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编号:AN-QP-HT689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Object Of The Problem And The Scope Of Influence, Analyzing The Problem, Propos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Cost Planning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Implementation, Follow-Up And Interactive Correction, Summary, Etc.编辑: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非煤矿山生产事故及改进措施通用范本非煤矿山生产事故及改进措施通用范本使用指引: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对工作想法的进一步提升,对工作的正常进行起指导性作用,产生流程包括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执行,后期跟进和交互修正,总结等。
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摘要:本文结合目前非煤矿山开采过程中出现的事故伤亡现状,事故类型以及原因,提出部分改进意见及措施,对非煤矿山事故减少的建议,对目前矿山工作的意见。
关键词:矿山事故事故类型冒顶片帮管理体制方法系统我国是世界矿产资源的开采大国,开采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间的推移,金属非金属无论在产量还是消耗量上在我国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对金属非金属矿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开采规模日趋扩大,开采深度逐渐加深,再加上安全紧急避险系统不健全等因素,使得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事故频频发生,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非煤矿山事故现状20xx年中国非煤矿山共发生伤亡事故1 869起、死亡2 271人,同比分别下降3.1%和3.0%。
火灾发生222 702起,死亡1 517人,受伤1 418人,直接财产损失784 468 411元。
20xx年中国非煤矿山共发生伤亡事故1861起、死亡2188人,同比分别下降0.6%和3.9%。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截止20xx年底,全国共有非煤矿山94753座,其中:金属矿山8395座,非金属矿山83431座,其他矿山2927座。
20xx年全国共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6087座,另有8919座在建矿山。
据总局调度中心统计,20xx年,全国非煤矿山企业共发生伤亡事故1861起、死亡2188人,同比分别减少11起、89人,下降0.6%和3.9%20xx年全国非煤矿山伤亡事故呈现如下特点。
1)事故总量、死亡人数有所下降,但较大事故上升。
2)事故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3)小型露天采石场较大事故中坍塌和放炮事故比重较大。
4)中毒窒息事故明显下降,但因施救不当造成事故扩大的现象比较多......从事故类型看,事故主要集中在物体打击和冒顶片帮。
二、主要危险因素识别与分析根据地采矿山的开采方式、采矿工艺和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矿山在生产和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14种主要危险因素。
(1)冒顶片帮。
冒顶片帮是采矿施工中较为普遍的事故,危及作业人员生命设备设施的安全,在破碎裂隙或矿体围岩稳定性差的地段,由于掘进、采矿过程中的开采、挖掘而引起矿岩体周围暴露,在爆破震动、松动、岩层水蚀、风化作用下、矿岩体产生应力失衡,围岩稳定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冒顶片帮危险。
发生冒顶片帮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作业中不敲帮问顶、排险不彻底、排险站位不当、支护不及时、顶板管理不到位、作业人员思想松懈等。
(2)放炮。
井下爆破作业时, 由于警戒不严格, 致使人员误入爆破区, 或爆破人员违章作业等造成对人员的伤害。
爆破危害包括早爆、迟爆、拒爆等爆破事故以及引起的地震、空气冲击波、爆破飞石、炮烟中毒等危害。
导致爆破事故的主要原因有:①放炮后过早进入工作面;②处理盲炮方法不当或打残眼;③装药工艺不合理或违章作业;④起爆工艺不合理或违章作业;⑤警戒不到位、信号不完善、安全距离不够;⑥爆破器材质量差、变质、点火迟延;⑦爆破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或非专业人员作业;⑧爆破设计不合理,或装药量过大;⑨选用爆破材料不符合国家规定。
(3)火药爆炸。
炸药、雷管等爆破器材的储存、运输和加工过程中, 因违章或人为失误及其它原因引起爆炸,严重危及工作人员生命和设备财产安全。
(4)触电。
由于矿山作业环境差, 工作面经常移动、设备频繁启动、检修等原因, 造成供电系统和电器设备发生绝缘破坏、出现接地不良、过载、短路等故障,从而引起停电、火灾或触电事故的发生。
引起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有:①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 ②设备缺陷或安装不合理;③设备无保护装置;④线路老化或绝缘失效等。
(5)机械伤害。
在凿岩、装卸矿、提升运输以及设备检修等过程中,因作业场地狭窄、或人员失误, 致使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而引起的机械伤害,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6)车辆伤害。
矿井内矿车运输、三轮车运输及矿井外部的汽车运输, 均可能发生车辆在运输行驶过程中引发的撞车、挤、压、碰撞伤人等伤亡事故。
(7)高处坠落。
在竖井、斜井、天井的操作平台附近作业或高处维修作业等, 由于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备或损坏、操作失误、管理混乱等造成坠落, 危及作业人员人身安全。
(8)物体打击。
指作业人员在巷道的碰撞, 矿石、设备、工具等坠落物的砸伤, 以及矿石、管道、金属突出物的刺伤和扎伤。
(9)容器爆炸。
空压机在运行过程中, 由于冷却水中断致使机体温度升高,或因安全阀、压力调节器等安全装置出现问题, 从而造成空压机储气罐过压发生爆炸,危及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10)中毒和窒息。
