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奥数-逻辑推理-

三年级奥数-逻辑推理-

第十一讲:逻辑推理教学目标掌握逻辑推理的解题思路与基本方法:列表、假设、对比分析法等1..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掌握解不同题型的突破口2.能够利用所学的数论等知识解复杂的逻辑推理题3.知识精讲逻辑推理作为数学思维中重要的一部分,经常出现在各种数学竞赛中,除此以外,逻辑推理还经常作为专项的内容出现在各类选拔考试,甚至是面向成年人的考试当中。

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来说,逻辑推理既有趣又可以开发智力,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比较高。

本讲我们主要从各个角度总结逻辑推理的解题方法。

一列表推理法如何从较繁杂的信息中选准突破口,层层剖析,逻辑推理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层次多,条件纵横交错.因此在推理过程中,我们也常常采用列表的方式,把错综复杂的约一步步向结论靠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束条件用符号和图形表示出来,这样可以借助几何直观,把令人眼花缭乱的条件变得一目了然,答案也就.容易找到了二、假设推理用假设法解逻辑推理问题,就是根据题目的几种可能情况,逐一假设.如果推出矛盾,那么假设不成立;如果推不出矛盾,而是符合题意,那么假设成立.解题突破口:找题目所给的矛盾点进行假设模块一、列表推理法刘刚、马辉、李强三个男孩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进行乒乓球混合双打比赛.事先规定:兄妹】【例 1问:第二盘:李强和小红对刘刚和马辉的妹妹.第一盘:二人不许搭伴.刘刚和小丽对李强和小英;三个男孩的妹妹分别是谁?由李强与小红都不是兄妹.刘刚与小丽、为兄妹二人不许搭伴,【解析】因所以题目条件表明:李强与小英、第二盘看出,小红不是马辉的妹妹.将这些关系画在左下表中,由左下表可得右下表.小红小英小丽小红小英小丽刘刚×√×刘刚×马辉×√马辉×××√×李强×李强×刘刚与小红、马辉与小英、李强与小丽分别是兄妹.【巩固】王文、张贝、李丽分别是跳伞、田径、游泳运动员,现在知道:⑴张贝从未上过天;⑵跳伞运动员已得过两块金牌;⑶李丽还未得过第一名,她与田径运动员同年出生.请根据上述情况判断王文、张贝、李丽各是什么运动员?【解析】为了能清楚地找到所给条件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妨运用列表法,列出下表,在表中“√”表示是,“×”表示不是,在任意一行或一列中,如果一格是“√”,可推出其它两格是“×”王文张贝李丽跳伞√×××田径√游泳由⑴⑶可知张贝、李丽都不是跳伞运动员,可填出第一行,即王文是跳伞运动员;由⑶可知,李丽也不是田径运动员,可填出第三列,即李丽是游泳运动员,则张贝是田径运动员.【巩固】李波、顾锋、刘英三位老师共同担负六年级某班的语文、数学、政治、体育、音乐和图画六门课的教学,每人教两门.现知道:⑴顾锋最年轻;⑵⑵李波喜欢与体育老师、数学老师交谈;⑶⑶体育老师和图画老师都比政治老师年龄大;⑷⑷顾锋、音乐老师、语文老师经常一起去游泳;⑸刘英与语文老师是邻居.问:各人分别教哪两门课程?【解析】李波教语文、图画,顾锋教数学、政治,刘英教音乐、体育.由⑴⑶⑷推知顾锋教数学和政治;由⑵推知刘英教体育;由⑶⑸推知李波教图画、语文.【巩固】王平、宋丹、韩涛三个小学生都是少先队的干部,一个是大队长,一个是中队长,一个是小队长.一次数学测验,这三个人的成绩是:⑴韩涛比大队长的成绩好.⑵王平和中队长的成绩不相同.⑶中队长比宋丹的成绩差.请你根据这三个人的成绩,判断一下,谁是大队长呢?【解析】根据条件⑵和⑶,王平和中队长的成绩不相同,中队长比宋丹的成绩差.,可以断定,王平不是中队长,宋丹也不是中队长,只有韩涛当中队长了.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王平×宋丹×√韩涛王平和宋丹两人谁是大队长呢?由⑴和⑶,韩涛比大队长的成绩好,中队长比宋丹的成绩差,可以推断出按成绩高低排列的话,宋丹的成绩比中队长(韩涛)的成绩好,韩涛的成绩比大队长的成绩好.这样,宋丹、韩涛就都不是大队长,那么,大队长肯定是王平.【例 2】张明、席辉和李刚在北京、上海和天津工作,他们的职业是工人、农民和教师,已知:⑴张明不在北京工作,席辉不在上海工作;⑵在北京工作的不是教师;⑶在上海工作的是工人;⑷席辉不是农民.问:这三人各住哪里?各是什么职业?【解析】这道题的关系要复杂一些,要求我们通过推理,弄清人物、工作地点、职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的关系需要两两构造三个表,即人物与地点,人物与职业,地点与职业三个表.我们先将题目条件中所给出的关系用下面的表来表示,由条件⑴得到表,由条件⑵、⑶得到表,12由条件⑷得到表.3.,所以表可填全为表因为各表中,每行每列只能有一个“√”52可以将表可填全完为表由表知农民在北京工作,又知席辉不是农民,所以席辉不在北京工作,154和表知得到:张明住在上海,是工人;席辉住在天津,是教师;李刚住在北京,是农民.由表54方法二:由题目条件可知:席辉不在上海工作,而在上海工作的是工人,所以席辉不是工人,又不是农民,那么席辉只能是教师,不在北京工作,就只能是在天津工作,那么张明在上海工作,是工人。

