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大戏》教学设计完成稿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关中国戏剧的知识,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中国传统戏剧造型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3)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五、教学环节设计及指导思想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面对技术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美术课,我们应根据具体的学习情境,找准同一主题下相关的文化与技术的交合点,要让学生的表现与情感同时产生共鸣,我们可以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缩减传统文化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交互性强的小训练了解学情,适时渗透新知。因此我的教学环节设计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作品分析、巩固旧知——巧设训练、解决问题——教师示范、明确步骤——自主创作、自由表现——作品欣赏、交流评析。
3、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题材是以戏剧人物为表现对象,涉及的范围较广泛。剧种很多,形象素材丰富,都可以作为学生表现描绘的对象。老师可以多介绍几种戏剧形式和素材,重点介绍戏剧脸谱艺术。
不同身份的人物有着不同的服饰,不同性格的人物有不同的脸谱。通过这些手法塑造了精美的人物形象,使戏剧人物性格特征鲜明,生动且传神。这些因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表现热情,让他们的表现力得以更好的提高。同时介绍脸谱的相关知识,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的想法和构思,大胆地夸张变形和涂抹色彩,画出能体现有个性特征的戏剧脸谱形象。
案例名称
《唱大戏》
科目
美术
教学对象
六年级
提供者
丁洁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1.《唱大戏》是湖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一节创作课。内容里运用画脸谱的方法绘制一幅与众不同的戏剧脸谱。
2.课型《欣赏与绘制结合的综合课》。
3.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的表现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格、年龄等综合特征。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京剧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本课学习内容,能在理解教师意图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人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既有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知识以某种意义。于是,通过一段动画的欣赏让学生从视听上感受戏曲的一些形式美,结合学生平常对戏曲的了解,让学生讨论,分析出戏曲人物的独特美,包括化妆、服饰、道具、动作造型等,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创作欲望。
4.《唱大戏》这一课是以我国传统的戏曲表演为题材,通过欣赏和画戏曲人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戏曲有所了解,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使之对传统艺术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在教学活动中应通过欣赏、分析来引导学生认识、表现脸谱形象和人物动态,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观察、记忆和想象力。教学通过画戏曲人物这个活动,使学生认识、了解和掌握戏曲人物的基本表现方法及步骤,画出自己了解、熟悉的戏曲人物。在内容上主要体现了我国传戏曲人物的化妆、服饰和动态形象,教材提供了多种表现方法,可以单纯用线条刻画、用色彩涂画、也可以是水墨表现。我在教学中选用了中国画这一形式,一方面可以将戏曲和国画有机结合,凸显中国的传统文化魅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运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更能体现简约、畅快淋漓的形式美感,易于被学生接受和表现。
2、作品分析,巩固旧知
以一组画家的戏曲人物作品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用笔用墨技法,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些国画技法,比如说运笔、浓淡等,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国画基本技法在具体绘画创作中的运用,为学生自己的绘画创作奠定基础。
3、巧设训练,解决问题
尝试运用不同的笔墨表现戏曲人物的各个部分,让学生将四幅分别缺少五官、头饰、四肢、躯干等局部的作品补充完整,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笔墨用法,针对出现的问题,将戏曲人物的绘画技法难点逐一解决。添画后,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评析,进一步掌握绘画创作中的一些技法。
缺五官 缺头饰 缺上肢 缺躯干
4、明确步骤——自主创作
在对绘画步骤的示范中,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不仅掌握水墨人物画的一般方法、步骤,还注意到表现戏曲人物时所运用到的绘画技巧,比如夸张、装饰等手法的运用;线条的流畅、变化;墨色浓淡干湿的控制等等。
5、自主创作,自由表现
在创作中要引导学生体现出中国画的笔墨特点及戏曲人物的造型特点,一方面是浓淡并用、线面结合;另一方面是戏曲人物夸张的表情、动作和服饰、道具等。并通过一组画家和学生的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领会到“画有法,而无定法”,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大胆创新,画出富有个性和感染力的作品。
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本课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学生已有较强的感知力、理解力,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2.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接触京剧知识的机会很少,尤其对脸谱艺术知识没有进行过深入学习和研究。
3.虽然京剧脸谱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识,但是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方法表现戏曲人物。
解决办法:通过对优秀国画作品的解析,让学生回顾已有的笔墨技法;通过教学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国画戏曲人物的步骤和方法。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难点:戏曲人物的造型和绘画表现方法。
解决办法:通过对不完整作品的添画这个小训练,使学生能根据戏曲人物的特点,掌握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和水墨人物画的特点。
①、学习尝试按步骤临摹京剧脸谱。
②、初步掌握画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③、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感受戏剧表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