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态制剂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微生态制剂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16・
人体微生态系统包括口腔、皮肤、泌尿、胃肠 道四个微生态系统。其中,以肠道微生态系统最 主要,最为复杂。有学者估计,人体微生物总重量 仅为12719,其中肠道10009、肺209、皮肤2009、口
腔209、阴道尿道209、鼻109、眼19。肠道微生物 占人体总微生物量的78%。肠道菌有400—500
中国杜床医生2009耳弟37鬈弟11期(忌815)
Chinese
Journal
For
Clinicians
l专题笔谈:
k_.——-+一■一..一+-■√
,叶’+呻+。+、
酽————一微生态学在儿科的临床应用—————1
《 《
《 微生态制剂的分类及临床应用……………………………………………林莉,黄志华 胃肠道茵群与临床检测…………………………………………………………黄永坤 益生菌的免疫效应………………………………………………………………张琳 微生态制剂治疗儿童过敏性疾病………………………………………………武庆斌 胃肠道微生态学及其在儿科临床应用…………………………………………郑跃杰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梅红
便选用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脓血便腹泻益生菌
l微生态学的概念 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赖和相 互制约的科学称为生态学。研究正常微生物群的结 构、功能及其与宿主相互关系的科学则称为微生态 学。在正常情况下,可在正常人的皮肤上检测到金 黄色葡萄球菌,在肠道中可查出大肠杆菌,在口唇周 围的细胞里可分离到单纯疱疹病毒,此时这些常在 的微生物群对宿主(人)并不表现有致病作用,当宿 主的免疫力一旦降低,健康状况欠佳时,金葡茵就可 引起皮肤疖肿或炎症,大肠杆菌能导致腹泻或肠炎, 单纯疱疹病毒也可发生疱疹等生态失调现象,所以 正常微生物群是由微生物、宿主和环境三者之间保
・15・
1906年由诺贝尔奖获得者俄国著名微生物教 授梅奇尼柯夫(Metchnikoff)首先提出“肠道菌有益 论”,1965年Lilly和Stillwell首先使用益生菌剂 (probiotics)一词以来,各国科学家围绕益生剂定义 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直到2001年lO月由世界卫 生组织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WHO/FAO)召集 有关益生剂专家对益生剂进行了定义:益生剂是指 摄入一定数量,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 生态制剂。这个定义强调了益生剂必须是活的微生 态制剂,必须是摄入足够剂量,应用后且对宿主健康 产生有益作用。 肠道微生态制剂是指生产菌种选用胃肠道优势 菌群,经微生态和生物工程制备,能顺利地通过人体 生物屏障,通过改善消化道微生态平衡调节肠道免 疫作用的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林莉,黄志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儿科,湖北武汉430030)
doi:10.3969/j.issn.1008—1089.2009.1 1.004
1微生态制剂的分类
1.1
按功能分类①益生剂:根据组成成分为复合
原籍菌制剂和单一原籍菌制剂。复合原籍菌制剂如 培菲康(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金双 歧(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等); 单一原籍菌如丽珠肠乐(青春双歧杆菌)。(萤益生 原(prebiotics):此类物质在上消化道不被吸收和利 用,到达结肠后能够选择性促进一种或数种生理性 细菌生长,此类物质包括功能性低聚糖、多聚果糖。 合生元(synbiotics):系益生荆加益生原组成,这种 组成其功能作用必须大干1+l=2,所添加的益生 原物质能促进益生剂中双歧杆菌生长和作用增加, 同时又促进宿主肠道中的生理性细菌(双歧杆菌) 的生长与增殖。 1.2按照德鑫教授分类 原籍菌制剂包括复合原 籍菌制剂,如金双歧、常乐康、培菲康等;单一原籍菌 制剂丽珠肠乐,其细菌种类主要包括长双歧杆菌、短 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婴儿双歧 杆菌。共生菌制剂,如整肠生、妈咪爱、促菌生等,主 要菌种为乳酸杆菌,包括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酸杆 菌GG,嗜热链球菌、芽孢杆菌、梭菌、肠球菌。生理 性真菌制剂,如伯拉德酵母菌。 1.3根据茵属分类 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专题笔谈・
链球菌属。芽孢杆菌属。梭菌属。明串球菌属。片 球菌属。乳球菌属。丙酸杆菌属。类杆菌属。酵母
菌。真菌等。
(忌816)中国临床医生2009年摹37卷弟11囊
无论静注还是口服抗生素类药物的婴儿都应适量补 充微生态制剂,尤其对人工喂养的婴儿更为重要。 4加强对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研究 我国生产的微生态制剂种类较多,多以复合原 籍菌制剂为主,而国外益生菌制剂多为单一原籍菌 为主。尽管临床应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相关疾病,
择合理应用的研究。
3肠道微生态制剂的合理应用
3.1
如何选用微生态制剂的种类
微生态制剂的
胃肠道菌群与临床检测
黄永坤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云南昆明)
doi:10.3969/j.issn.1008—1089.2009.1
1.005
种类较多,其作用机制亦不相同,临床上可以依据下 列原则进行选用:根据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选择:如 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其病原为轮状病毒,其发病机 制涉及到渗透性和分泌性腹泻,大便为水样便,选用 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制剂等。根据循 证医学选择:根据大量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多 项Meta分析,证实鼠李糖乳杆菌GG、鲁特杆菌、嗜 酸乳杆菌LB、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伯拉德 酵母菌等对急性腹泻病治疗有肯定的效果,能缩短 病程并降低腹泻的严重程度。根据病原选择:轮状 病毒性腹泻选用鼠李糖乳杆菌GG、双歧杆菌等单 一制剂或复合原籍菌制剂,由阿米巴原虫和霍乱弧 菌引起的腹泻选用伯拉德酵母茵制剂,对抗生素相 关性腹泻和难辨梭菌引起的腹泻选用乳酸杆菌、肠 球菌和伯拉德酵母茵等。根据粪便性状选择:水样


