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名词解释:(每题5 分)1、《建筑十书》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作为一本建筑学专著,提出了许多完善的建筑设计方法、建筑思想、原则。
但最大的成就在于指出了“一切建筑物都应当恰如其分地考虑到坚固耐久、便利实用、美丽悦目”这一原则,为欧洲建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尽管两千多年来,建筑学有了伟大的进步,但都没有超越这一原则。
2、让•努维尔法国当代著名建筑师。
其作品充分考虑法国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将当代高科技成果的新技术、新理念融入其中,使其作品典雅端庄又不失时代特色。
其代表作品是于1987—1988 设计,建于法国巴黎的阿拉伯世界文化研究中心。
并以此获该年度法国最佳建筑设计并一举成名。
3、巴黎圣母院座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 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 80多年。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圣母院的西立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
4、少就是多德国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在1928年针对盛行的古典装饰提出“少就是多” (Less ismore.)的著名观点。
少——工业化社会简约精神的体现。
他认为,在艺术造型上净化建筑,使之不附有任何多余的、不具有结构与功能依据的东西。
多——揭示了在大工业生产条件下用新材料和施工方法可能创造出来的建筑上的简洁精确的一种丰富的效果。
范斯沃斯住宅,湖滨公寓体现了这一观点。
三、填空题:(每题1 分)1、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柱式,并有很大的发展,在使用上分别出现了①(券柱式)、②(叠柱式)、3(巨柱式)、④(混合柱式)等几种使用方式。
2、佛罗伦萨主教堂砌了(12)m高的一段鼓座,鼓座墙厚(4.9)m。
为了减少穹顶的侧推力,还采用了①(双圆心形穹顶)、②(骨架券结构)、③(穹顶做内外壳)、④(穹顶底部设一圈铁链加固)等措施。
四、简答题:(每题10 分)1、简述巴洛克建筑的表现建筑动态的一些主要手法。
(1)平面上:由于教堂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
因此,巴洛克式教堂多采用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平面。
(2)在空间上:由于平面的特殊形状,则赋予空间(主要是内部空间)以凹凸分明、由曲面围合的各种动态感非常强烈的室内空间。
(3)在外形上:采用波浪形曲线与曲面,圆形的雨罩与台阶,断折的檐部与山花,柱子的疏密排列等来助长立面的起伏变化与运动感。
总之,巴洛克建筑正是在这样一种平面上、室内空间上、外观上的动态的追求,强调一种追求新奇、标新立异,这样的处理往往使建筑的形体支离破碎,似乎有一种力在里面冲突挣扎,以“引起世人惊讶”。
2、简述太阳神庙的艺术特色。
太阳神庙的艺术特色:强调崇拜,恩威并济a实体部分:采用雕像(法老),方尖碑(献给日神,象征太阳的一束光芒),圣羊像(或狮身人首像),大门(墙体)之间对比(方尖碑的尖与墙体)。
主从(实墙为主)的构图处理,突出重点,形成完整统一的艺术特色。
实墙上的浮雕和门前长达一公里的圣羊像,突出一种气氛——宗教气氛。
方尖碑,圣羊像,宗教的。
大门,世俗的:彩色浮雕,象形文字,程式化的人物,彩旗猎猎。
对比的手法,突出大门的统帅作用。
大门的尺度:观赏尺度与使用尺度的巨大反差。
富丽、喧嚣、热烈的宗教气氛。
强调“恩”的一面b、空间上:塞满柱子的大殿。
神秘,压抑的气氛神秘——光线, 高侧窗压抑——柱子,巨大的尺度,密集的布局。
强调“威”的一面。
二、论述题:(30 分)论述密斯流动空间与全面空间的艺术特色。
流动空间:密斯认为,建筑空间不像已往习惯那样地是一个由墙面、屋面和地面像盒子似的,室内外空间绝然划分的房间;而是由一些互不牵制的部件——可以独立行动的墙面、屋顶和地面——分别组合起来,成为既可封闭,又可开敞或半开敞,或互相贯通的多种多样的建筑空间。
典型实例: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1929 年),它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采取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
主厅用8 根十字形断面的镀镍钢柱支撑一片钢砼平屋顶。
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互相衔接、穿插,引导人流,使人在行进中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
该馆在建筑形式处理上也突破了传统砖石建筑的以手工方式精雕细刻和以装饰效果为主的手法,而主要依靠钢、玻璃的新建筑材料,表现其光洁平直的精确美,以及材料本身的纹理和质感的美。
在建筑空间和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
全面空间:密斯认为,建筑物的用途是经常变化的,但因此把它推倒重来就划不来,所以我们把沙利文的口号“形式随从功能”颠倒过来,建造一个偌大的、没有障碍的,可以供自由划分的实用而又经济的空间,再使功能去适应它。
明确哪些是承重构件和不承重构件,逻辑地处理它们的形体表现。
就这样,他企图创造一种没有阻隔的大空间,以便随意改变隔墙来满足不同要求。
典型实例:伊利诺工学院建筑馆,该馆长67米,宽36.6 米,没有柱子和承重墙。
顶棚和幕墙都悬挂在四榀大钢架之下。
设计教室、图书馆、展览室等都布置在这个大空间里。
仅用一些不到顶的隔墙略加分割。
一些独立的房间如厕所、贮藏室则布置在地下室。
12、柯布西埃称“设计不应是自外而内,而应是自内而外”,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柯布认为现代生活要求并期待着房屋有一种新的平面,而平面是由内到外开始的,外部是内部的结果,对于整个建筑而言,柯布认为平面是整个设计的发动机,由平面的自由布局才能做到自由立面,由此柯布认为革新建筑的方法是由内而外,自平面而立面。
