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印象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4.4香港流行歌词的变化〔香港〕 冯礼慈 香港粤语流行曲歌词,在过去十年间,出现了重要而有趣的改变。
香港的“现代粤语流行曲”,广被认定以1974年为分水岭。
1974年,许冠杰的《鬼马双星》与顾嘉辉制作(仙杜拉主唱)的《啼笑姻缘》推出,揭开了香港“现代粤语流行曲”的序幕。
1974年至1984这十年,香港粤语流行曲歌词特点有:(一)许冠杰的广东话通俗口语歌词为乐坛一大特色。
(二)“顾嘉辉式”中式小调武侠剧流行曲,承载着大量中国古雅诗词韵味的歌词。
(三)“第一代”填词人主要有郑国江、卢国沾和黄沾……等。
1984年至1994这十年,香港粤语流行曲歌词特点转换成:(一)中式小调武侠剧流行曲古意歌词与许冠杰广东话通俗口语歌词逐步减少。
(二)现代生活题材书面语歌词成为最主要歌词成份。
(三)爱情题材歌词开始成为压倒性的主要题材。
(四)“第二代”填词人有林夕、林振强、潘源良、陈少琪、周耀辉及周礼茂等等。
到了1994年,香港粤语流行曲歌词又出现新的转变,这些转变使香港流行曲新派化和潮流化了不少,但同时令部分香港歌迷接受不来,从而对香港流行曲兴趣减退。
过去十年来香港流行曲歌词的转变,也让香港歌词跟台湾(及中国大陆)的国语歌词有了更大的分野。
1994~2004年香港粤语流行曲歌词的转变,可依以下几大类来说:刁钻意象、创奇比喻过去十年来香港粤语流行曲歌词的最大转变,是在语言上的基本改变:由有话直说,转变为 冯礼慈原是香港中文大学地理系毕业生,向来兴趣多多,从早年酷爱电影、和友人夹BAND、制作广告、画漫画、踢足球、玩计算机游戏到热衷网上纵横,全是他的最爱。
因当年爱好舞文弄墨,及后得以进入杂志圈工作,于是顺理成章,成就了一段出色的“文字因缘”。
曾办纯音乐杂志《Top》的他,虽以失败告终,但他很洒脱地说:“因为我根本不是做生意之人,所以就不大执着,没很大怨恨,没太多嗟叹。
做过了,还是好的。
”漫画家国志鸣论及他这本音乐杂志时,曾这样写道:“我认为这是一本香港有史以来包容音乐品种最广、视野最阔、通俗得来又高雅得起的音乐杂志。
而这本杂志在停刊以后,可以说从没有一本后起的音乐杂志,能够全面性地超越《Top》。
”此番话真代酷爱音乐者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冯礼慈也出版过不少书籍,都是图文并茂的佳作,如《在都市的森林和原野》、《石屎人》、《激光人》、《号外Yuppies》、《不是甚么哲目》等。
生活迫人,他只好仍努力地在红尘冲刺,余时则写写画画,不断开拓自己。
虽然没能如陶令般归隐山林、优悠林泉,或为自己多留一点自在的空间,多点作画,寻求艺术上的更大突破,使他深以为憾,但从他的作品来看,他心灵能恒常地具有新意,文字时见新鲜感和魅力,也就值得我们在“文字表演者”的舞台下,为他大力鼓掌了。
作者冯湘湘,女,加拿大华文作家·67·换过另一角度来说;由清晰转为隐晦;由平白的比喻发展为新诗式的意象。
就单以比喻而言,过去十年歌词中的比喻,也愈来愈新颖出奇,天马行空。
填词人很多时自觉地在创作奇特句子,彷佛在进行互斗新奇的比赛。
这情况主要始自林夕于1994、1995、1996几年间为王菲所写的歌词作品。
