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实务第一章自考-董瑾教材ppt
国际贸易实务第一章自考-董瑾教材ppt
只能解释一小部分交易,即一国至少在 一种产品生产上占绝对优势。
-
10
1.3 比较优势
❖ 定义
❖ 提出
李嘉图认为, 英国不仅要从外国进口粮食, 而且要大量进口, 因为英国在纺织品 生产 上所占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优势还大。 故 英国应专门发展纺织品生产, 以其出 口换 取粮食, 取得比较利益,提高商品生产数量 。 为此, 李嘉图在进行废除“谷物法”的 论战中, 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这门课
1. 上课之前先读书 你将从课堂上领会更多东西
2. 要总结,而不是划重点线 划重点线是一种消极的做法,它不能帮助你 理解或记忆。相反,用你自己的话总结每一 节的内容,然后与该章结尾的内容提要相比 较
-
2
3.实践,实践,再实践 学习完每一章之后要积极完成配套练习题, 查缺补漏,才能知道重点。
❖ 促进资源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 ❖ 推动各国加强经济合作 ❖ 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提供难得历史机遇 ❖ 增加各国国内经济波动的可能性
-
23
1.5 国际贸易格局
❖ 经济全球化 (二)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 生产全球化:1)单个企业国际化生产纵深推进 2)建立跨国生产体系
❖ 贸易全球化:重要表现形式。 ❖ 金融全球化:沪港通 ❖ 各国经济的相互渗透与依赖 ❖ 购买者消费方式和偏好的趋同
❖ 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
(一)国际货物贸易结构 1)制成品年均增长快于初级产品 2)内部结构也变化,劳动密集型下降,资本
-
❖ 郑和下西洋
-
1487-1488年,葡萄牙巴托罗·缪·迪亚士到达好 望角,1497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
❖ 1492年,西班牙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 新大陆
-
❖ 1519-1522年,葡萄牙人费尔南多·麦哲伦 完成环球航行
-
-
1.5 国际贸易格局
❖ 经济全球化 (二)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24
1.5 国际贸易格局
❖ 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
(一)国际货物贸易超过GDP的年均增长速度
原因: 1)二战以来物质基础日益成熟 2)重要的超国家的经济组织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
巨大影响(WTO、IMF、WB) 3)各国政府对国内经济与对外经济事务的干预不断
加强
-
25
1.5 国际贸易格局
❖ 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
-
8
❖ 含义:当1国能够用同样的资源生产比别国更 多的产品;从而使每单位的生产成本低于别 国,则称该国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 优势。
确定标准
劳动生产率 如:6双/天 生产成本 如(1/6)天/双
来源
自然优势 如:气候、土壤、矿产
获得性优势 如:特殊技术或技巧
-
1.2 绝对优势 ❖ 举例(见书上) ❖ 局限性
(一)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 1)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心向服务偏移 20世纪60年代初,西方工业化国家已完成工业
化进程,转向服务业 20世纪80年代,新型工业化国家也开始提升自
己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 2)商品贸易和国际投资增长的带动 3)新科技革命的有力推动 4)服务外包迅速扩大
-
26
1.5 国际贸易格局
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 以发达国家 为主导, 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 标, 通过分工、 贸易、 投资、 跨国公 司和要素流动等, 实现世界各国市场相 互融合的 过程。
-
15
1.5 国际贸易格局
❖ 经济全球化 (二) 经济全球化的进展
第一阶段,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以货物为主世 界市场初步形成。
-
5
1.1 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原因
❖ 专业化
(1)专业化的特点
行业专业化 产品专业化 零部件专业化 工艺专业化
(2)专业化的优点
提高生产效率 获得规模经济
-
6
1.2 绝对优势
❖ 定义
❖ 提出
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一种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各国应集中生产具 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用这种产品去 换取本国的劣势产品,从中获利。
第二阶段,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蒸汽机运用, 国际金本位,早期跨国公司开始直接投资
第三阶段,二战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之前的因战 争爆发遏制,随后贸易自由化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统一到市场经济的整 体
注:全球化追溯到地理大发现,但真正意义上的是20
世纪80年代后
-
16
“地理大发现”与国际贸易的行成 丝绸之路
-
11
1.3 比较优势
❖ 简述
① 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在两国均能 生产两种商品的条件下,即使其中一国在两 种产品的生产商都占优势,而另一国都占劣 势,仍存在互利贸易。各国均集中生产并出 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 劣势的产品。原因:机会成本。
-
12
1.2 绝对优势 ❖ 举例(见书上) ❖ 局限性
假设条件过于苛刻,无法满足。如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生产两种产品; 2.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的,没有熟练与非熟练之分; 3.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收益;
4.没有运输费用;
5.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就业,并在一国国内自由流动,而在国际间则不能 自由流动;
6.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国际间实行自由贸易;
-
7
1.2 绝对优势
❖ 简述
① 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基础。当一国能够用同样 的资源生产比别国更多的产品,从而使每单 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低于别国,则称该国在生 产该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② 优势来源于自然优势或获得性优势
③ 根据劳动生产率或生产成本衡量。如果所需 单位劳动比别国生产同样产品少,则有绝对 优势
7.贸易是按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
8.不存在技术进步。
-
13
1.4 制约国际贸易的因素
❖ 政治因素
1)政府
2)国际组织,如WTO
3)区域贸易集团,如欧盟
4)特殊利益集团 ,如世界和平组织
❖ 战略因素
战略性产业,如韩国半导体发展,国产
车
-
14
1.5 国际贸易格局
❖ 经济全球化 (一)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 础, 以
4. 教其他人 学习某种东西的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再教其 他人,比如学友或朋友
-
3
第1章 国际贸易背景知识
-
4
1.1 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原因 ❖ 资源的有限性
(1)资源的类型
分为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两大类。 其中人力资源与技术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 经济学上,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2)各国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3)各国现有资源的有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