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2015学年第一学年实施双语教学的具体方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年实施双语教学的具体方案

亚曼苏乡中心小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双语教学具体实施方案为了大力推进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少数民族素质,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重要举措,从校教育工作的全局着手,实现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汉语教学为突破口,以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为目标的,促进中小学双语教学协调发展,努力开创双语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以少数民族双语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从小抓起,从教师抓起”的指导思想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努力构建各学段、各学科相互衔接的双语教育体系,促进各学校的双语教育教学工作协调发展,为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双语教学工作的整体目标是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

由现阶段的以理科为主的部分课程,或除母语之外的其他课程用汉语教学的模式,最终过渡到全部课程用汉语言授课,提高少数民族教师、学生参与社会沟通、交流与竞争的能力。

三、双语教学现状(一)班级及双语学生情况:我校2015年双语模式一3个班,学生126名,模式二9个班,学生329名,普通班2个班,学生78名。

(二)双语教师队伍情况:我校双语教师共计39人,在校双语教师34人,培训双语教师5人。

四、双语教学实施意见(一)保障措施及组织机构1.健全双语教育教学组织(1)成立双语教育教学领导小组:组长:米合日古丽副组长:肖晨成员:袁强、赵秀丽、苟欢欢等。

(2)主要任务:全面指导双语工作,组织全师的双语教师的培训及校园双语氛围的创设;建立各双语学校间协作组,各校级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形成合力,协同攻关;建立管理机制。

加强开展双语教育教学的常规管理,落实有关双语教学的各项要求,以学习促推进,以实践促提高,以考核促质量,以总结促提升;保证实验经费。

落实经费,保证软硬件投入,保证各项双语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奖励政策上,向优秀双语教师倾斜。

(二)大力提高少数民族教师汉语水平1.要充分利用教师资格认证这一有效机制,提高认证条件,建立高标准的教师资格认证体制。

小学教师非汉语学科幼儿园、小学教师汉语水平等级要求达到5级以上,汉语学科小学教师汉语水平等级达到6级以上,。

2.加强双语教师对口培训建设,开展双语教师对口培训工作,加强全师双语教师对口培训建设,启动“二年制”双语教师对口培训工作。

以亚曼苏中心小学、亚曼苏柯尔克孜族学校,切实加强双语教师对口培训,对年龄在35岁以下(具备条件的可放宽到40岁)的民族教师,进行双语培训,为期二年。

按照“按需定学、学以致用”的原则,对民族教师进行学科课程、汉语基础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口语交流,特别是幼儿教育心理学和幼儿保育基础知识等方面的点对点的指导与培训。

3.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两年双语培训后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跟踪检测,掌握两年培训后的情况,延伸培训实效。

4.拓宽双语教师的补充渠道,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

(1)以现代远程教育为载体,推进双语教学工作。

各学校要建立以远程教育为主体的开放型教师培训网络,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作用,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汉语会话教学,早期突破语言障碍。

切实落实“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要求,积极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各学科、各学段的不同需要,采用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日常学习实践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全面提高双语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

(2)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班班通”、校园网等现代教育资源,大力推进远程教育应用工作,将远程教育教学纳入课程表,提高远程教育和资源的使用率;将远程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和课程改革计划,从整体推进双语教学模式的运用,积极研发和征集双语教学光盘和多媒体课件,开设直播课堂,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享受现代教育的丰厚双语教育教学资源,以推动双语教学的持续均衡发展。

(3)加强教学研究,规范双语教育教学工作。

凡有双语班的学校,都要设立双语教学研究专项资金,成立双语教学办公室,加强对双语教学的研究工作,尤其要对双语教学班的评价体系、学段衔接、升学政策等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研究,根据自治区及兵团双语教育教学指导纲要和课程设置及检测评估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精神,结合实际补充和完善双语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要建立健全双语教师考核、评价、奖惩制度,进一步完善双语教学的督导与评估。

(4)加强教材建设,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双语教材体系。

师双语教育教学机构要充分发挥双语教研员、骨干教师积极性,加强对双语教材的研究,准确把握新教材的新要求,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满足双语教学工作有序推进和学科教学的要求。

积极开展双语教材培训工作,促使双语教师能够尽快熟悉、理解和使用教材,切实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

(5)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

加强双语教师队伍的校本培训与考核,缩小专业教师与非专业教师之间的距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表率作用,重点攻克部分教师存在的备课不认真,基本功欠佳等问题,加快青年教师综合水平的提高。

(6)加强对双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宣传。

各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双语教学工作的领导,成立以学校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师双语教学工作。

要通过文艺、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体,大力宣传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双语教学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事例,推动地区双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双语教学的遵循原则1.学生为主体。

坚持学生是汉语学习的主人。

给学生留充足的实践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对语言进行感悟、领会、吸收和内化。

教学内容符合学生接受程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

2.以双语为媒介。

通过学科知识学习并习得一门新的语言;同时培养学生用汉语思维的习惯,掌握多元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掘两种语言思维的巨大潜力。

