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2015年第二学期二模考试理 化 试 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化学部分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Fe-56 Zn-65 六、单项选择题(共20分)27.符合“低碳”理念最清洁的燃料是A .煤B .氢气C .石油D .天然气 28.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馒头发霉B .雪糕融化C .水果榨汁D .玻璃破碎 29.不属于溶液的是A .啤酒B .可口可乐C .矿泉水D .蒸馏水 30.属于有机物的是A .甲烷B .二氧化碳C .木炭D .碳酸 31.属于氮肥的是A .KClB .CO(NH 2)2C .K 2CO 3D .Ca(H 2PO 4)2 32.灼烧氯化钠时火焰的颜色呈A .红色B . 绿色C .黄色D .紫色33.生活中的常见物质,酸性最强的是A .柠檬汁pH =2B .雪碧pH =4C .食盐水pH = 7D .肥皂水pH =934.镁带能在CO 2气体中燃烧:2Mg +CO 2−−→−点燃2MgO +C ,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A .MgO B . CO 2C .MgD .C35.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爆炸反应:S+2KNO 3+3C −−→−点燃X+N 2↑+3CO 2↑,则X 的化学式是A .K 2SB .H 2OC .SO 2D .K 2SO 4 36.化学方程式是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A .4Fe+3O 2−−→−点燃2Fe 2O 3 B .CO+CuO ∆−−→Cu+CO 2↑ C .2H 2O −−→−通电2H 2↑ +O 2 ↑ D .BaCl 2+2NaNO 3→Ba(NO 3)2+2NaCl 37.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滴加液体B .加热液体C .过滤D .点燃镁条 38.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A .分子间距增大B .分子个数增多C .分子质量增大D .分子体积增大39.香蕉等水果因含有乙酸乙酯( C4H8O2)等物质而具有芳香气味,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A.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6%B.乙酸乙酯由三个元素组成C.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6:1:4D.每个分子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组成40.配制50g 10%的氯化钠溶液时,操作正确的是A.电子天平先调零,然后放烧杯称取氯化钠固体B.用10mL量筒量取水C.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塞好瓶塞D.最后贴上标签,注上“50g 10%的氯化钠溶液”41.说法正确的是A.锌粒与盐酸反应比铁片与盐酸反应要剧烈,故锌比铁活泼B.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D.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但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42.把HCl、Na2CO3、H2SO4、NaOH、NaNO3五种无色溶液鉴别开来,实验方案中所加试剂和先后顺序最合理的是A.石蕊试液、稀HNO3、AgNO3溶液 B.BaCl2溶液、稀HNO3、石蕊试液C.稀HNO3、石蕊试液、AgNO3溶液 D.稀HNO3、酚酞试液、BaCl2溶液43.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操作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操作方法A CuO C 在氧气流中灼烧B KCl MnO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 FeCl3溶液CuCl2加过量铁粉,过滤D CO2CO 点燃44.示。
说法正确的是反应前反应后A.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D.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丁和乙的质量之和45.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合理的是A B C D A .向一定质量的MnO 2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B .向一定量的HCl 与Na 2SO 4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Ba (OH) 2溶液 C .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钙 D .向两份完成相同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铁和锌46.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 3和Al(NO 3)3的混合溶液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如图所示,则:①溶液甲中一定含Al( NO 3) 3和 Zn(NO 3)2 ②固体乙中一定含Ag ,可能含有Cu 和Zn③若溶液甲呈蓝色,则溶液甲一定含Al(NO 3)3、Zn( NO 3)2、Cu( NO 3)2和AgNO 3 ④若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 3和Cu(NO 3) 2 上述四种说法正确的个数为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七、填空题(共20分)47.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① 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性质。
②金刚石、石墨等单质互为碳元素的 ⑷ 。
③ 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
化石燃料有煤、 ⑸ 和天然气, 天然气中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⑹ 。
4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① 我国民间有端午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丰富的黄酮素。
黄酮素的化学式为C 15H 10O 2,该物质由 ⑺ 种元素组成, 0.1mol C 15H 10O 2分子中约含 ⑻ 个氢原子,含 ⑼ g 氧元素。
② 二氧化硫、铝和氦气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⑽ (填化学符号)。
物质用途 金刚石切割玻璃 石墨作电极活性炭净水对应性质⑴⑵ ⑶Ba(OH)2m(沉淀)反应时间/ m (MnO 2)反应时间/溶质质量分数/%加入金属的质量m (H 2)ZnFeC uSO4溶液NaOHCO2FeNaCl盐酸CuCKNO3稀H2SO4NH4Cl溶液③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图示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⑾(填图中字母)。
在反应中,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比为⑿。
49.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 b溶液在点P时处于⒀ (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
② t2℃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⒁克。