主要为爆破后产生的炮烟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如矿体氧化形成的硫化物与空气的混合物、开采过程中遇到的溶洞、采空区、硐室中积聚的有毒有害气体、火灾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等。
爆破后形成的炮烟是造成井下人员中毒的主要因素之一,造成炮烟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井下通风不畅和违章作业。
此外, 矿山在地下开采时采用机动三轮车运输,如果尾气未采取净化措施,导致空气污染,严重时也会导致作业人员中毒和窒息。
(11)火灾。
依据矿山建设和开采过程及作业特点,其存在的主要火灾类型为矿山火灾和电器火灾。
矿山生产过程中(地面或井下作业)存在有易燃、可燃物品(如木柴、油品等),如果未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或采取的措施不当,可能会引起矿山火灾。
电器设施,包括配电系统、电机、照明灯具、电缆电线等, 如果配置、操作、管理不当,会导致过负荷、过电流、过热、漏电、雷击或接地不规范等,均可能引起电器火灾。
若引起作业环境的可燃物, 会进一步导致矿山火灾。
(12)透水。
在矿体开采过程中, 由于存在破坏隔水层、贯通含水断层破碎带、排水系统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含水层内的承压水突然涌出,从而淹没矿井的水危害;矿山坑口低于洪水水位导致洪水淹井事故发生。
(13)淹溺。
在井下水仓或地表高位水池上部检修、检查时, 由于安全设施和管理上的缺陷, 导致作业人员坠落水仓淹溺。
(14)坍塌。
由于保安矿柱设计或留设不合理, 在爆破震动影响下造成井巷工程或位于岩移范围内的地面建筑设施坍塌;地面建筑设施强度低,稳固性差, 在暴雪、强风等极端气候条件下发生坍塌, 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及设备设施破坏。
三、建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体制在安全管理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建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体制。
①安全思想意识: 必须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指导思想。
②完善管理制度:事故的发生总是由管理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及其它环境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共同作用造成的。
③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一切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在作业过程中,各职能机构的人员和各工种的工人,都必须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负责。
④特种作业职工进行技术培训: 矿山放炮、炸药专门的安全操作和技术培训,并经测验,考试合格后才能进行操作。
⑤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安全检查制度。
⑥选用安全设备: 认真选用设备; 安全、经济、合理地使用设备,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对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⑦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 保证井下应该具有足够的新鲜空气、良好的照明设施及畅通的人行通道,尽力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
⑨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力度,落实培训工作责任制,加强培训的宏观指导,加强监督检查。
完善矿长,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培训,考核的管理办法。
规范管理,形成全国统一的证书管理制度。
加强对培训、考核、持证上岗情况的检查,严肃处理不按规定组织职工培训及未经培训合格或无证上岗的行为。
同时,与生产技术进步相适应,对非煤矿特种作业的类别进行适当调整,解决好矿山特种作业人员面过宽,人员比例过高的问题。
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四、设计、采用合理和科学的采矿方法设计前应了解采场地压的显现特点及采场地压的活动规律,结合矿体的开采条件,进行类比分析找出安全可靠的开采方法。
对于壁式体系的开采,必须进行工程类比,找出规律,并按下述内容对地压进行控制:顶板初次来压步距; 在初次来压期间必须对工作面行支护;进行压力预测预报;掌握来压的周期。
房柱式开采体系,由于上覆岩层重量转移,使矿柱中的应力增加,形成支承压力,矿柱表面可能发生片帮、压裂。
因此,应确定合理的矿柱尺寸; 及时处理采空区; 加固顶板,控制地压。
五、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安全管理问题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生产中各个环节的安全性或危险性,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然后再进行综合评价,并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措施,调整工艺设备、操作、管理、生产周期和费用投资等因素,使这个系统中发生的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安全系统工程用于安全管理有六个方面的内容: ①分析生产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 ②预测由这些因素可能引起的危险; ③设计和选用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方案; ④组织实施安全措施; ⑤对措施效果进行评价; ⑥不断改善。
其中系统分析和评价方面是安全系统工程的核心,系统分析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种, 使用安全性考核表,就是定性分析方法的一种。
其它如事故树分析法( ETA ) 、故障树分析法( FTA )和鱼刺形图等都是很好的定性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是一种根据物质系数等因素进行危险程度的分析,再根据危险程度的大小采取安全措施;另一种是对故障进行分析,利用故障发生概率的数据及其严重程度,在允许的概率范围内,进行系统的最优设计。
六、微震监测系统矿山微震监测技术的应用已有数十年历史,国外目前已进入了广泛应用阶段,国内也已在少数矿山投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