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评价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题答案

教育评价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题答案

一、填空题:1.教育评价的本质是价值判断。

2.按功能及用途划分,可将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按评价对象的层次划分,可将评价分为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

4.按评价主体划分,可将评价分为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

5.按评价方法划分,可将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6.评价的总目标都可分解为三个子系统,即条件指标系统、过程指标系统和效果指标系统。

而教育评价标准也相应由三部分构成,即素质标准、职责标准和效能标准。

7.教育评价标准中的评语式标准可归纳为分等评语式、期望评语式和积分评语式三种。

8.教育评价标准中的数量式标准可分为数量点式标准和数量区间式标准。

9.教育评价中常用的量表有类别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和模糊量表。

二、名词解释:1.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社会确定的教育目标和价值标准,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受教育者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

2.教育测量:教育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对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

3.教育督导:是指行使督导职权的机构和人员,受本级政府或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以保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4.教育评价过程:教育评价过程是教育评价活动所经过的程序,具有时间的连续性、顺序性以及动态性,教育评价的过程也是管理的过程,是和管理过程相始终的。

5.教育评价标准:是指对应于相应的评价指标或项目,被评对象达到什么程度或水平才是合乎要求的,或是优秀的、良好的等。

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评价的目的。

的目的⑶控制和监督的目的⑷决策的目的⑸激励前进的目的。

2.教育评价有哪些功能?⑷改进的功能⑸激励的功能⑹控制的功能。

3.教育评价有哪些特点?答:⑴教育评价是以事实判断为基础的价值判断⑵教育评价的基本标准是国家的教育目标⑶教育评价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⑷教育评价过程是主客体互动、评价与指导统一的过程⑸教育评价是一种心理特征鲜明的主体性活动。

4.简述泰勒模式。

育目标为导向,把教育目标转化为可测量的学生的行为目标,并根据这些行为目标编制课程、教材或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然后依据行为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判断实际进行活动的效果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的程度。

5.简述CIPP模式。

1966年提出的。

这一模式由背景评价-contextuation、输入评价-input uation 、过程评价-process uation和成果评价-productionuation组成。

CIPP是这四种评价的缩写。

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把教育评价看成是“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

其中背景评价是为计划决策服务,输入评价是为组织决策服务,过程评价是为决策的实施服务,成果评价是为再决策服务的。

6.简述教育评价背景分析的主要内容。

答:⑴社会发展背景分析⑵教育发展阶段性需要分析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政策制度要求或评价委托人的需要分析—领导者及管理者需要分析⑷被评对象自身需要和心理准备分析等。

7.常见的教育评价机构主要有哪些?答:⑴教育管理部门的评价机构⑵民间学术团体的评价组织机构⑶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评价机构⑷自我评价的组织机构。

8.教育评价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答:⑴评价的目的和指导思想⑵评价的内容⑶对评价指标体系中方法、工具的有关说明⑷评价实施程序的说明⑸附录。

9.教育评价方案应具备哪些主要特征?答:⑴目的性⑵可靠性⑶有效性⑷规范性⑸可行性。

10.简述制定教育评价方案的一般步骤。

即根据特定的评价目的设计评价项目⑶确定权重系数⑷确定评价标准⑸设计评价工具及采集信息所需表格,确定评价信息的统计方法⑹确定评价的组织领导及实施程序。

11.简述确定教育评价标准的依据。

答:⑴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⑵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⑶教育规律和人的心理活动规律⑷从被评者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⑸评价主体的需要。

四、论述题:1.教育评价有哪些基本原则,在评价中如何贯彻这些原则?育工作更好地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满足社会和个体发展需要的正确方向,保证教育活动沿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⑵科学性原则,是指进行评价必须把握教育和教育评价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从客观实际出发获取真实信息,依据科学的标准,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成果进行分析判断。

不能凭主观想象、主观臆断⑶激励性原则,是指评价应促使被评对象形成继续努力或在进一步的活动中克服不足之处,增强提高活动效果的动机或期望。

⑷可行性原则,是指教育评价要在保证正确方向和科学、客观的前提下,尽量使评价简便易行⑸实效性原则,是指评价要有实际作用,即有指导实际、改进工作的效用。

2.在评价中贯彻这些原则的要求与作法?评价在确定评价目的和标准时,必须以国家的教育目标为基本的、总的依据。

具体来说,要求要通过科学地设计指标体系的内容和标准,恰当地确定权重,合理地呈现和使用评价结果等,引导、推动教育活动朝着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所要求的方向发展。

促进教育工作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是教育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⑵贯彻科学性原则,要求确定的评价指标必须符合评价的目的,反映被评对象的本质特征,注意指标间的联系与交叉,避免指标重叠;评价标准要合理,即符合国家规定,又符合实际,评价者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价标准,克服主观随意性和感情因素的影响;评价方法的选择要与评价对象的性质相适应,尽量采用现代的、科学的方法技术,定性方向和定量方向相结合。

