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建益智课堂提升核心素养

构建益智课堂提升核心素养

构建益智课堂提升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19-12-27T10:05:10.06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作者:陈严
[导读]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各学校都在探索如何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摘要: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各学校都在探索如何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益智课堂是以益智器具为载体,以学生思维发展为着眼点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思考力发展为核心目标的一种课堂教学形态。

思考力是以思维发展为核心,着眼于学生基本思维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一种思维能力。

而思考力的培养正是核心素养中的核心,所以把研究内容指向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益智课堂,以此提高学生思维力的实践研究。

旨在打造优质的益智课堂,聚焦学生有效思维活动,提升思维品质,促核心素养形成.
一、深入挖掘,体悟益智课堂价值
1.学科延展,促核心素养提升
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游戏器具的开发和运用正是数学学科的补充和延展,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有效载体,它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最灵活,最快乐的活动,具有所需材料简单,游戏内容易学,玩儿法灵活等特点。

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活动中大显身手,充分表现自己,在求知中获得成功感,在竞赛中获得自豪感,在思维求解中得到心灵的快乐和满足,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

2.历史传承,浸润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玩具的渊源甚久,在距今6000~10000年的新石器时期就已出现了原始玩具。

盛行全球的围棋相传是尧帝为教子而发明的,一些重大科学发明从中国玩具得到启发,如从鹰→纸鸢→飞机;从走马灯→燃气轮机;竹蜻蜓被称为直升机之祖;饮水鸟让爱因斯坦也赞叹不已等等,很多现代科技的核心原理在古代中国的玩具中早有体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益智课堂上用到的七巧板、九连环等经典器具本身就蕴含着深奥的数学原理,使儿童在游戏的同时能够得到智力上的开发和锻炼。

再如华容道等玩具本身所包含的历史内容也使得儿童的游戏过程既生动有趣,又能在其中学到很多历史和人文知识。

这些游戏器具具有经典缜密的逻辑数理性,自然纯粹的娱乐性,以及深厚契合的人文性。

人类绵绵不断的文化精神与文化精髓,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无意识方式浓缩于传统玩具之中,渗透在我们的益智课堂中。

二、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推动课题研究
1.构建团队,交流共享
为更好地开展研究,将教师引入一个学习研究环境之中,以部分先行带动全体发展的策略,学校组建了数学实验活动室,活动室的老师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他们都是各学年中思维灵活、勇于实践的教师。

由实验室的老师牵头率先在学年间组建学生团队,从几款游戏器具开始,进行思维的训练。

2.专家引领,提升认识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多次莅临我校,从思维概念的认识,课题的理论支撑、益智器具的认知体验等方面进行思想上的引领,行动上的指引。

为我们有效开展课题研究指名方向,倾情助力。

3.课堂研究,形成策略
学校开展了“同款不同级”的分层式教学研究。

实验教师参与了汉诺塔和百鸟蛋两款器具不同学段的教学实践研究。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把同款器具在不同学年段进行实践研究。

例如:百鸟蛋学生都会经历:“形拼”、“仿拼”、“意拼”、“创拼”,这四个活动层层递进,螺旋上升,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想象、对比、辨析、归纳的过程,积累思考问题的经验。

学生由此在发散思维能力、想像力、创造力等方面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不同学段各有侧重点。

“形拼”和“仿拼”属于低层思维能力,适合低段的思维起点培养。

“意拼”是先拼,拼完再看像什么,适合中段培养想象力,属于发散思维。

“创拼”必须先有想法,再去拼摆,可以一副甚至多副同拼。

既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互助合作,是思维的高端训练,是创新思维的源泉,侧重高段。

通过我们这样的课堂实践研究和思考,我们把百鸟蛋这样的拼摆游戏,定位为创造性游戏,或称之为“塑造工程师的游戏”,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发散思维是其基础,发散思维的质量体现为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

像百鸟蛋这样的拼摆游戏中一物多用、多物一用、多物多用,以物代物、以物代人等替代行为正是创造性思维和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的具体体现。

我们通过不同年级的逐步递进式教学,真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不断深入发展。

4.益智课程,校本建构
我校进行了科学准确的课时调查分析。

发现每学期的数学课时数是90—92课时,但教参上对各学年的课时数安排分别是:一年59、二年59、三年58、四年57、五年61课时。

除去每个单元的2节机动课时和月末的调研分析课时。

每个学年还有6—8课时可用于益智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我校把益智课程分为月必修和周选修两种。

月必修课程,分年级分别开设了围棋、象棋、国际象棋等棋类益智课堂;魔方、魔尺、速叠杯、汉诺塔、华容道等器具类益智课堂。

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同时我校又开设了益智类的选修课程。

每周四,器具小组的同学就会欢蹦乱跳的来到“志远益智灵动活动室”,参加自己喜爱的选修课。

通过校本益智课程的开设,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经过训练的孩子们,思维越来越灵活。

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
5.活动驱动,训练提升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深化益智教育研究,我们积极创设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游戏间拓展思维,在玩乐间增长智慧。

我校由于学生多,场地小,实施学年轮流到操场活动。

没有出去活动的学年,室内大课间时那灵动的手指操,不仅锻炼学生的身体,还锻炼学生的大脑。

即便这样,操场上仍然活动不开。

所以操场上的学生就按动静两个区域活动。

静态区的孩子们手里都有一样益智器具,如魔方、魔尺、翻绳、神龙摆尾等,孩子们沉浸在快乐的拼摆中,享受思考的快乐。

同时开展“智慧大比拼”的挑战赛,进行速叠杯、魔方、神龙摆尾、汉诺塔等益智器具的速度大比拼。

对于整班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成功完成的班级,予以班级门上认证挂牌奖励。

各种趣味十足的活动,不仅让学生自身的智慧潜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而且让我们的课堂研究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课上课下相辅相成,把课题研究带向深处。

三、学生成长,教师提升,课题收获精彩
在益智课堂研究的路上,我校呈现了七节精彩的课堂教学,在全国的赛场上大放异彩。

通过一次次研磨,教师的观念也在不断的转
变。

备课时,老师们不再只关注知识点,而是先从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入手,从学生思维提升着眼,在上位整体架构教学设计。

课堂上,从关注知识掌握的结果,到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关注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从目标的达成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大大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我们的益智课堂受益的不仅不仅是我们的老师,铁岭娃们也伴随着课题成长起来。

他们对益智器具充满了极大的热情,他们课上玩,课下练,回家还要和父母比试比试。

老师和家长们发现,孩子在玩器具时注意力是那么集中,班级中总爱溜号的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时间明显延长。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课堂游离现象明显减少,这小小的益智器具,却大大提升了学生们的专注力。

甚至在其他学科的课堂上,孩子们思维的灵活性、语言表达的条理性、课堂上的专注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本研究,对中小学课程改革和实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尤其以益智器具为载体的研究,可以作为一个切实的、系统的实践“抓手”,为多渠道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落实新课标“四基”“四能”的要求,落实《义务教育中小学课程标准》的相关教学内容提供充分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1】华银妹. 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核心素养[J].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11). 【2】董青. 构建“三生”课堂提升核心素养[J]. 江苏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