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规范ppt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规范ppt
国内微生物标本的采集目前存在的问 题
标本送检率低 从全国来看,抗感染治疗前,送 检相关标本可能只占应送标本的一半左右,与抗 菌药物应用率之高形成鲜明的反差。一些医师在 经验性治疗受挫后方送标本,此时已失去阳性培 养的机会。 标本有缺陷 正确收集各种临床标本,关注特 检标本采样与送检的方法和条件,是完成病原学 诊断的先决条件。
(四)注意事项
1. 由于自然排尿收集的标本很难避免会阴部及 下尿道细菌污染,所以需要定量接种、合理评 价才能判断培养的细菌是否与尿路感染有关。 尿标本菌落计数中革兰阴性杆菌数>105CFU/ml 或革兰阳性球菌数>104CFU/ml时有临床诊断意 义。 (不是绝对的,受多因素影响,综合判断)
所谓“双瓶双侧”,是指从一个部位采 血接种一套培养瓶,再从另一部位采血接种 另一套培养瓶。(通常是双臂) 所谓“双侧双瓶”,是指从一个部位采 血接种一个需氧瓶,再从另一部位采血接种 另一个厌氧瓶。 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 为单个血培养。
3.采集次数
要求: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成人患者 ,推荐同时采集2~3套(不同部位)血培养 标本(即双瓶双臂同时采集血培养标本) 。 婴幼儿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次(不同部位 )血培养标本。 说明:除特殊情况之外,在采取血培养后的2 至5天内,无需重复采取血培养。因为抗菌 治疗的2至5天内,血液中的细菌不会立即 消失。研究证明,血培养只做1套的检出率 为65%,做2套和3套的检出率分别为80% 和96%。单瓶的血培养检出率不高,而且 结果很难做出临床解释。
4.采血量 要求:
成年患者推荐的采血量为每套不少于 10ml, 每瓶不少于5ml。 婴幼儿患者推荐的采血量为每瓶不少于 2ml。
说明: 血标本采集的量是影响检出率的最重要的因 素。成人血培养采血量在2~30ml之间,病原 菌检出率与采血量成正比例增长。每增加1ml 的血液,病原菌的检出率增加3.2%。儿童患 者因为血液中病原菌浓度较高,血培养量无 需等同于成人。对血液病患者或者血容量相 对较低的患者建议使用儿童瓶来减少血液的 采集量增加病原菌的检出率。
由于婴幼儿患者厌氧菌所致菌血症比较罕见, 婴幼儿血培养可以仅用需氧瓶,为提高检出 率、区分污染菌,应采用两只需氧瓶为一组 血培养。仍然采用双侧双瓶的采血方式。
6.血培养标本的运送
要求:(1)采集后的血培养瓶应在1小时之内 送往实验室。 (2)血培养瓶在接种前和接种后均不得冷藏和 冷冻。 说明:血培养瓶冷藏或冷冻会将一些微生物杀 灭,将装着液体的容器冰冻也会使容器破裂。
7. 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前; 8. 有尿路感染症状者,前次培养结果阴性或抗 菌治疗48h后仍持续发热。 9. 抗生素停药后,感染症状再次出现。
(二)尿培养标本采集方法
1.清洁中段尿 留取清晨清洁中段尿标本,先 用肥皂水仔细清洗会阴部,再用清水冲洗尿 道口周围;将前段尿排去,留取中段尿10ml 左右于无菌容器内,立即加盖送检,2h内接 种。该方法简单、易行,是最常用的尿标本 收集方法,但是容易受到会阴部细菌污染。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
(一)血培养检测采血指征
临床上疑为败血症、脓毒血症或其他血液感 染的患者 1. 发热(≥38℃)或低温(≤36℃) 2. 寒战 3. 白细胞增多(>10×109/L,特别有“核左 移”未成熟的或杆状核白细胞增多) 4. 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109/L)
5 . 血小板减少 6.皮肤粘膜出血 7.昏迷,休克 8.多器官衰竭 9. CRP升高 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低烧 外,很少培养出细菌,应该补充尿液和脑脊 液培养。 对入院危重感染患者未进行系统性抗菌药物 治疗之前,应及时采集血培养。
要求: 严格无菌操作,不允许在皮肤消毒后用手按 压静脉,除非带有无菌手套。 不推荐采血和接种血培养瓶更换注射器针头, 采用真空采血装置能降低污染率。 说明: 无论采用何种采血方法,血培养可接受的污 染率通常是≤3%。研究表明,经过专门培训 的熟练抽血者采集血培养的污染率为3%,而 未经培训的住院医生和护士污染率则达11%。 因此对临床护士就血培养标本采集进行专门 的、严格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 、下呼吸道(痰培养)标本采集规范 标本采集方法
医师或护士直视下采集标本 病人先漱口,去除的痰
液
临床上约半数咳痰标本不合格!咳痰途径口 咽部不可避免地受到污染。 唾液中口咽部定植菌的浓度可达108 ~109/ml。 研究显示,国内常规痰标本中约半数存在唾 液严重污染现象。
如何提高细菌阳性检出率
标本采集时机 标本采集方法 标本的质与量 标本的运送与保存 镜检筛选合格标本 高质量、多种分离培养基 培养环境 临床医生对报告单的解读及抗生素合理使 用
微生物标本采集基本原则
1.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3.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采样后立即送检甚至床旁接种尤其是厌氧 培养 5.混有正常菌群污染标本,不可置肉汤培养 6.标本容器须灭菌处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7.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
