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日本是近代亚洲惟一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而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它之所以避免了类似其他亚洲国家的厄运,是因为它成功实施了()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天皇专制D.幕府将军的统治2.在下列科技发明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是()①蒸汽轮船②早期汽车③电灯④火车机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的著作是A.《天工开物》B.《物种起源》C.《农政全书》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4.一个伟人就是一座丰碑。
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A.牛顿——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贝多芬——近代伟大的音乐家——《英雄交响曲》C.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革命的镜子——《高老头》D.达尔文——近代生物学的莫基者——《物种起源》5.如图为英,美等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占比示意图,据此推知A.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发展迅速B.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英国的实力C.英美两国工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垄断组织6.下图反映了某时期英国域市人口和农村人()A.新航路的开辟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工业革命的发展D.海外殖民地的扩大7.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下列发明成果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A.珍妮机B.蒸汽机车C.汽车D.电子计算机8.右下表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对该表格解读正确的是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B.美、德后来居上,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C.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D.英、法两国基本没有参与第二次工业革命9.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如电力、化学、石油和汽车等工业,都要求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
从而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由此人类社会A.进入蒸汽时代B.产生现代工厂C.出现垄断组织D.迈进信息时代10.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
与之相关的理论是( )A.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B.亚里土多德的逻辑学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D.牛顿的光学分析11.在英国,人们称达尔文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是因为()A.他们都对近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B.他们都提出了进化学说C.他们都是英国的科学家D.他们都发现了万有引力12.历史课上,九(1)班同学举行“我最崇拜的发明家”评选活动。
老师要求每个同学把手中的那一票投给四位候选人中的任意一位。
投票结果如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家在本次评选中总得票数是多少?A.12票B.22票C.28票D.32票13.某历史学家认为“19 世纪 80 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
以下使用这种“新动力”的交通工具是①火车机车②汽车③飞机④蒸汽轮船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4.计量统计分析是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根据下表信息,下列选项中对列强实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美、德实力变化主要是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B.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工业跨越式的发展C.美、德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最早成为工业国家D.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开展工业革命较晚15.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加速了农业的发展D.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6.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他”是A.但丁B.莎士比亚C.巴尔扎克D.列夫·托尔斯泰17.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表2反映出美、英、俄等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表1800—1900年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单位:千人)A.殖民扩张B.工业革命C.资产阶级革命D.世界市场形成18.威廉•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筑长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
”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A.恢复工业B.整顿金融业C.调整农业D.兴办公共工程19.拜伦(1788~1824年)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生活的时代,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他在报纸上看到有关黑人奴隶买卖的广告B.他与欧洲大陆的朋友用电话交流写作心情C.他听说拿破仑当上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D.他乘坐轮船到欧洲大陆各国旅游了解国情20.爱迪生将一项发明专利以四万美元价格卖给家公司后,赚到人生“第一桶金”,有了这笔资金,他才踏上了辉煌的发明、发家之路。
可见,爱迪生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电气时代的到来B.发明专利的交易C.白炽灯泡的发明D.坚持不懈的努力2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发明)多半是由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
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这段话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A.科学家比技工伟大B.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C.发明家主要来自非凡才能的技工D.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2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及争夺,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水火不容B.巴尔干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C.帝国主义国家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D.帝国主义重分世界的矛盾日趋激烈23.下列科技发明中,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是A.B.C.D.24.20世纪以来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共同问题,如图漫画反映的是A.贫富差距拉大B.核战争的威胁C.国际恐怖主义猖獗D.地球生态环境恶化25.1908年,采用流水装配线大规模作业的福特T型车面世,以其低廉的价格使汽车作为一种实用工具走入了寻常百姓之家,美国亦自此成为了“车轮上的国度”。
福特T型车普及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技术的进步B.蒸汽机的发明C.电力时代的到来D.内燃机的应用【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而且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故选B。
2.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早期汽车使用内燃机做动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符合题意;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③符合题意;蒸汽轮船、火车机车都是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①④不符合题意。
所以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
3.B解析:B【解析】【详解】根据“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物种起源》。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变化之中,是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发展的。
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4.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擅长深刻细致的心理描写,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他的代表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而《高老头》是法国巴尔扎克的作品,故C对应错误,符合题意;ABD 搭配正确,排除。
故选C。
5.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美国在这次工业革命中,注重科技发明和使用新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增大,成为新兴的工业强国,A项符合题意;一战的时间是1914-1918年,B项不符合题意;CD项内容从图片中不能看出来,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分析题干图片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图片的能力,通过对图片的解读,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6.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时间“1750年,1851年”和英国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可以看出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农村人口,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中期,英国大部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
故C符合题意;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故A不符合题意;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在1689年,故B不符合题意;海外殖民地的扩大与英国城市人口的变化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故C 符合题意;珍妮机、蒸汽机车属于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故AB 不合题意;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产物,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8.A解析:A【解析】【详解】仔细观察表格可知,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发生巨大变化,德国超过英法,在欧洲发展最快,美国紧随其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美国、德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由此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故A 符合题意。
BC不能从框表中得出,D说法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历史影响。
9.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这样生产规模、企业规模越来越大,逐渐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故C符合题意;进入蒸汽时代、产生现代工厂,均是工业革命,故AB均不符合题意;第三次工业革命使社会迈进信息时代,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通过观察“苹果落地”这一自然现象,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是指一切物体吸引其他一切物体,这种引力与两个物体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故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C符合题意;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无关,A不符合题意;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与“亚里土多德的逻辑学”无关,B不符合题意;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的光学分析”无关,D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