③除去a 固体中混有的少量b,提纯的步骤是:加水溶解、蒸发浓缩、⒂,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④ 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⒃。
Ⅰ.溶质质量分数:b>a>cⅡ.析出固体的质量a>b,c无固体析出Ⅲ.溶剂的质量:a<b<c Ⅳ.a、b是饱和溶液,c是不饱和溶液50.“烧碱同学”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
①请在答题卡中用“连续线”画出烧碱应行走的路线⒄。
②烧碱在刚进迷宫时,碰到了两种阻止他前进的物质,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⒅、⒆③能用于鉴别烧碱溶液和稀盐酸的是⒇。
A.酚酞试液 B.CO2 C.Cu(OH)2 D.铜粉八、简答题(共20分)5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①图1中a仪器的名称是⑴;在连接b与d时,使d易插入b中的措施是⑵。
②采用图2所示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之一是⑶;③利用图3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能进行的实验是⑷ (选填序号);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⑸;A.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B.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C.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D.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5gNaOH 溶液10%稀盐酸 酚酞溶液④ 从图4中选取 ⑹ (填序号)与a 组装成新的气体发生装置,可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⑤ 若用装置H 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⑺ (填“a ”或“b ”)端导入。
52.有一混合气体可能含有H 2、CO 、CO 2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下列盛有足量试剂的装置,确定其组成:(其中浓硫酸有吸水作用) ① 图中能测出的气体是 ⑻ , 则C 中可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⑼ ; ② 若要测定所有气体的是否存在,还 要在E 处添加 ⑽ 装置, 它的作用是 ⑾ 。
53.有一瓶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同学们想用10%的稀盐酸来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
以下是两组同学的设想及做法:① 甲组同学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g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0%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请回答: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⑿ ;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⒀ 。
当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共用去了稀盐酸14.6g ,则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⒁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② 乙组同学的设想是: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0%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通过用pH 试纸多次测定溶液pH 的办法,达到实验目的。
下列使用pH 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 ⒂ (填字母)。
A .将pH 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 B .将pH 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C .将pH 试纸放在干净的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 试纸上D .将pH 试纸润湿后放在干净的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 试纸上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
他们通过进一步实验证明:该组用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
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步骤写出实验现象: 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案 ⒄ 。
实验步骤现 象结 论取少量NaOH 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 l 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
⒃NaOH 溶液部分变质闵行区201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质量调研考试理 化 试 卷化学参考答案说明:1、化学专用名词错不给分;2、化学方程式有错不给分。
六、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题号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答案 B A D A B C A B A C 题号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答案 DACCDBADCB七、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47.⑴ 硬度大 ⑵导电性 ⑶ 吸附性 ⑷ 同素异形体⑸ 石油 ⑹ CH 4 + 2O 2 −−→−点燃CO 2 + 2H 2O48.⑺ 3 ⑻ 6.02×1023⑼ 3.2⑽ SO 2 ⑾ A B C ⑿ 2∶1 49.⒀ 不饱和 ⒁ 25⒂ 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⒃ Ⅰ、Ⅳ 50.⒄⒅ 2NaOH + CO 2 → Na 2CO 3 + H 2O ⒆ 2NaOH + CuSO 4→ Na 2SO 4+ Cu(OH)2↓ ⒇ A C八、简答题(每空1分,处指明外,共20分)51.⑴ 试管 ⑵ 将插入橡皮管的导管一端用水湿润⑶ 试管底部破碎 ⑷ C DCuSO 4溶液⑸ 2H 2O 2 −−−→2MnO 2H 2O + O 2↑ (或Zn+H 2SO 4→ZnSO 4+H 2↑)⑹ B ⑺ a52.⑻ H 2、CO 2 ⑼ H 2+CuO ∆−−→Cu+H 2O ⑽ 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 ⑾ 检验CO 并进行尾气处理53.⑿ 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成(或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等)⒀ 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完全反应⒁ 解:HCl 物质的量:14.6g ×01%÷36.5=0.04mol ……(1分)设氢氧化钠为x molNaOH + HCl → NaCl + H 2O …………(1分)1 1 x 0.04mol 1:1=x :0.04molx =0.04mol ……(比例式和答案共1分) 0.04×40÷5×100%=32% …………(1分) 答:略 ⒂ A C⒃ 产生白色沉淀,酚酞变红⒄ 加入适量Ba(OH)2溶液【或Ca(OH)2溶液】恰好反应(或刚好不再产生沉淀),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