当时林夕在王菲《胡思乱想》、《Di-Dar》、《浮躁》、《玩具》等专辑所写的歌词,用了中文歌词前所未有的较为隐晦意象式写法(当中虽然有些是国语歌词,不过林夕是香港人,王菲当年也属于“香港人”,故这些作品也被纳入香港歌词作品)。
例:王菲《迷路》曲:C.Y.Kong词:林夕情是往日情感 时是昨日时针携同着前尘一起远行困在记忆的森林这时期林夕为王菲写的歌词表达出迷离、迷幻的抽象意境,手法跟过往香港粤语流行曲歌词(以至台湾的歌词)大不相同,题旨不易明白。
这批作品的水准和艺术性高,而且王菲唱片大受欢迎,于是,这类意象式写法歌词就在香港乐坛迅速传开。
加上当年(1994)香港一新进填词人黄伟文加入填词界,令这类意象式歌词更获新力量灌注,作品收成更丰。
黄伟文作品构思新奇出众,所用比喻往往出人意表,而他对意象的运用,也算擅长。
故此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在林夕加黄伟文的创作下,诗意的意象和奇特的比喻,成为了香港歌词一大特色,跟七、八十年代歌词的平白显易,在语言上有了强大而基本上的改变。
例:郑秀文《大暴走》曲:R at Lee/Edwar d Chan/Charles Lee词:黄伟文路灯歪曲了 路牌发火了……曾横越那座桥 和来路一起烧了 世界配乐就似突然换上“凶兆”……记忆的海啸 热恋的返照……被你上紧 心里面的发条……这类新派歌词出现后,不喜欢它的乐迷指它艰涩、难懂,说它“不知所谓”。
渐渐地就令部分乐迷对香港流行曲失去兴趣,这也是不少乐迷指责香港流行音乐近年比不上以前的其中一个原因。
而在手法取向上及语言方向上,这也是香港歌词跟台湾歌词近年差异愈来愈大、距离愈来愈远的地方。
虽然被指为艰涩、难懂,但个人认为这是香港歌词近年一大跃进,这是香港流行曲近年一大收成,是香港乐坛足以自豪之处,其成就自有历史来做评说。
广东话Hip Hop粗话歌词爆发2000年,香港乐坛出现了一项前所未有的东西———广东话粗话歌词!粗话(侮辱性不文语)歌词,在外国乐坛是平常事,但在香港主流乐坛未见过,连在台湾、大陆主流乐坛,也是未之有也。
1999年,一队名作LMF (Lazy Mutha Fucker/大懒堂)的香港Hip Hop乐队,推出专辑《大懒堂》,以粗话冲击整个社会,由地下提升到主流,令社会上下大为震惊,成为了全港热辣话题!例:LMF《X家拎》(部分粗话无法键入,以X 代。
另部分字词乃香港广东话回语,跟国语书面语意思不同。
)唔闷到你应 以为自己好卵型 挑那星 u knu wut da fuck I'm sayinX家拎 u knu wut da fuc k I'm sayinX家拎 喂喂喂你话你系边个边个我唔卵识啵……卫道之士大力打击L MF这些粗鄙歌词,但无数乐迷与开放的社会人士对LMF发出鞭挞社会之态度大表赞扬。
以侮辱性不文话语入歌词,在华人社会确是个禁忌,L MF的《大懒堂》及他们其它作品在华语音乐历史上,开拓了新的一页,打破了坚固的禁忌枷锁,是一不可忽视的重要事件。
虽然到目前为止华语乐坛尚没有太多的粗话作品出现,但LMF的突破性,实不容抹煞。
少年校园情话歌词的诞生香港乐坛自2000年起,出现了明显的”稚化”现象,即出现了大量年少偶像派组合/歌手,整个乐坛的歌曲,大都以年少歌迷(十来岁的中学生)为对象。
这现象由T wins的大受欢迎而起,其它唱片公司便纷纷依样葫芦地炮制出相若的年少偶像·68·组合/歌手。
在这情况下,歌词也就出现了相应的新题材,专为少年歌迷而写的歌词应运而生。
这类少年歌词具体地、实在地写出时下香港青少年的生活实况,包括了少年男女恋爱感受、渴望恋爱到临、同性之间为爱情竞争与妒忌等等,而这些题材,都活生生发生在学校、课堂、图书馆、戏院、球场、地下铁……等的场景内。