(三)采集时间和标本运送
1.应选择在抗菌药物应用前或停用抗菌药物5天 后采集尿液。 2.通常采集清晨第1次尿液送检,确保尿液在膀 胱内停留4h以上,使细菌有足够时间繁殖。嘱 患者睡前少饮水以免尿液稀释。 3.怀疑沙门菌感染时应在发病2周左右采集尿液 培养。
4.对无症状的患者应连续采集3天晨尿送检。 5.怀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时,患者应停药1-2天 后采集晨尿或24h尿的沉渣部分10-15ml送检。 6.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及时接种,室温下 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h(夏季保存时间应适当缩 短或冷藏保存),冷藏保存标本必须在6h内进 行接种,但冷藏保存的标本不能用于淋病奈瑟 菌培养。
4.小儿收集包 无自控能力的小儿可用收集包 收集尿液,这种装置由于很难避免会阴部菌群 污染产生假阳性,所以只有在检验结果为阴性 时才有意义。如果检验结果为阳性,应结合临 床进行分析,必要时可使用膀胱上穿刺或导尿 法留取标本进行复检。
5.留置导尿管收集尿液 用导尿管导取1015ml尿液置灭菌容器内送检。长期留置导尿管 者,应在更换新导尿管后留取尿标本。留置导 尿患者应消毒导尿管外部及尿管口,采取无菌 操作方法,用注射器通过导尿管吸取尿液。注 意防止混入消毒剂,不能从尿液收集袋中采集 尿液。
合格标本的判断标准:
外观:观察颜色、粘度、有无血丝或脓。若 标本为水状且很明显是唾液,则应拒收。为了 判定是否来自下呼吸道的痰,需检查是否为合 格的痰标本。白细胞>25个/低倍镜视野、鳞状 上皮细胞<10个/低倍镜视野为合格标本。采集 合格标本对细菌的诊断极为重要。
合格痰液标本
不合格痰液标本
为了提高病人血培养的阳性率,最好 的抽血时间是:
A.发热开始时 B.寒战开始时 C.发热最高峰时 D.寒战结束时 E.预计寒战发热前
2.采集部位
要求:从两侧上肢静脉采血,“双瓶双侧”采 血培养。至少做到“双侧双瓶”。必要时从下 肢静脉采血做第三套血培养。 说明:不建议采集 (1)动脉血,因其诊断价值没有比静脉血更大; (2)静脉留置导管,因其常伴有高污染率。如 果必须从留置导管内采血,也应同时从外周静 脉采集另外一个血培养标本,以帮助阳性结果 的判读。
3.由于口腔和咽部存在大量的革兰阳性和革
兰阴性厌氧细菌,而且缺乏可靠的方法区
分它们究竟是致病菌还是定植菌,因此不
主张对咳痰标本进行厌氧菌培养。
4. 约有1/4-1/2肺部感染患者可能发生菌血
症,应同时做血培养。
三 、尿培养标本采集规范
(一)尿培养标本送检指征 1. 有典型的尿路感染症状; 2. 有肉眼脓尿或血尿; 3. 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亚硝酸盐阳性; 4. 有不明原因的发热,无其他局部症状; 5. 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出现发热; 6. 膀胱排空功能受损;
2.耻骨上膀胱穿刺 使用无菌注射器直接从 耻骨上经皮肤消毒穿入膀胱吸取尿液,是评估 膀胱内细菌感染的“金标准”方法,主要用于 厌氧菌培养或留取标本困难的婴儿尿标本的采 集。 3.直接导尿 按常规方法对会阴局部进行消 毒后,用导尿管直接经尿道插入膀胱,获取膀 胱尿液,可减少尿液标本污染,准确地反映膀 胱感染情况。但有可能下尿道细菌进入膀胱, 导致继发感染,一般不提倡使用。
2.小儿取痰法 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用棉
拭子深入咽部,小儿经压舌刺激咳嗽时, 可喷出肺部和气管分泌物,粘在棉拭子上 送检。幼儿还可用手指轻叩胸骨柄上方, 以诱发咳痰。
3.支气管镜采集法
–-经支气管镜直接吸引 –-支气管肺泡灌洗 –-防污染样本毛刷
(三)注意事项
1. 痰标本不能及时送检者,可暂存4℃冰箱。
(一)采集指征
凡是发热、咳嗽和咳痰,痰呈脓性、粘稠或 血性,并伴有胸痛、气急,肺部闻及湿罗音, 外周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X线检查提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或胸腔积液,甚 至出现感染性休克和呼吸衰竭等患者,应采 集痰液或下呼吸道标本。
对可疑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如SARS、肺炭疽、 肺鼠疫等)患者采集检验标本时必须注意生 物安全防护。 对于细菌性肺炎,痰标本送检每天1次,连续 2-3天;不建议24h内多次采集,除非痰液外 观性状改变; 怀疑分枝杆菌感染者,应连续收集3天清晨痰 液送检
(二)采集方法
1、自然咳痰法 以晨痰为佳。用清水反复漱 口,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痰液直接吐入 无菌容器中,尽快送检。否则有的细菌(如肺 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在外界可能死亡。 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室温保存≤2h。要求采 到肺深部的痰液,不要唾液。
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痰标本; 标本采集后1-2h内必须立即进行实验室处理; 咳痰标本应用最早且广泛,但也是最受争议 的标本 ; 取标本前应摘去牙托,清洁口腔如刷牙和漱 口; 深咳,采集标本过程中要有专业的医务人员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