李刚在北京,是农民。

已演员.他们的职业分别是教师、他们的籍贯分别是辽宁、广西、山东,工人、丙三人,【巩固】甲、乙、知:⑴甲不是辽宁人,乙不是广西人;⑵辽宁人不是演员,广西人是教师;⑶乙不是工人.求这三人各自的籍贯和职业.由题意可画出下面三个表:【解析】1补.由表将表补全为表知,工人是辽宁人,而乙不是工人,所以乙不是辽宁人,由此可将表344.全为表5所以,甲是广西人,职业是教师;乙是山东人,职业是演员;丙是辽宁人,职业是工人.方法二:将能判断的条件先列入图表中,广西人是教师,但是乙不是广西人,所以乙不是教师,乙又不是工人,所以乙为演员。

在对应的地方打上“√”,对应的行列均打“×”。

但是辽宁人不是演员,所以乙不是辽宁人,乙就是山东人,所以甲是广西人,职业是教师;乙是山东人,职业是演员;丙是辽宁人,职业是工人。

明、小芳、小花各爱好游泳、羽毛球、乒乓球中的一项,并分别在一小、二小、三小中的一所小【巩固】)4)爱好乒乓球的不在三小;(31)小明不在一小;(2)小芳不在二小(小学上学。

现知道:()爱好游泳的不是小芳。

问:三人上各爱好什么运动?各上哪所小学?(5爱好游泳的在一小;道题比上例复杂,因为要判断人、学校和爱好三个内容。

先将题目条件中给出的关系用下面的这【解析】3表示:1表、表2、表4。

,所以表3可补全为表因为各表中,每行每列只能有一个“√”补全为表1、表2知道,爱好游泳的在一小,小芳不爱游泳,所以小芳不在一小。

于是可将表由表4,得到:小明在二小上学,爱好打乒乓球;小芳在三小上学,爱好打羽毛球;小花在一45和表5。

对照表小上学,爱好游泳。

小王、小张和小李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教师,现在只知道:小李比教师年龄大;【巩固】小王与农民不同岁;农民比小张年龄小。

问:谁是工人?谁是农民?谁是教师?但是今天我们通过这道题目一起聪明的小朋友思考一下就能得到答案,这道题目并不难,【解析】小王不由题目条件可以知道:小李不是教师,来学习一个十分有用的方法:列表分析法。

“×”表示肯定,表格中打小张不是农民。

是农民,由此得到左下表。

“√”打表示否定。

因为左上表中,任一行、任一列只能有一个“√”,其余是“×”,所以小李是农民,于是得到右上表。

因为农民小李比小张年龄小,又小李比教师年龄大,所以小张比教师年龄大,即小张不是教师。

因此得到左下表,从而得到右下表,即小张是工人,小李是农民,小王是教师。

例题中采用列表法,使得各种关系更明确。

为了讲解清楚,例题中画了几个表,实际解题时,不用画这么多表,只在一个表中先后画出各种关系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①第一步应将题目条件给出的关系画在表上,然后再依次将分析推理出的关系画在表上;②每行每列只能有一个“√”,如果出现了一个“√”,它所在的行和列的其余格中都应画“×”。