《 2

《 2


》.;。,.、.,.、.乎.、.;.、.,.、.。.、.;.、.;。,.、.;.、.;.、.岁.、.;。,.、.;.、.。.、.;.、.,.、.;。;.、.鳍.、.。.、.。.、.。。;.、.;。;.、.,,、.,.、.;.、.;.、.;。。。;。矿
然而目前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国外应用益生茵制
2益生菌作用机制 大量研究证明,益生菌具有:直接抗致病微生物 作用:主要通过降低肠道pH、分泌杀菌性蛋白质、竞 争性抑制致病菌在肠道定植、抑制致病菌与肠道上 皮细胞结合、抑制致病菌侵入肠上皮细胞和促进肠 上皮细胞分泌13防御素。.增加肠上皮功能:促进产 生丁酸基,为肠黏膜细胞提供能量来黏液素强黏膜 修复能力,促进分泌黏液素,抑制上皮细胞凋亡,保 存上皮细胞屏障完整性等。参与机体免疫调节功 能:促进肠道slsA分泌,通过TLR:识别细菌脂蛋 白、脂磷壁质酸和酵母聚糖调节上皮屏障功能,诱导 Treg细胞分泌IL一10,抑制NF—kB和激发抗炎反应, 调节肠上皮细胞蛋白酶体,改变上皮细胞诱导的Ts
持着生态平衡所组成的统一体的微生态系统。
制剂的选择需进一步证实。 3.2应用微生态制剂的注意事项 抗生素与益生 菌合用问题:因为抗生素类药物影响益生菌制剂在 肠道的定植,故口服抗生素时不能同时服用益生菌, 应间隔2~3小时。选用静注抗生素类药物时,应重 视从胆汁中排泄浓度较高的药物,此类抗生素能影 响肠道菌群(选用死菌或活菌均可)。多选用不影 响或少影响肠道正常菌群的抗生素,如哌拉西林等。
细胞亚群变化。
剂多依据循证医学,采取双盲、随机对照、大样本多 中心研究对益生菌进行评估选用,目前国内仅有少 数研究,故不能对我国生产的微生态制剂进行全面 的评估。是应用单一菌种还是复合菌种制剂,目前 国内缺乏深入研究。注重对益生菌制剂的毒副作用 的研究。注重对个人差异性特殊应用研究,如免疫 功能缺陷或低下者及重度营养不良者。注重益生菌 剂量疗程的研究。注重抗生素与益生菌制剂合理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