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社工个案

儿童社工个案

小玲小的时候为躲避学校的考试而离家出走,一直在街上流浪,后来被一家救助站收留。

由于小玲能够提供的线索太少,无法找到其家人,经过正规的手续后,小玲被现在的养父母领养。

小玲的养父母是市场里的商贩,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女儿,领养了小玲后对她很不好,经常打骂她,每天让她干很多的活,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拿她出气。

只有年迈的奶奶疼爱小玲,经常偷偷给她吃的东西。

社会工作者通过对小玲的了解,感觉小玲总是不相信别人,也不爱与人交流,平时比较贪玩,不喜欢学习。

【问题】
1.小玲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2.结合案例,简述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

3.社会工作者应如何开展工作来帮助小玲?
【问题解析】
1.小玲遇到的问题有:
(1)小玲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对人比较防备,不愿透露关于家庭方面的信息。

(2)小玲比较顽皮、贪玩,不喜欢学习,缺少知识学习和道德教育。

(3)小玲的养父母对她不好,经常打骂她,使小玲和他们的感情不深,沟通更少,在这样的环境中,小玲缺少家庭的关爱。

2.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主要有:
(1)家庭。

最早的社会化发生在家庭中,尤其是在东方文化中,家的概念十分强烈。

而在社会中,不同家庭的情况不尽相同。

在历史上,一个人出身的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在此后一生中的社会位置,而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位置不是通过继承获得的。

但是一个人出身的家庭环境以及所受的熏陶,使其今后的生活中,很难退去其家庭的印迹。

(2)学校。

学校对儿童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场所,在某些情况下,其影响作用甚至会超越家庭。

学校的教育对儿童来说是其接受的第一种正式过程。

学生们完成规定的课程,并在考试的过程中感受社会竞争。

另外,还在很多其他方面获得经验,如原本顽皮的儿童被要求在课堂上保持安静,按时完成作业,遵守学生守则。

在学校里老师是权威的代表,学生们必须对他们的指令做出回应。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孩子们的自我期望影响巨大。

班级间的关系,又使儿童形成了组织概念。

(3)同辈群体。

儿童在其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会因年龄、兴趣、就读学校、家庭住址等因素的一致,而逐渐地形成一个非正式的固定交往群体。

他们会一起学习和游戏。

在他们中间,还可能存在着专属的交流符号和小秘密,并因此而更加紧密。

他们会彼此分享食物、玩具和感受。

同辈群体是儿童成长中十分特殊的重要因素,它可能因某些原因在一些个体上不存在,但如果其存在,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作用是很大的。

这种关系通常在儿童期结束后还会维持重要的影响,其中有些会成为成年时的朋友,也有的结成了夫妻。

(4)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同样地,儿童的发展也受到大众传媒的深刻影响。

印刷品传递的是文字,而现代电子技术,特别是电视和互联网,则将文字、声音、影像随时随地进行传播。

由于传媒的广覆盖、载体的普及和受众的无差别,儿童和大众传媒间的关系更加接近,大众传媒对儿童社会化进程的影响也更加深刻,并且明显地改变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模式。

3.社会工作者应开展以下工作来帮助小玲:
(1)与小玲进行接触,通过做她感兴趣的事与她建立信任关系,从而对小玲做更多的了解。

(2)帮助小玲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促进其进行改善。

(3)通过与小玲的沟通,对她的家庭情况有更多的了解,联系相关部门查找家庭相关线索,尽快与她的家人取得联系。

(4)与小玲家所在地的学校进行联系,将小玲送回校园,让她融入同龄人正常的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