13.试比较分析北京天坛与古希腊雅典卫城建筑艺术特色上的异同。
不同点:1)北京天坛超大规模占地,突出天坛环境的恢宏壮阔,雅典卫城建在雅典城中央的一个不大的孤立的山岗上。
2)天坛的圜丘坛、祈谷坛、两组有限的建筑体量,通过丹陛桥的连接,组成超长的主轴线。
按祭祀的路线组织空间,采用周边式布局,没有固定的轴线。
3)天坛的所有建筑都南北向或东西向布局,而卫城的建筑要照顾到各个角度的最佳效果,没有统一的朝向。
4)天坛的高高凸起的圜丘坛、祈谷坛和丹陛桥,提升人的视点,拓展人看天的视野,出天穹的分外开阔,造就天的崇高、旷达、神圣的境界。
而卫城的建筑群顺应地势高低错落。
步移景异体现了建筑的时空观。
共同点:1)建筑群的功能都是以祭祀、纪念为主2)主次比较分明天坛高高凸起的圜丘坛、祈谷坛和丹陛桥,提升人的视点,拓展人看天的视野,以突出“崇天”的境界;卫城中将帕提农神庙至于卫城的最高处,体量最大,是卫城上唯一的围廊式庙宇,突出其主要地位。
3)对比和谐天坛中凭矮壝墙强化高低对比,突出建筑的开腾态势,借高台基、重檐攒尖顶着力渲染高耸形象。
卫城中帕提农位于最高点、体量最大,造型庄重,其他建筑则处于陪衬位置。
天坛总体布局特色:1)超大规模占地,突出天坛环境的恢宏壮阔;2)大片满铺的茂密翠柏,渲染天坛坛区的肃穆宁静;3)圜丘坛、祈谷坛、两组有限的建筑体量,通过丹陛桥的连接,组成超长的主轴线。
4)高高凸起的圜丘坛、祈谷坛和丹陛桥,提升人的视点,拓展人看天的视野,出天穹的分外开阔,造就天的崇高、旷达、神圣的境界。
5)通过一系列象征充分显现崇天的意识。
卫城的总体布局很有特色,1)建筑群顺应地势高低错落。
2)照顾到各个角度的最佳效果3)按祭祀的路线组织空间,采用周边式布局。
4)建筑与雕刻交替成为构图中心5)突破性采用多立克与爱奥尼柱式混用,并在内部采用叠柱式,避免了柱子过于高大粗壮,内部空间简单,外部空间丰富,单体建筑形体简单,群体建筑形体丰富。
6)主次比较分明,对比和谐7)步移景异体现了建筑的时空观,被誉为西方建筑史群众建筑艺术中最杰出实例。
14•现代主义建筑追求建筑与时代的紧密结合,请以建筑师密斯•凡•德•罗为例对此加以论述。
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建筑应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结合,密斯的“少就是多”理论中的“少”主张在艺术造型上净化建筑,使之不富有任何多余的,不具有结构和功能依据的东西,尽量简化结构体系,采用钢柱梁结构,在实体上采用玻璃和钢来体现工业时代大机器生产的简洁精神。
现代主义建筑主张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特征。
密斯的“少就是多”中的“多”揭示了在工业生产条件下,用新材料和新的施工方法可能创造出来的建筑上的简洁精神的一种丰富效果。
密斯对钢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的运用的探索也充分体现了他对新材料、新结构的探索精神。
3)现代主义建筑主张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素服,放手创造新风格。
密斯在实践中抓住了现代主义重要课题,提出了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通用空间,把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哲学的介入是当代西方许多建筑思潮的一种重要现象,请就此现象谈个人观点。
15.试比较勒•柯布西耶和密斯•凡•德•罗两位建筑师作品在突出建筑的时代性方面的异同。
相同点:两位建筑师都强调建筑应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结合。
柯布以机器美学作为他的美学观点,从现代化产品和技术生产手段中获得灵感,并把他们应用到建筑设计,机器美学就是一种简单化、标准化的形式,也是一种理性的手法,在建筑形式方面,他赞成简单的几何形体,简单的形式是最美的。
密斯的“少就是多”理论也同样体现了这样的观点,他主张在艺术造型上净化建筑,使之不富有任何多余的,不具有结构和功能依据的东西,尽量简化结构体系,采用钢柱梁结构,在实体上采用玻璃和钢来体现工业时代大机器生产的简洁精神。
2)两位建筑师都主张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特征。
柯布提倡使用混凝土,在艺术造型上抛弃个人情感,净化装饰。
密斯对钢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的运用的探索也充分体现了他对新材料、新结构的探索精神。
3)两位建筑师主张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素服,放手创造新风格柯布主张设计要向前看,否定传统的装饰,他认为最代表未来的是机械的美,未来的世界基本上是机械的时代。
密斯密斯在实践中抓住了现代主义重要课题,提出了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通用空间,把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不同点:在创作中,柯布主张设计应是自内而外的,平面是设计的发动机。
而密斯主张功能追随形式,创造大的没有阻碍的可以供自由划分的使用经济的空间,再使功能去实用它。
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素服,防守创造新风格.《外国建筑史》复习题部分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古希腊柱式答:古希腊石材建造的大型庙宇的典型型制是围廊式,因此,柱子、额枋、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确定了庙宇的外貌,而希腊建筑艺术的推敲与改进主要集中于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与相互组合上,到公元前6 世纪形成了一整套稳定的做法,后被罗马人称为柱式。
2,巴西利卡答:巴西利卡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王者之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