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卷第#期水利经济!$%$年&月’()*!"+(*#,(-./0)(123(/(4536(17089.:96(!!!!!!!!!!!!!!!!!!!!!!!!!!!!!!!!!!!!!!!!!!!!!!!!!!!!!!!!!!!!!!!-.396,-)*!$%$作者简介:贺震川(%;"<—),男,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西方经济学研究。
=>?:%$*@;<;A B*566/*%$$@!;C%%*!$%$*$#*$$;}!"#_‘~!9"贺震川(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摘要:在阅读已有水资源经济学著作的基础上,从主要内容、结构框架、基本特点和创新之处评述了沈满洪教授主编的《水资源经济学》,认为该书结合目前我国存在的水资源实际问题,论述了水资源配置的经济规律,提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的经济手段和政策建议,是对现有水资源经济理论的全新综合。
关键词:水资源经济学;水资源配置;评述中图分类号:D#$&E;文献标识码:F文章编号:%$$@!;C%%(!$%$)$#!$$@#!$@水资源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日渐稀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经济学。
随着水资源稀缺性问题的日益凸显,许多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力图解决如何高效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问题。
由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沈满洪教授主编的《水资源经济学》[%]是一本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编写的、适合于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的教材。
笔者在阅读已有水资源经济学著作[!G &]的基础上,试图对该书进行评述。
!内容简介沈满洪教授主编的《水资源经济学》运用现代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需求供给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等,紧紧围绕“水资源效率”这一核心问题,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
该书既回答了如何使消费者以同样的水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用或者以尽可能少的水资源消耗获得同样效用的问题,又回答了如何使生产者以同样的水资源投入获得尽可能高的产出水平或者以尽可能少的水资源投入获得同样产出水平的问题。
全书为“%H "”的结构,即由“引论”和“八论”两大部分组成。
“引论”部分作为全书的第%章,主要介绍了水资源经济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对象、分析方法和研究框架。
作者首次对水资源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作了清晰的描述,将其划分为水资源经济学的空白阶段(!$世纪@$年代以前)、水资源经济学的萌芽阶段(!$世纪@$年代至&$年代)、水资源经济学的诞生阶段(!$世纪"$年代到!%世纪初)和水资源经济学的深化阶段(!%世纪初期以后)。
“八论”从“水资源危机论”开始阐述,从“水多”(洪水泛滥)、“水少”(水资源短缺)和“水脏”(水环境污染)等现实问题出发,揭示了水资源危机的制度根源,阐述了研究水资源配置的极端重要性。
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关键在于提高水资源效率,于是“效率论”部分重点介绍了效率的含义、标准和评估方法,旨在对水资源效率进行定量分析。
围绕水资源效率这个核心问题,“市场论”部分以市场经济理论为基础,重点考察了水资源的供求状况、影响因素及其均衡决定,“定价论”部分研究了政府介入的情况下水资源定价问题。
运用“供求论”部分和“定价论”部分介绍的理论基础,“节约论”部分和“保护论”部分研究了如何通过改变外生变量来调整水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而提高水资源效率。
“产权论”部分则从产权制度安排上研究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策论”部分概括了水资源安全保障的战略体系和综合机制。
“八论”中,水资源危机是立论基础,水资源效率是追求目标,供求论、定价论、保护论、节约论、产权论和对策论则构成了水资源经济学的<大理论支柱,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紧密关联,如图%所示。
"基本特点目前,中英文的水资源经济学著作已有<图!水资源经济学的内在逻辑结构本["!#],其中英文著作$本,包括%&’()*+等的《水资源经济学:从规制到私有化》;,*++*--的《水资源经济学导论:国际视角》;%./0的《水资源经济学与政策导论》;1+23324的《水资源经济学:稀缺性、政策性和项目分析》。
中文著作"本,包括王春元与杨永江合著的《水资源经济学及其应用》和贾绍凤等著的《水资源经济学》。
这5本著作与本书的基本情况见表!。
相比之下,沈满洪教授主编的《水资源经济学》具有下列基本特点。
表!国内外#部水资源经济学著作的比较作者书名页数6页出版年难度广狭性逻辑性7289(/:%&’()*+等;8949<28:930/-*++*:9’+8*::3+9<+*=’(/-294-9&+2>/-2?/-294@$"!AA$中级到高级中义严密%-*&.*4,*++*--B4-+9C’8-294-9-.**8949<28:930/-*++*:9’+8*::/424-*+4/D-294/(&*+:&*8-2>*"!!!AA#初级狭义一般EF G9’=(/::%./0E/-*++*:9’+8**8949<28:/4C &9(28H :/424-+9C’8-294@5I "IIJ 初级广义一般K94/(C LF 1+23324E/-*++*:9’+8**8949<28::-.*/4/(H:2:93:8/+82-H ,&9(282*:,/4C &+9M*8-:$I""II5初级到中级狭义一般王春元等水资源经济学及其应用!JA !AAA 初级广义一般贾绍凤等水资源经济学$JI "II5初级到中级广义严密沈满洪水资源经济学""$"IIN中级中义严密!"#分析框架———自成体系,逻辑严密已有的其他5本水资源经济学著作在内容体系上各不相同,其阐述的理论方法也各有侧重,沈满洪教授主编的《水资源经济学》在结构安排上独具匠心,分析框架自成体系。
