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宗明义,体育明星是指在体育事业上有突出成绩的人。
偶像化是指选取特定的人进行刻意打造使之成为偶像的过程。
如今中国体育发展面临的难题就是如何从体育大国变为体育强国。
体育精神包括体育面貌、体育心态、体育风范等方面,其作为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泉,对体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规范着体育模式。
判断体育明星偶像化是否有利于体育发展的标准,就是该过程中是否违背体育精神。
我方认为偶像化过程中严重违背了体育精神,不利于体育发展。
理由如下:
第一,偶像化将竞技体育变成了金牌体育,污染了体育心态
为实现偶像化的目的,选取体育明星的过程中金牌成了最低要求,将一股金牌至上的错误价值导向带入人心,严重违背了重在参与的精神,畸形扭曲了顽强拼搏的精神。
同样的错误我们在坐的各位都深受其害,中高考状元模式、以分数论成败,应试教育下空有高分,有几个状元功成名就,有几所大学是全球百强?甚至我们医学、法律学位都得不到世界的认可。
广岛亚运会上中国队因兴奋剂被剥夺金牌12枚的耻辱犹在眼前。
我们忽视甚至违背体育精神,连心态都端不正,如何从大国变成强国!
第二,偶像化将体育竞争变为外形竞争忽略体育本身,抹黑体育面貌
同样是体操冠军,为什么漂亮的刘璇、何雯娜被偶像化,获得更多机遇,而程菲却很少露面?举重冠军廖辉同样值得我们尊重,为什么偏偏是帅气的田亮、刘翔被偶像化呢?事实摆在眼前,为了实现偶像化的最佳效果,那些外形突出的体育明星成为宠儿,体育本身被忽略了。
偶像贝克汉姆的个人魅力掩盖团队精神;万人迷的花边新闻竟成球场焦点。
偶像化不仅仅是转移了人们对体育的关注,更是将体育对健与美的追求异化,抹黑了其本来面貌。
偶像化对体育明星的精挑细选,大力打造,无非就是从运动员身上榨取最大利益,却不顾损害运动员利益。
搓澡冠军、盗窃冠军,光芒之后有有谁问津,以人为本关怀运动员的体育风范变成了一个笑话。
偶像化大潮下体育精神不堪一击,中国的体育能够长远发展吗?中国能够从体育大国变成强国吗?
综上,我方观点已然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