【例 3】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职业分别是教师、医生、律师、警察.已知:⑴教师不知道甲的职业;⑵医生曾给乙治过病;⑶律师是丙的法律顾问(经常见面);⑷丁不是律师;⑸乙和丙从未见过面.那么甲、乙、丙、丁的职业依次是:.【解析】律师、教师、警察.由⑶可以知道丙不是律师,但是他见过律师,再由⑸知乙不是律师,又由⑷可知甲是律师.于是由⑴和⑶知丙不是教师,由⑵和⑸知丙不是医生,从而丙是警察.再由⑵知乙是教师,丁是医生.列表如下(列表的好处在于直观明了,不会犯错误):甲、乙、丙、丁在谈论他们及他们的同学何伟的居住地.【巩固】”甲说:“我和乙都住在北京,丙住在天津.“我和丁都住在上海,丙住在天津.”乙说:“我和甲都不住在北京,何伟住在南京.”丙说:“甲和乙都住在北京,我住在广州.”丁说:假定他们每个人都说了两句真话,一句假话.问:不在场的何伟住在哪儿?”我们可以假设这句话是假话,那么甲、乙的前两句应当都是真因为甲、乙都说“丙住在天津,【解析】话,推出乙既住在北京又住在上海,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即“丙住在天津”是真话.因为甲的前两句话中有一句假话,而甲、丁两人的前两句话相同,所以丁的第三句话“我住在广州”是真的.由此知乙的第二句话“丁住在上海”是假话,第一句“我住在上海”是真话;进而推知甲的第二句是假话,第一句“我住在北京”是真话;最后推知丙的第二句话是假话,第三句“何伟住在南京”是真话.所以,何伟住在南京.甲、乙、丙、丁每人只会中、英、法、日四种语言中的两种,其中有一种语言只有一人会说.他4【例】们在一起交谈可有趣啦:⑴乙不会说英语,当甲与丙交谈时,却请他当翻译;⑵甲会日语,丁不会日语,但他们却能相互交谈;⑶乙、丙、丁找不到三人都会的语言;⑷没有人同时会日、法两种语言.请问:甲、乙、丙、丁各会哪两种语言?⑴⑵⑷可得下表,其中丙不会日语是因为甲会日语,且甲与丙交谈需要翻译.由下表看出,甲由【解析】会的另一种语言不是中文就是英语.法日中英×甲√×乙丙×丁×知丙会英、由⑴知丙不会中文,再由每人会两种语言,先假设甲会说中文.由⑵知,丁也会中文;法语(见左下表:由⑴⑷推知乙会中文和法语;再由⑶及每人会两种语言,推知丁会英语(见右下表).结果符合题意.法日中英法日中英×√×甲×√×√甲√√×√××乙乙√√×√√×丙×丙×√×√√丁×丁×再假设甲会说英语.由⑵知,丁也会英语;由⑴知丙不会英语,再由每人会两种语言,知丙会中推知,乙会中文和日语;再由⑶及每人会两种语言,推知丁会文和法语(见左下表);由⑴⑷法语(见右下表).右下表与“有一种语言只有一人会说”矛盾.假设不成立.法日英中法日中英√×××√甲×甲√√×√√××乙乙√√√×√×丙×丙×√√×√丁×丁×所以甲会中、日语,乙会中、法语,丙会英、法语,丁会中、英语.【巩固】宝宝、贝贝、聪聪每人有两个外号,人们有时以“数学博士”、“短跑健将”、“跳高冠军”、“小画家”、“大作家”和“歌唱家”称呼他们,此外:⑴数学博士夸跳高冠军跳的高⑵跳高冠军和大作家常与宝宝一起看电影⑶短跑健将请小画家画贺年卡⑷数学博士和小画家关系很好⑸贝贝向大作家借过书⑹聪聪下象棋常赢贝贝和小画家问:宝宝、贝贝、聪聪各有哪两个外号吗?【解析】由⑵知,宝宝不是跳高冠军和大作家;由⑸知,贝贝不是大作家;由⑹知,贝贝、聪聪都不是小画家,可以得到下表:数学博士短跑健将跳高冠军小画家大作家歌唱家宝宝×√×贝贝××聪聪×√因为宝宝是小画家,所以由⑶⑷知宝宝不是短跑健将和数学博士,推知宝宝是歌唱家,因为聪聪是大作家,所以由⑵知聪聪不是跳高冠军,推知贝贝是跳高冠军,因为贝贝是跳高冠军,所以由⑴知贝贝不是数学博士,将上面结论依次填入上表,得到下表:数学博士短跑健将跳高冠军小画家大作家歌唱家宝宝×××√×√贝贝×√√×××聪聪√×××√×所以,宝宝是小画家和歌唱家,贝贝是短跑健将和跳高冠军,聪聪是数学博士和大作家.【例 5】(年湖北省“创新杯”初赛)六年级四个班进行数学竞赛,小明猜想比赛的结果是:班32007第一名,班第二名,班第三名,班第四名.小华猜想比赛的结果是:班第一名,班第14422二名,班第三名,班第四名.结果只有小华猜到的班为第二名是正确的.那么这次竞赛的134名次是班第一名,班第二名,班第三名,班第四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