“引论”部分对水资源经济学做了一个鸟瞰,“八论”的N 个部分分别介绍相应的理论,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危机论”提出问题,“供求论”和“定价论”解释经济规律,“效率论”引出解决问题的核心,“产权论”、“保护论”和“节约论”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论”概括各种方法,提出战略体系。
该书的分析主线为:"提出问题;#阐述经济规律;$运用经济规律提出解决方法;%综合各种方法提出解决思路对策。
这样的分析思路使读者在阅读该书后对水资源经济学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也使得各相对分散的水资源经济学理论成果综合在一个较为统一的理论框架里面,可以说是水资源理论的一次全新综合。
!"!分析方法———现代经济方法娴熟运用相对于国内其他两部水资源经济学著作,沈满洪教授主编的《水资源经济学》始终将水资源经济学视作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凸显经济学特色。
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贯穿全书,超越了对水资源经济学理论的一般介绍,避免了对水资源管理学、水资源社会学等交叉学科内容的过度赘述,力图以经济模型解释经济现象,大量运用成本收益法、边际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静态及比较静态分析法、实证及规范分析法等来研究水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实际案例,对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使读者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体会其实践意义,大大增强了该书的可读性。
水资源危机的出现,既有技术落后的原因,又有制度失灵的原因。
该书注重水资源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同时也兼顾水资源技术经济学的分析,例如,第J 章“水资源效率论”主要从技术经济的角度论证了水资源的效率问题;第@章和第$章水资源供求论和定价论利用经济模型分析水资源的供求、定价,揭示了水资源的公共商品特性所导致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状况;第5章、第#章和第N 章的水资源产权论、水资源保护论和水资源节约论,重点研究了如何通过制度的安排解决或改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问题,以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最后,水资源对策论独立成章,综合各种制度安排,提出了全面的政策建议,并预测了水资源管理政策的发展趋势,充分体现了制度经济学的魅力。
!"$分析对象———紧扣中国问题,凸显现实意义与国外著作多从生态角度研究水资源问题不同,沈满洪教授主编的《水资源经济学》从中国当前的实际国情出发,重点研究了生产生活必需的水资源问题,不涉及水资源的休闲价值和奢侈性消费等相关内容。
沈满洪教授指出,对于我国而言,粗放供给和过度需求使水资源一直处于短缺之中,如何解决水资源危机才是当下我国最关注的问题。
因此,全书紧紧围绕这一现实问题而展开,凸显问题导向。
水资源问题有着强烈的地域色彩,与各国的经济背景也息息相关,所以直接把国外的理论模型嫁接到国内来必定存在着诸多问题。
该书以中国的水资源问题为研究对象,在把国外先进方法和前沿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采用的数据绝大部分来自国内,引用案例也大都为国内的实例,所提出的经济手段和政策建议对我国现实情况有很强的针对性,这本书可以说是为中国水资源经济学量体裁衣的教材。
!"#分析程度———中级难度,深广兼顾纵观已有的其他水资源经济学著作,除了!"#$% &’(等著的《水资源经济学:从规制到私有化》难度较大以外,其他的难度都位于初级或初级与中级之间。
沈满洪教授主编的《水资源经济学》难度中等,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广度,又兼顾深度,对交叉学科的内容也有所涉及,如水环境经济学、水灾害经济学、水资源社会学等,但分析总体框架均在经济学范畴内,充分体现了经济学科特色,适用于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
$创新之处作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的专家,沈满洪教授在该书中综合了他个人及其研究团队多年的研究成果,对理论体系和理论研究进行了创新性研究。
$"%首次将水资源效率作为水资源配置的核心水资源效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有的其他教材对这一部分内容介绍得比较零散,缺少系统的理论阐述。
作者指出,解决水资源危机必须落实到提高水资源效率上来,在水资源供给量一定的情况下,只有提高水资源效率才能解决水资源危机问题。
因此,该书在理论体系设计上,将水资源效率论单独成章,并作为该书的核心内容,全书其他各章节紧紧围绕水资源效率这个核心展开。
“效率论”部分介绍了数据包络分析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法(!,+)这两种计量模型分析法,并且在第-节中结合中国实例,用)*+法测算了我国水资源的总体效率,用!,+法测算了我国农业用水效率和工业用水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