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八本名著习题综合积累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八本名著习题综合积累

名著积累
《茶馆》第二幕中,唐铁嘴说“我感谢这个年月!”王利发却说:“这个年月
还值得感谢?听着有点不搭调!”二人为什么要这样说?(4分)
①因为当时军阀混战,人们流离失所,生死不定。

所以总要算算命、相相面,年头越乱,唐铁嘴的生意越好。

②王利发认为不搭调,是因为巡警和大兵刚刚从他这里搜刮了钱财,年头越乱,他的生意越难做(每点2分)。

著名作家聂绀弩有诗云:“白盔白甲白旌旗,牙床抬到土谷祠。

手执钢鞭将你打,假洋鬼子复何为。

”这写的是谁?反映了这一人物形象对革命有什么样的认识?
阿Q。

革命就是为崇祯皇帝戴孝;革命的目的就是抢东西,报私仇。

《边城》中,傩送最后为什么选择孤独出走?
天保为了成全弟弟和翠翠,外出闯滩,意外溺水身亡,傩送觉得对不起哥哥,很悲痛;又得不到翠翠的理会;又不愿接受家中“新碾坊”的催逼,选择出走远方。

哈姆莱特在临终前,对霍拉旭说:“你倘然爱我,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

”哈姆莱特为什么这样说?
①在哈姆莱特眼里,世界彻底失去了它美好、光明的面目,显得冷酷、狰狞。

②能和敌人同归于尽,对他而言,是一种可以接受的结局。

③试图告诉人们,不要把自己的正义行为误解为弑君、杀父的叛逆行为。

④让世人明白这个社会的黑暗。

《茶馆》中,丑类人物的职业有不少是父子相承的。

简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子承父业,且将其“发扬光大”,不仅揭露了丑类人物狡诈、凶残、无耻的变本加厉),社会黑暗程度的加深(或:普通民众受压迫、受欺凌程度的加剧);而且反映出中国社会由封建到半封建、半殖民地逐步深化的过程。

“吴荪甫微笑着,他已经突破了重围,在两条战线上都取得了胜利。

”指的是那两条战线?分别是如何取得胜利的?
一是应对工潮。

屠维岳用反间计宣布开除姚金凤,提升薛宝珠,结果薛宝珠被认为是真正的走狗,姚金凤回到工厂继续充当屠维岳的走狗,工潮得以平息;二是做公债。

吴荪
名著 1
甫集中财力做“多头”,结果债市大涨。

《子夜》中充满了利益的明争暗斗,李玉亭所说的“吴荪甫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赵伯韬又从后面抓住了吴荪甫的头发”具体指什么事?
在收购朱吟秋的丝厂的过程中,吴荪甫使尽手腕极力压价逼迫朱吟秋,因此说他“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在公债市场上,赵伯韬仗势欺人,对吴荪甫穷追猛打,一心想让益中公司倒闭、吴荪甫破产,因此说他“从后面抓住了吴荪甫的头发”。

鲁迅的作品《药》采用了“明暗双线”的结构,分别是指哪两条线索?双线是通过什么交织在一起的?
明线:华小栓生病,华老栓买药;暗线:夏瑜的就义。

双线是通过“人血馒头”交织在一起的。

简述《子夜》中吴荪甫与屠维岳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屠泄漏了厂方要减削工钱的消息,吴找他来原本要问罪;但屠镇定自若、应对自如,吴暗暗赞赏;但听说屠是老太爷介绍的,并且在罢工一事上顶撞自己,吴对屠没有好感,并打算开除他;随后屠分析形势,胸有城府,吴荪甫决定对他予以重用。

“脆弱啊, 你的名字就是女人!”是哈姆雷特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感慨?请赏析这句名言。

克劳狄斯与母亲结婚大典上,哈姆雷特看不出母亲有任何悲伤的表情,并请求他留在王宫。

哈姆雷特认为母亲一月之内完全忘了父亲对她无微不致的怜爱,于是他发出这样的感叹。

(3分)哈姆雷特对母亲在厄运面前表现出的屈从的揶揄,涵盖了女性在命运面前常常表现出的脆弱的性格特点,这成为世人对女性的共性认识。

(2分)
葛朗台在太太死后,为骗取女儿的财产继承权,有哪些“精彩表演”?
先是吞吞吐吐,连哄带骗;接着故作苦相,博得同情;然后惶恐紧张,许愿哄骗;最后唯恐反悔,强调“一言为定”。

“可怕呀,好比天坍地陷!船沉了,在希望的茫茫大海上没有留下一截绳索,一块木板。

”这是苦苦等待了七年的欧也妮收到查理的信后的感受。

请简要概括该信的内容。

①悔婚(不同意与欧也妮结婚);②结婚(查理将与一个贵族的小姐结婚);③还钱(随信寄去一张八千法郎的汇票);④索要信物(梳妆匣)。

试列举哈姆雷特个性影响悲剧命运的事例。

他虽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却并不相信人民,他的社会改革与农民所要求的变革相距甚远;
名著 2
他欲杀叔父,但迟疑不决,导致悲剧。