T wins、Shine、Cookies、Boyz等组合或歌手的歌曲,就有大量这类歌词。
例:Twins《明爱暗恋补习社》曲:伍乐城词:黄伟文先生早 校长早各位早谁共我研讨 展开初恋的态度AB君谁又会待我最好?谈情可否当“代数”?他七岁那天有多高?“历史”可否看得到?他的舞跳得有多好?“会计”科可会预计到?问爱恋易学难精 可否恶补 然后你也会劝我 嬉戏别要那么早若爱恋亦是成人班必修一课 盼望能提前共我探讨如此写实的场景,如此具体地触及到听众生活的歌词,在香港(自许冠杰以还)一直甚为少有。
少年偶像派歌曲虽云浅俗、商业化与深意欠奉,但在触及社会现实及能反映港人(虽然只限于年轻人)心态这两方面而言,却还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青少年潮流语大量涌入流行歌词跟少年校园歌词相近的,是青少年潮流语大量涌入近年的香港流行歌词。
举凡有关时下潮流如潮流商场、潮流电影、手机术语、瘦身纤体、电玩游戏、各式电子产品……在过去三数年间都一一入词了。
许多潮流语都具体详实,非常“In”,细节丰富,很真实。
即使是英美的流行曲,也没有如此多的潮流语,甚至日本乐坛,也未必有这么多的实况式潮流语在其一般流行曲内。
在这方面,香港流行音乐又是很具特色的。
例:Shine《去吧!旺角楂Fit人!》(注:歌词中“好景”、“家乐”、“信和”、“先达”、“兆万”等,是香港潮流商场名字)。
曲:徐天佑/James Ting词:黄伟文让我们占领旺角!让我们先攻占家乐!让我们占领旺角!直杀入好景那天国!让我们占领旺角!让我徒手反转先达!让我们占领旺角!十秒后冲击信和!触及社会民生题材稍见增加香港流行音乐素被批评为只谈爱情与风花雪月,而欠反映社会情况的作品,大体而言这是事实。
03、04年,这情况似略有改变,“沙土”事件引发多次演艺人发起慈善筹款之活动,为“沙土”筹款的专辑出了好几张。
另外梁汉文于04年初推出的专辑《03/四季》,全碟歌曲更都触及香港目前面对的风浪和难关(全由林夕填词)。
例:梁汉文《新闻女郎》曲:王双骏词:林夕当美军要开战时 听你报许多次你的嘴角有恨意 或者声线有含意跑呀跑你使我留意 所有动荡大事谁又无辜 死于沙士 可以怎咬字提及那七一 维园的足迹逐寸铺明白你强忍的笑容 为现场骄傲怀念殒落巨星但愿未提到 彷佛你也想哭诉……题材虽然仍涉及爱情,但都有现实处境作背景:沙土、政制问题、香港信心危机、维港巨星汇、游行以至美国出兵中东……都有触及。
这是香港很久以来首张广泛关联到社会问题的主流唱片,香港流行歌词有可能自始会有较多与现实有关联的作品来。
虽然我们不会期望香港流行曲一下子会有大突变,但倒希望真能会有较为像梁汉文《03/四季》这样的专辑出现。
以上是香港流行曲歌词在过去十年的几个大转变,这些转变使今天香港歌词跟过往(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有了很不相同的面貌。
今天香港歌词比以前潮流化、少年化、抽象化、意象化,比以前新派、出奇、不拘一格、天马行空。
在某些例子上,会是过分隐晦难明、哗众取宠,或显得为新奇而新奇,不过,整体来说,香港歌词在过去十年是蜕变出了新鲜的面貌来,追贴时代,衍化出了一代新的歌词风格。
说到底,这是正面和积极的,多于是负面和退化的了。
作者冯礼慈,男,香港专栏作家、漫画家、乐评人·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