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球菌感染
❖ 3.爆发性流脑治疗:纠正休克、抗DIC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物预防,对于密切接触者及易感者,可以给与抗生素预防。 ❖ 2.疫苗:荚膜多糖疫苗、多糖-蛋白偶联疫苗、B群外膜蛋白菌苗。
❖ 预后: ❖ 脑膜炎球菌感染经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较好,很少发生死亡及后遗症,
❖ 易感人群:在任何流行环境和区域,15岁以下的儿童是主要侵袭对象, 一般5岁以下为主,生后2-3个月的小婴儿由于母传抗体存在,不易感染。 6月-2岁由于婴幼儿抗体水平集体下降,发病率最高。随着年龄增加,抗 体逐渐达到高峰。
❖ 流行特征:脑膜炎球菌至今仍是全球性疾病,儿童是主要被累及的人群, 本病终年可发病,我国以A群为主。
治疗
❖ 1.一般药物治疗:采取呼吸道隔离至病后一周,根据不同的症状给予不 同的对症治疗,高热时给予药物,惊厥时给予抗惊厥药物。
❖ 2.抗生素治疗:青霉素为首先药物,其他如氯霉素、头孢菌素等,对于 脑膜炎球菌血症或脑脊髓膜炎,抗生素一般5-7天,注意观察病情。定期 复查脑脊液,如脑脊液变化不明显,必要时更换抗生素。
但是免疫功能缺陷者和爆发性病人预后较差,病死率高,且容易有并发 症和后遗症。
脑膜炎球菌感染
十分秀气
基本情况
❖ 脑膜炎球菌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的病原菌,随着脑膜炎疫苗的应用,流 脑的流行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在全国范围 内仍有小流行。至今脑膜炎球菌的感染仍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疾病,威 胁人类的健康。其感染的表现主要是脑膜炎和败血症。
病原学
❖ 脑膜炎球菌仅存在人体,可在病人及带菌者的血液、脑脊液、皮肤感 染中检测出,该菌是革兰阴性球菌,肾型或卵圆形,成队排列,有细胞 壁、包括质膜、细胞壁、荚膜和菌毛,荚膜和菌毛均与脑膜炎球菌侵袭 力有关,该菌能产生较强的内毒素,脑膜炎球菌对营养要求高,最适宜 的生长温度为37摄氏度,抵抗能力弱,对干燥、寒冷、热及阳光敏感, 对消毒剂敏感,可产生自溶酶。
诊断及并发症
❖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瘀斑及 化脓性脑膜炎体征,临床可初步确诊,皮肤瘀点涂片和脑脊液检测及血 培养阳性有助于此疾病的诊断。
❖ 目前此疾病,由于可以及时治疗,并发症少见。婴儿容易合并脑室 膜炎、硬膜下积液、脑积水,炎症和粘连可导致脑神经麻痹和听力丧失, 重症有肢体运动障碍。
疝,少数出现脑积水。
临床表现
❖ 潜伏期1-7天,一般2-3天,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仅仅表现为菌血症, 临床常被误诊为呼吸道感染,最终血培养为脑膜炎球菌。血清菌血症很 低,不用抗生素可自愈。也可以表现为败血症,临床以发热、皮肤瘀点、 毒血症为主要表现。重者迅速出现低血压,典型表现为脑脊髓膜炎。主 要分为四个类型:
❖ 在亚洲,流行性或地方性菌群主要是A群,我国大部分流行菌群为A 群,B、C群主要分布于西方国家。
流行病学
❖ 传染源:为带菌者和病人,病人从潜伏期开始至发病后10日内有传染性, 大部分感染后为带菌者,有典型症状的人数相对少。
❖ 传播途径:脑膜炎球菌主要随飞沫和口接触传播,进入鼻咽部感染,由 于病原菌在体外生存能力弱,故间断传播概率低。
❖ 脑膜炎球菌首先通过空气飞沫进入人体鼻咽部,通过菌毛粘附于纤毛 的粘膜上皮细胞并繁殖,粘附过程与脑膜炎球菌的菌毛和外膜蛋白有关, 继之粘附的细菌通过吞噬细胞吞噬作用最终穿过细胞进入血液,在血液 中释放内毒素,内毒素及细菌产生物刺激细胞因子释放并可激活补体系 统,脑膜炎球菌穿过血脑屏障可以导致脑组织感染。
发病机制
❖ 重症脑膜炎的发病机制一直是医学界备受关注的问题,其发病机制十 分复杂,不仅与细菌致病物质有关,还与机体的免疫机制、特殊菌型、 个体差异有关,研究证实:内毒素、细菌的外膜蛋白、中性粒细胞的相 互作用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重症感染的原因。内毒素是关键,细菌 大量繁殖时,中性粒细胞系统、补体系统被激活,释放大量内毒素,直 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由于广泛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激活凝血、激肽系统,血管活性物质大量产生,而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 乱、循环障碍,加之脑实质炎症可导致脑水肿,进一步可发展为脑疝。 最终导致呼吸衰竭。
❖ 1.普通型:最多见,临床过程分为几个时期: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 期、脑膜炎期。
❖
2.爆发型:小儿多见,病情凶险,不抢救可危及生命。病死率高,
临床分为三型:败血症休克型、脑膜脑炎型、混合型。
❖
3.轻型:流行后期部分患儿仅表现为低热,皮肤少量瘀斑,头痛和
脑膜刺激征轻微,脑脊液改变不明显。
❖
4.慢性败血症型:少见,主要发生在成人,表现间断发热,伴皮疹
发病机制
❖ 感染脑膜炎球菌后的感染类型与机体免疫力有关,若机体存在特异性 杀菌抗体可以将细菌很快杀死或称为带菌者,如机体免疫功能健全,入 侵的毒素少或毒力弱,可不产生症状或轻微症状,如皮肤少量出血点, 多数可不治而愈。称为暂时性菌血症。仅少数病人由于入侵菌量多或毒 力强,机体免疫力下降而导致败血症。引起发热、寒颤、呕吐伴皮疹等 不适。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出现头痛、喷射性呕吐、惊厥等化脓性脑 膜炎表现。
病理表现
❖
病理表现为血管壁炎症、坏死及血管内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可见出
血灶、皮肤、黏膜和浆膜均可出现局部出血灶,重症感染者出血范围广
泛,波及内脏,可见心、肺、胃肠道和肾上腺出血,脑部病变主要在软
脑膜,炎症范围从大脑到颅底,可见充血、炎症细胞浸润,大量纤维蛋
白渗出,爆发性脑膜炎病人,脑组织病变显著,明显充血、水肿甚至脑
或瘀斑。需多次血培养可确诊。
实验室检测
❖ 1.血象:白细胞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发生DIC者血小板明 显降低。
❖ 2.脑脊液检测:发生脑膜炎者,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浑浊,白细胞显 著升高,蛋白升高,糖降低。
❖ 3.皮肤瘀点、瘀斑:取新鲜的瘀点、瘀斑培养寻找病原。 ❖ 4.病原学检测:细菌培养、免疫学方法。