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深圳市二模作文题目分析及思路点拨
深圳市南头中学茹清平(特级教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资料介绍说,在美国,当小孩不吃饭的时候,母亲常常这样逗孩子:“赶快吃!你再不吃小心中国人都来抢光了!”的确,在中国文化和现实境况中,不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抢先得到实际的好处和利益。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些人时时处处都不择手段地“抢”,把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的世界:在交通路口,我们看到了抢着闯红灯的行人、自行车和汽车;在凡是需要排队的地方——无论是物质领域还是精神领域,我们总能看到试图或已经“加塞儿”的人……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感受,围绕“抢”这一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题目分析
这是一篇提供材料限定范围(话题)的命意作文,贴近学生生活,人人有话可说,偏题的现象不会太多。
但揣摩命卷者意图,显然不是检测考生能否描述、评判“抢”这一社会现象,而是检测考生能否围绕“抢”这一社会现象,悟出点什么,能否写出“我”真切的体验,能否挖掘出“抢”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能否立体地、辨证地看待“抢”,能否给不理智的“抢”开出一剂良方。
虽然材料所提及的“抢”是负面的,但写作要求是,围绕“抢”这一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
(有些材料作文试题要求不偏离材料旨意来写,则要留意材料的立意指向),可见,命卷者并未将考生的立意角度囿于材料,而是给考生预留下多元的立意空间。
文章可以正向立意,指出“抢”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不甘示弱、奋勇争先的精神;而这种“抢”的态度和精神则是时代的需要,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需要,而唯有“抢”,人生才能焕发光彩。
亦可反向立意,批评我们(一个民族)特别喜欢“抢”的心态,指出这种“抢”其实反映出的是我们(民族)素养上的一种缺陷,等等,给人们(民族)下一剂猛药,唤醒一味盲目去“抢”的人们(民族)。
也可辩证立意,既肯定“抢”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可指出“抢”的不足。
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些学生谈自己对“抢”的一种富有个性色彩的感悟,如面对“抢”或在“抢”的过程中的一种迷惘,也是符合题意的。
对题意的理解,要求相对集中,不可泛泛而谈,内容不应该分散。
可补充“抢”的内容,如“抢时间”等,这样理解,内容就比较明确、集中了。
如果只抓住一个“抢”字展开联想,文章的内容就有可能太多、太散,因而立意就显得分散而不够集中、明确。
文体选择上,记叙性文体(记叙文、叙事性散文)和议论性文体(议论文、议论性散文)都符合题意的要求。
思路点拨
可以从关键词句的角度切入
——关键词“抢”。
从材料和工具书的意义来讲,主要指“抢夺、争夺”(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争夺过来),“抢先、先行一步,积极主动去争”,如抢时间,抢机会,抢着干活;抢救、抢险等等。
从人生意义的角度理解,抢可以理解为一种不健康的心态,是个人(民族)素养上的一种缺陷,是一种时代焦虑。
“抢”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不甘示弱、奋勇争先的精神;而这种“抢”的态度和精神也是时代的召唤。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几个关键句
1、的确,在中国文化和现实境况中,不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抢先得到实际的好处和利益。
“不少人”是哪些人?
“不少人”可以理解为利己不损人的。
如抢购让利商品,获得实惠;提前排队抢得小孩入学学位;涨价前抢先购买多套商品房,转手谋得利益;提前得知信息,抢得入职机遇;抢注“名人故里”商标,谋得商机……
2、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些人时时处处都不择手段地“抢”,把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的世界。
“一些人”是什么人?抢的方式有哪些?
“一些人”是指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人。
如,不良文人在抢,学术造假,抢名抢利;许多奸商在抢,伪劣产品,害人夺命(地沟油、苏丹红、毒奶粉、牛肉膏、瘦肉精、等等);昏官在抢,沽名钓誉,见利忘义;贪官在抢,罔顾民生,惟利是图……
“崇尚抢的世界”有哪些具体表现?
抢盐,抢醋,抢板蓝根,上车去抢位子;评论,要抢“沙发”。
寄信,最好是特快专递。
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
坐车,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磁悬浮。
坐飞机,最好是直航。
做事,最好是名利双收。
创业,
最好是一夜暴富。
结婚,最好有现房现车。
排队,最好能插队。
做事情抢夺“第一”:办第一的奥运、亚运,建世界第一高塔、中国第一高楼、亚洲第一桥,各高中希望高考夺取深圳第一,广东第一……
肯定否定角度切入
肯定积极意义的“抢”——
1、工作学习,做善事抢先一步,为他人、为社会多作奉献。
2、时不我待,机不可失。
抢在别人前头,抢在时间前头,才能先于别人见到曙光。
3、抢是速度的迅捷,抢是能力的显现,抢是力量的表达。
4、“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抢赢得发展机遇,赢得成功。
否定消极意义的病态的抢——
1、世界自有其规律,抢得来一时,抢不来一世。
踏踏实实、本本分分才是正道。
2、现代社会是有制度、有秩序的,抢不是现代文明中应有的素质。
3、幸福是抢不来的,幸福是瓜熟蒂落,幸福是水到渠成。
可以从为什么“抢”的角度切入。
——人的本性
1、自然之理。
抢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法则,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在生命孕育的最初,数以亿计的精子冲向卵子的时候,只有抢占了第一位的精子才有机会被赋予生命。
2、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人的一生,在“抢”与“让”的交替中渡过。
——民族性格
1、争强好胜。
在乎社会比较,胜王败寇。
宁当鸡头,不当凤尾。
要当第一,要当人上人。
2、急躁,忙碌,赶时间。
甘当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
3、不顾规则的陋习。
4、跟风起哄的文化陋习。
热衷于听风便是雨,缺乏理性。
——个人心理
1、自我实现需要。
渴求众人瞩目、赞赏的焦点。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盲目的羊群效应心理。
3、自私心理。
4、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5、破窗效应。
你抢我抢大家抢,丝毫不觉得羞愧。
丧失道德地线。
——社会环境
1、资源有限,而社会分配又不公,“抢”意味着获得更多的资源和特权。
从“抢”中获得实惠。
2、政府职能缺失。
民众对政府公信力信心不足,对社会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
3、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无助感。
蒜涨,姜涨,绿豆涨,白醋涨,导致民众的恐慌。
加上重复、单调、复杂、呆板、逼仄、拖延、消耗、超出理解范围、失控和不公平等经常性的情境,使中国人急不可耐,想通过“抢”
时间,抢先机,抢机遇改变现状
4、国民内心充满恐惧。
……
——历史原因
中国长时间落后、挨打,好不容易赢得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机会,格外珍惜,“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变成了全民族的心声。
可以从怎样看待的角度切入
——根据材料顺向思维(否定,关注“抢”消极的一面,如盲目的“抢”,损人利己的“枪”,不讲规则的“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