3.以活动为主线。

坚持活动是学习汉语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大面积积极参与,利于团队精神培养,利于双向交流,提高运用语言能力。

4.开放性原则。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由参与表达能力。

通过双语教学,创设浓郁的汉语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感知、领悟和习得汉语。

5.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在教学的难度上进行调整,根据教材先后顺序进行灵活变通。

(四)双语教学的具体操作(括号内的时间均为完成时间)(1)前期操作阶段(2015.3)(2)成立双语教学领导小组,明确人员分工职责(2015.4)。

(3)学习有关“双语教学”的文件资料,开展理论学习与交流(2015.5)。

(4)进行实施前学生调查,开好家长会,争取家长支持与配合(2015.6)。

(5)双语实施年级为全师所有学前班、小学起始年级、亚曼苏乡中心小学1—6年级,实施的学科为除民族语文用母语外,其它所有学科均用汉语授课。

(6)结合各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本学校的双语教学实施方案(2014年3月—2015年9月)。

(7)制定双语教学的评价体系(2015.2)2.教学实施阶段(2014.3——2015.9)(1)前期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对双语认识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抓紧培训教师的业务能力,对实验教师采取跟踪听课辅导,发挥优秀汉语教师的作用,定期在业务学习时间对教师进行分层专题学习,提高汉语语言能力。

创设浓郁双语校园环境。

在原有人文校园环境基础上,融入双语元素。

在校园每处角落都可见到双语信息,名言警句、校内通知、标志性双语牌、教室双语墙等,学生时时处处浸染其中,一进校门,便呼吸到双语的气息,即无意学到不少汉语,又受到品格上无声的熏陶。

学生对双语学习的兴趣培养要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实现,学校最大限度为学生创设双语能力表现的机会,如升旗仪式的双语演讲、汉语歌曲大赛、汉语课本剧展演等,强化学生运用双语的能力。

加大双语课堂教学力度双语教学要在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汉语词汇的基础上才能正常进行。

在汉语课上大量的技能训练,参与足量的实践活动,才会实现汉语水平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汉语教师在课上有目的强化学科知识的必要术语,为双语教学做好铺垫。

(2)教学检测与评估(2014年3月—2015年9月)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从教材使用到班级管理,从汉语教育教学到学生口语表达。

从课堂到校园,从社会到家庭等进行全面的检测与评估。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双语教学评估指标体系(试行)教育阶段学校双语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框架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要素M1 双语教学条件(0.20)M11教学设备(0.35) 1.语音播放设备(0.50)(简称“教学条件”) 2.计算机教室(0.50)M12教学资源(0.35) 1.教学文件(0.15)2.教学用书(0.30)3.图书报刊(0.30)4.其它教学资源(0.25)M13其它条件(0.30) 1.班额(0.50)2.经费保障(0.50)M2 双语教师队伍(0.25)M21人员配备(0.25) 1.汉语教师(0.25)(简称“教师队伍”) 2.语文(民)教师(0.25)3.其他教师(0.50)M22任职条件(0.25) 1.职业道德(0.25)2.教师资格(0.50)3.身体状况(0.25)M23教学能力(0.25) 1.测试与考核(0.30)2.汉语表述(0.35)3.教学效果(0.35)M24业务培训(0.25) 1.校本培训(0.50)2.继续教育(0.50)M3 双语教学管理(0.40)M31组织领导(0.20) 1.领导班子(0.25)(简称“教学管理”) 2.规划与计划(0.25)3.工作制度(0.25)4.宣传教育(0.25)M32办学方向(0.20) 1.面向全体学生(0.50)2.学生全面发展(0.50)M33课程设置(0.15) 1.教学模式(0.30)2.课程方案(0.35)3.授课语言(0.35)M34教学常规(0.30) 1.备课与教案(0.20)2.课堂教学(0.20)3.学生作业(0.20)4.教学观摩与检查(0.20)5.考试与评价(0.20)M35环境创设(0.15) 1.校园环境(0.35)2.班级环境(0.35)3.语言环境(0.30)M4 双语教学质量(0.15)M41汉语与语文(民)(0.20) 1.汉语(0.50)(简称“教学质量”) 2.语文(民)(0.50)M42其它课程(0.30) 1.理科课程(0.60)2.其它课程(0.40)M43毕业生情况(0.50) 1.综合素质(0.35)2.学业水平(0.35)3.身体状况(0.30)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双语教学评估情况汇总表注:“单数行”为指标编号、名称和权重,或评估要素编号、名称和权重;“双数行”为指标或评估要素的等级和分值,等级与分值之间用“/”分隔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双语教学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农十三师教育局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一日亚曼苏乡中心小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实施双语教学具体方案亚曼苏乡中心小学2014年8月25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