这样才能使评价信息的搜集更加全面准确,评价信息的分析处理更加科学,结论更加可靠⑶贯彻激励性原则,首先要使教育评价过程及其结果客观、公正、准确,否则,评价对象就会产生不安和排斥心理,这样不仅不能产生激励作用,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制定评价目标和具体标准要从评价对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评价对象的客观环境和条件,不要过高或过低,使被评对象通过努力有可能达到目的。

③要求评价的实施者这样评价对象个体心理状态,评价技术的操作应考虑评价对象的可接受程度,要求评价者了解并尊重评价对象的意见,并向被评对象及时反馈评价的结果,以激发评价对象在进一步的活动中保持优势、克服不足之处的动机和行为⑷贯彻可行性原则,①要求在正确、科学的前提下应抓住被评对象的本质特征,尽量简化指标体系;②要求评价标准高低适度,同时注意评价对象的层次性、差异性;③评价组织实施中,搜集信息的方法要在科学的前提下使其简化,让人能理解、会用。

评价中应将科学性和可行性结合起来⑸贯彻实效性原则,①要求评价目的必须明确,针对实际问题,充分利用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

②要求评价过程主客体相互沟通,及时反馈评价信息,并帮助评价对象解决,有利于促使被评对象主动参与,自觉改进工作。

提高评价的实效性是实现评价目的的根本要求。

3.设计教育评价指标系统应坚持哪些原则?为什么要坚持这些原则?答:⑴导向性原则⑵科学性原则⑶整体性原则⑷可测性原则⑸可行性原则。

在设计教育评价指标系统中坚持这些原则才能搞好评价工作。

⑴坚持导向性原则①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作为目标方向,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的要求。

②要坚持大方向和效目标的统一,要把总的方向和阶段性的重点统一起来。

把工作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统一起来,提高对阶段性效目标的评价,促进其落实,逐渐提高,最终全面实现总方向指导下的大目标⑵坚持科学性原则,因为科学性是人们做任何事都追求的目标。

指标设计的科学性①要求指标与目标一致;②要求同一指标体系中指标要相容,不能相互矛盾;③要求同一指标系统中,指标不能重复,权重分配协调;④要求指标具有可比性,能反映被评对象的共同属性⑶坚持整体性原则,是指指标系统对目标反映的完备性、全面性。

设计指标系统时,考虑要周到,不能遗漏任一重要的、反映评价对象实质的指标。

但并不是要求指标事无巨细,主次不分,而是不能遗漏重要指标,尤其是一级指标⑷坚持可测性原则,要求设计指标时,尽量用具体可操作化的语言来描述,尽可能使指标定量化,或尽可能找到定量化的途径,尤其对于目的在于鉴定、比较的总结性评价更应该如此。

对于为改进工作而进行的形成性评价并不强调可测性,而是坚持描述性的评价。

这样通过观察或测量得到明确的结果,以便于综合得出评价的结论⑸坚持可行性原则。

指标系统的可行性原则包括①要求指标涉及的信息应易于获取;②指标系统要简便可行,在设计时,要善于抓住问题的要害,反映事物的本质因素;③简化量化的方法,使之易懂,便于操作。

一、填空题:1.教育评价中对信息资料的审核,主要是审核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适用性。

2.教育评价中信息资料汇总的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手工汇总,一种是计算机汇总。

3.观察法包含三个要素:观察的手段、观察的对象和观察对象的状态。

4.观察法根据观察时评价者是否借助于仪器,可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5.观察法根据评价者是否直接参与观察对象所从事的活动可分为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性观察法。

6.观察法根据观察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观察法与抽样观察法。

7.观察法根据观察实施的方式可分为结构观察法和无结构观察法。

8.问卷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指导语、文卷的正文等几个部分。

9.测验的类型按测验的性质分,可分为成就测验和心理测验。

10.测验的类型按测验时机分,可分为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和终结性测验。

11.测验的类型按试题类型分,可分为客观性测验和主观性测验。

12.测验的类型按测验的标准化程度分,可分为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13.测验的类型按解释分数的标准分,可分为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

二、名词解释:1.观察法:观察法是教育评价获取信息的重要方法。

是评价者通过自身的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评价对象的自然活动状态进行系统、深入地观察,以获得评价对象准确、客观资料的方法。

2.文献法:是指根据评价目的和内容,搜集、鉴别、整理有关评价对象的文字记载或音像记录的材料,从中收集评价资料的方法。

3.调查法: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评价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测验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有关的教育评价的信息与资料的方法。

4.问卷调查法: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由评价对象作答的方式进行搜集资料的方法。

是调查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

问卷不是由调查者直接向被试发问,而是调查者根据调查目的和调查内容,就调查项目编制相应的问题序列,按一定的原则排列,变成书面试卷,采用分发、邮寄、追踪访问或网上答题的方式让被试填答,然后对问卷回收整理和分析,获得关于调查对象的资料。

5.抽样法:是从全部评价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对总体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调查,并据此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评价资料和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