及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09,6:74-75.
[7] 黄宝宽.高职院校学生转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J].黎明
职业大学学报,2010,3:57-59.
[8] 王云.普通高校学生转专业的思考[J].高等教育,2004,5:47-48.
[9] 胡丽伟.高校转专业现象的几点思考[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11:67.
[10]林伟华.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现状调查研究——以漳州师范学院为例[J].新余高专
学报,2009,12:108-111.
[11] 李爱国.大学生转专业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35-36.
[12]黄伟达.我国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调查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3:58-60.
[13]王珊珊,郑晓峰.论大学生转专业原因利弊及改进[J].教育管理,2008,10:115-116.
[14] 刘彤,孟凡波.浅谈高校学生自由选择专业的利与弊[J].黑龙江高教研
究,2004,9:23-24.
[15] 金宏伟.学生转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台州学院为例[J].台州学院学
报,2008,5:85-88.
[16] Dallas,Texas.Savvy College Students Turn to New Professional Marketing Service to
Land Summer Internships[J].PRWEB,2007,2(20).
[17]Megan Elrath , Joseph Hawk , Nancy LeClair.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ough Economic Times: The Drexel University Co-op Program
Model[J].Current Issue,2010,9(28).
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
经过对论文的大致设想,预计完成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2010年9月中旬-2010年11月上旬):准备、启动阶段
课题相关资料、信息的搜集、学习,撰写开题报告,完成外文翻译和文献综述,为论文的撰写奠定较为扎实的基础。

(1)2010年11月中旬商定论文题目,构思论文提纲
(2)2010年12月中旬完成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外文翻译和开题报告第二阶段(2010年12月下旬-2011年3月初):初步完成调查与访谈,上交论文初稿。

第三阶段(2011年3月初-2011年4月20日):在指导老师指导下修改论文并最终定稿。

第四阶段(2011年4月21日-2011年5月上旬):论文评阅并接受答辩。

六、研究的预期目标及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转专业成为可能,大学生的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从大学生的转专业动因着手,全面分析动因,有助于更理性地处理转专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高校和大学生如何应对转专业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且能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成功实现转专业愿望,减少盲目性,促进其专业和个性发展。

高校应对症下药,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正确引导学生转专业,增强高校专业自主适应市场的能力和积极性,强化通识教育,拓宽专业口径,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培养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