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雏鸡常见疾病

雏鸡常见疾病

小鸡打喷嚏甩头,伸脖子但叫不出声音是什么病呀,并有些小
鸡有拉肚子症状
而且还打瞌睡,翅膀下垂
提问者:周敏
等级:列兵
时间:03-24
悬赏:50
解决时间:2009-04-13 05:19
回答共1 条
根据您的描述可能是鸡传染性鼻炎。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在气温突然改变、舍内鸡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多种维生素缺乏时可促进该病的发生。

当健康鸡吸入病鸡喷出的含有病菌的飞沫时可以染病,同时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用具传染,此病单独发生其病程约3-4周,发病高峰时很少死鸡,但在流行后期鸡群开始好转,产蛋量逐渐回升时,常常继发其它细菌性疾病,使病程延长,死亡增多。

发生特点:潜伏期短,传播迅速,短时间内便可波及全群。

病鸡临床表现为精神委顿,垂头缩颈,食欲明显降低。

最初看到鼻孔流出水样汁液,继而转为浆性粘性分泌物,鸡只有时甩头,打喷嚏。

眼结膜发炎,眼睑肿胀,有的流泪。

一侧或两侧颜面肿胀。

主要病理变化为鼻腔和眶下窦的急性卡他性炎症,粘膜充血肿胀,表面覆有浆液粘液性分泌物。

眼结膜充血、肿胀。

部分病鸡可见下颌及肉髯皮下的水肿。

内脏器官一般不见明显变化。

流行后期死亡鸡只多见慢性呼吸道疾病、大肠杆菌病和鸡白痢的病理变化。

防治措施:在鸡120-130日龄时接种鸡传染性鼻炎灭活苗,即在每只鸡胸部肌肉注射0.5ml,免疫期为6个月。

发病后,各种磺胺类和抗生素对该病都有效。

一般用复方新诺明或磺胺增效剂与其它磺胺类药物合用,或用2-3种磺胺类药物组成的联磺制剂均能取得较明显效果。

具体使用时应参照药物说明书。

投喂磺胺类药物应在发病初期使用效果更为明显,在发病初期鸡群食欲尚未明显降低,正是给药的好时机,如若鸡群食欲下降,经饲料给药达不到有效浓度,治疗效果差。

此时可考虑用抗生素采取注射的办法同样可取得满意效果。

一般选用链霉素或青霉素、链霉素合并应用。

红霉素、土霉素也是常用治疗药物。

总之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均可用于治疗,关键是给药方法能否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药物剂量,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另外本病经治疗,鸡群康复,但康复鸡仍可带菌。

带菌鸡作为传染来源,对其它新鸡是一个威胁。

因此鸡场对患过本病康复的鸡群应按时淘汰,严禁在群中挑选尚能下蛋的鸡并入其它鸡群。

病鸡群康复后,鸡舍内外环境应进行彻底消毒。

本病原菌对外界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弱,一般鸡舍内经清扫、水冲、有条件的还可用火焰喷灯消毒,再经消毒药喷洒和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后空舍一定时间,进入新鸡群,是安全的。

目前我国已研制出鸡传染性鼻炎油佐剂灭活苗,经实验和现场应用对本病流行严重地区的鸡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根据本地区情况可自行选用。

雏鸡常见病的防治
文章来源:作者:发布时间:( ) 浏览次数:183
一、雏鸡白痢病:该病是鸡白痢杆菌感染的一种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

1.症状:多在出壳后5-7天开始发病。

病雏衰弱、聚集怕冷、闭目垂翅、吃食少或不吃食,肛门周围有灰白色黏附粪便,排粪困难,粪便气味恶臭;呼吸困难,常发现尖叫声。

2.预防:发现病雏及时隔离,并减少蛋白的用量。

因为高蛋白影响消化,会增加雏鸡死亡率。

雏鸡出壳3天后,饮服0.01%灰锰氧溶液或0.01%呋喃唑酮溶液。

3.治疗:用0.02%-0.03%呋喃唑酮拌在中喂服,连服3天。

饮服0.05%-0.1%土霉素溶液,也可拌在中喂服。

每只雏鸡每天用10-20毫克金霉素,拌在中发3
次喂给。

用20%大蒜汁滴服,每次0.5-1毫升,每天2-3次;也可把大蒜捣碎拌在中喂给。

二、雏鸡肺炎:该病主要由于育雏温度太低,昼夜温差太大,温度忽高忽低或突然遇到寒冷而引起,也有的是感冒继发肺炎。

1.症状:多发生于3-7日龄雏鸡,急性患鸡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

病程慢的病鸡伸颈张口、呼吸困难、咳嗽、食欲减退或不食,最后因肺充血而死。

2.预防:要掌握好育雏温度,防止忽冷忽热,并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治疗:青霉素片(针剂也可)2周龄内每只鸡每次500单位,溶于水中,每天4次,连喂3天。