为什么有人说《凤凰涅槃》是民族觉醒的诗的宣言?
本诗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再从死灰中更生”的古老传说,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

诗人通过风与凰这两个壮美而崇高的意象,大胆否定黑暗现实的一切,扬弃因袭的自我,严厉斥责浅薄猥琐的群丑,热烈向往新鲜、净朗、华美、芬芳的新世界,体现了追求解放民族的精神和战斗的乐观主义的气概,充分表达了作者积极破坏旧事物创造现世光明的进步的社会理想。

主体形象凤凰,不仅是年青诗人的化身,也是民族和祖国的象征。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结合人物形象,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在恶劣环境和不可抗拒的命运面前,人会失败,肉体会被消灭,但抗争到底、决不屈服的精神和意志是无法摧毁的;作为一个硬汉形象,体现了永不屈服、保持尊严的人格力量。

请概括吴荪甫最后众叛亲离的情形。

婚姻上,妻子林佩瑶与吴荪甫感情冷淡,貌合神离;
家庭里,四小姐不听规劝,离家出走乃至回到乡下;
事业上,收买的内线韩孟翔、刘玉英背叛自己,姐夫杜竹斋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直接导致自己大失败。

《呐喊》中多篇小说都有关于“辫子”的重要情节,请举两例,写出作品名称、主要人物并简述相关情节。

①《阿Q正传》,假洋鬼子,用手杖打阿Q;阿Q,盘辫参加革命被阻止;
②《风波》,七斤,因为进城被革命党剪辫,后闻听皇帝又要坐龙庭而心生恐慌,后发现时虚惊一场;
③《头发的故事》,N先生,因为剪辫而遭致责骂,直到第一个“双十节”后。

请列举出在老葛朗台死后葛朗台小姐所做的几件“慷慨”事情。

①给拿侬钱,促成了拿侬和田产看守人高诺阿莱的婚姻。

②欧也妮拿钱偿清了叔父生前的债务,成全了堂弟的婚事。

③她铸了一个纯金的圣体匣,献给教堂。

④她开办了养老院、教会小学和图书馆。

鲁迅小说《兔和猫》中说:“假使造物也可以责备,那么,我以为他实在将生命造得太滥,毁得太滥。

”请简要分析其含义。

名著 3
“生命造得太滥”,是造的泛滥,导致羸弱的个体缺乏生的竞争力,无法捍卫自己生的权利,表现了鲁迅想要改造导致自我毁灭的国民劣根性;“毁得太滥”,是说虐待生灵的现象很多,表现了鲁迅对毁灭屠戮生灵的行为的厌恶之情,对中国国民性中爱的缺失——既缺少对生命的关爱,更缺少对弱小生命的关爱,所感到的焦虑、悲哀与痛苦。

请简单说明吴荪甫是如何一步步吞掉朱吟秋的丝厂的。

当益中收买八个厂时,吴荪甫单独接收了陈君宜的绸厂,还大造舆论说朱吟秋太笨又心狠,不配干企业,要杜竹斋逼收朱吟秋的贷款,新做一笔贷款给朱吟秋,条件是要朱吟秋的干茧作抵押,并且只给一个月限期。

最终他们吞掉了朱吟秋的丝厂。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请围绕《茶馆》中“莫谈国事”纸条的变化,分别概括三幕剧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第一幕,出现“莫谈国事”的纸条,令人压抑,表现了大清帝国病人膏肓、寿终正寝;第二幕,“莫谈国事”的纸条越写越大,反映了军阀混战使百姓更感恐惧;
第三幕,“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大且数目众多,反映了抗战结束后空前黑暗的国民党统治现实。

奥菲利亚是《哈姆莱特》中的一个次要人物,但她的存在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请简析奥菲利亚在作品中的作用。

①将奥菲利亚的美丽、天真、善良的女性柔美与男性的血腥仇杀形成对比;
②以奥菲利亚因父亲被误杀而发疯,最后落水身亡,引发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的决斗,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③通过奥菲利亚的死加重了剧本的悲剧性。

《茶馆》第二幕中,每一个情节的发展既是单一的,又为下一个情节做铺垫。

请简要说明。

(4分)
①开场李三向王利发的妻子抱怨不长工钱,引发了王淑芬与王利发的口角;②李三抱怨要关城门了,可是菜还没买,又给常四爷出场做了铺垫。

(每点2分)
《子夜》中的赵伯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走狗,反动(蒋介石)政权的掮客,公债市场的投机商,(私生活)荒淫腐朽的买办资本家。

名著 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