磺胺噻唑每只鸡每次25毫克,拌在料内或直接投服,每天4次,连服3天。

土霉素按0.05%溶于水中或拌在中喂给,连喂3-5天。

三、雏鸡干腚病:该病多是由于小鸡刚出壳,蛋黄还没吸收好就急于喂食,或脐带感染、饮水不足等原因所引起的。

1.症状:肛门干、拉不下粪便、翅下垂、尖叫等。

2.预防:要在雏鸡出壳1天后,也就是待蛋黄吸收后再喂食,适当喂给青菜和供给饮水。

3.治疗:用0.1%灰锰氧溶液洗肛门,如脐带感染可涂擦紫药水,内服1-2
滴菜油或香油。

雏鸡常见疾病的防治
信息来源:《新农村》
视力保护色:【】【】【】
新城疫、白痢和球虫病是雏鸡阶段的三种常见疾病,如果不加以认真防治,常会引起大批死亡,导致养鸡场的严重经济损失。

1.鸡新城疫
鸡新城疫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见于春、夏两季发病。

此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

国际上把新城疫列为烈性传染病;我国在畜产品进出口检疫中列为一类传染病。

(1)主要症状鸡新城疫潜伏期一般为3~5天,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最急性型:病鸡常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多见于此病流行初期,流行快速,死亡率高。

急性型:病初体温高达43~,突然减食或停食,鸡冠和肉垂呈紫黑色。

精神萎顿,离群呆立,垂头缩颈,双翅下垂。

腹泻,粪便呈黄绿色,混有血液。

病鸡口、鼻、喉头积聚大量粘液,摇头频咽,张口呼吸,发出咯咯喘鸣声和咳嗽。

嗉囊内充满液体和气体。

病程2~5天。

慢性型:病初症状与急性型相同,不久出现神经症状,腿、翅麻痹,跛行或卧地。

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伏地旋转,共济失调,一般经10~20天死亡。

(2)预防措施鸡新城疫预防的关键措施是免疫接种和实施综合防制。

免疫接种:安全区,一般1~3日龄雏鸡可用Ⅱ系疫苗滴鼻或点眼,8周龄时用Ⅰ系疫苗剌种或肌注;疫区或受威胁区,1~3日龄时接种Ⅱ系疫苗,3周龄时接种Ⅰ系疫苗,10~13周龄时再用Ⅰ系疫苗接种1次;紧急预防可用Ⅳ系疫苗肌注。

综合防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雏鸡的抗病力;严格隔离消毒,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大、中型鸡场应实行“全进全出”制,严格检疫制度。

(3)治疗方法此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早期病例可采用高免血清治疗,效果较好。

鸡群一旦发生此病,应立刻封锁鸡场,彻底消毒环境,紧急预防接种;死鸡、垫草、粪便应深埋或烧毁。

2.鸡白痢
鸡白痢是由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2周龄内雏鸡多呈急性败血症型;20~45日龄鸡呈亚急性型;成年鸡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

(1)主要症状病鸡主要症状表现为腹泻,排出灰白色稀粪,致使肛门周围绒毛被粪便污染;张口呼吸,有时伴有尖叫声。

发病雏鸡多在出壳后1~2周内死亡,5~10天内雏鸡发病的死亡率很高。

(2)预防措施对此病应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

鸡场或养鸡专业户应严禁引进病鸡和病鸡种蛋,坚持自繁自养原则。

病鸡及带病鸡污染的鸡舍、饲槽、饮水器、孵化器具等,应根据不同对象选用2%福尔马林,或氢氧化钠,或漂白粉等消毒药严格消毒。

育雏室应保持清洁干燥,温度适宜、稳定。

(3)治疗方法雏鸡出壳后,一般可用0.01%~0.03%高锰酸钾溶液饮水1~2天;饲料中加入土霉素或四环素,连续饲喂6~8天;也可采取每300羽雏鸡用40万单位青霉素加清水,每天上午和下午各饮1次,连饮3~5天。

3.球虫病
鸡球虫病是由寄生在雏鸡体内的艾美尔属球虫引起,尤以柔嫩艾美尔幼虫致病力最强,对雏鸡的危害最为严重。

每年5~9月是流行季节,潮湿的雨季为暴发期,一般以15~50日龄的小鸡发病率最高,死亡率可达70%~90%。

(1)主要症状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多见于幼鸡,病初患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饮欲增加,嗉囊积液;腹泻,粪便有白色丝状或肉色血块,逐渐消瘦,最后出现痉挛现象或昏迷状态而很快死亡。

慢性型多见于较大日龄鸡或成年鸡,病程较长,病鸡生长缓慢,羽毛松乱。

(2)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清洁干燥,育雏期或中鸡期最好推行网养,以防饲料和饮水被粪便污染。

药物预防,可从8日龄开始,用0.04%球虫净或增效磺胺类药物拌料喂鸡,每3~5天为一个疗程,隔半个月再用同样方法给药一个疗程,可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3)治疗方法治疗可用:①土霉素或金霉素,每羽每天6~8毫克,拌料饲喂5~7天;②磺胺脒,按0.4%比例拌料饲喂,连用5~10天;③磺胺二甲
嘧啶,按0.04%比例拌料饲喂,连喂3天,停喂3天,再喂3天;④青霉素,8~10万单位/羽,肌注,每天1次,连用2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